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大战

库纳克萨战役中的布阵
库纳克萨不仅是波斯王室成员之间的一次火拼,也是千年来,西亚与地中海军事发展史的一次巡礼。
作为走在时代最前端的希腊人,以他们擅长的重步兵方阵样式,发起了叛军的第一波进攻。这些来自南欧山区的雇佣军,已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磨练出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步兵战术。全军可以在前进中,快速的由行军纵队转为作战横队。较为严格的训练与作战经验,也能使得希腊重步兵在小跑或全速冲锋时,保持队伍正面的整齐。交战双方都明白,以传统亚洲步兵去硬抗这些恐怖的铁人,只怕凶多吉少。

传统的希腊8排纵深方阵
不过,波斯左翼的提沙费尔尼斯,对希腊军事风格非常了解。在当时,波斯帝国西部省份的很多总督,都会雇佣数量不等的希腊士兵。所以,他针锋相对的要求左翼步兵不要接战,在对方进入一支箭的射程距离时,就开始后撤。纵观整个帝国,具备在这种重压下还不凌乱的部队,除了希腊人就是波斯人自己了。
虽然波斯人的步兵战术相比希腊的来说,是有些滞后的。但他们毕竟是曾经纵横天下的第一步兵。他们也是历史记载中,最早使用横队拉长战线,并能够在交战中稳步后撤的步兵力量。10人纵深的方阵,依靠数量优势,大体与叛军右翼的希腊人线列持平。法利努斯明白,希腊人会在进入弓箭实际射程后进行冲锋。所以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开始后退。阵前的卷镰战车被用于延缓希腊人的进攻步伐。然而希腊重步兵仅用冲锋与敲击盾牌的方式,就击溃了其中的大部分。只是,要想同波斯步兵肉搏,是没戏了。
由于缺乏大规模作战经验,小居鲁士在开战前一刻,还在不断催促克利尔库斯快点进攻。这种急躁,不仅在于自己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因为他其实并不熟悉自己麾下的希腊和亚洲部队。

小居鲁士亲自出马
毕竟,相比快速转换队形的希腊人,小亚细亚半岛的步兵们连波斯人的水平都没有。他们中的重装部队,还习惯于使用苏美尔时代就存在的100人纵深的方阵。轻步兵则在方阵的两翼进行掩护。更要命的是,他们在机动性、反应能力上,都远远不及波斯和希腊的步兵。因而在希腊人已经在右翼完成整队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实际上还处于列阵未完成状态。急不可耐的小居鲁士,自然等不及这些土著部队。而且希腊人的前进与土著部队的滞后,让整个叛军的战线出现了断裂。为了填坑,小居鲁士只能亲率600精锐骑兵出击。
此时的波斯王室部队,也因为左翼的后撤与右翼的前进,而出现了一个缺口。小居鲁士非常清楚自己的兄长会深居何处。于是他与600勇士一起,发动了斩首行动。他们很快遭遇到了波斯近卫骑兵的阻击。小居鲁士还在中距离内,用标枪射暴了指挥官的喉咙。然而当更多二线援军感到,势单力薄的叛军分队还是被压制下去。谋逆者最后被大王的近侍们群殴而死。
至于已经追随波斯军队左翼前进的希腊人,此时还是出于非常难受的境地。一些人认为,是克利尔库斯的犹豫不决,失去了及时出兵打敌军侧翼的机会。但他的困扰,正是因为其丰富的战争履历。当你面对有一支根本没有溃退迹象的敌军存在,你还有心思分兵他路吗?

波斯精锐步兵
那些叛军左翼的亚洲部队,也在小居鲁士阵亡后,遭到了王室军队的猛击。阿尔塔薛西斯麾下的埃及重步兵,以古老的百人纵队,徐徐前进。对于立足未稳的敌军而言,这样一座移动堡垒的靠近,还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更多波斯和东部来的步兵,则不断从二线涌来,在两翼包围了逐渐完成的叛军左翼。小居鲁士的左翼部队,就这样在正面方阵--两翼弓箭手的古老战术下,土崩瓦解。
至于这一战术的总设计师提沙费尔尼斯,也在战线其他各处开打后,率领骑兵出击。他不仅打败了叛军右翼的安纳托利亚轻骑兵。也在之后的侧击中,重创了希腊人带来的轻步兵部队。若非弓箭手不少随着重步兵前冲,希腊人可能会在之后的磨难中,失去全部的远射力量。一不做二不休的波斯骑兵,还顺道杀入了希腊人的营地,将财务与战利品,一扫而空。

波斯骑兵大破希腊轻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