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的体裁并非是一篇单一的骈文或是散文,它骈中有散。骈赋与散文融为一体形成了《阿房宫赋》的特殊体裁特色。它摒弃了骈文行文呆板,胡乱堆砌华丽辞藻以致言之无物的恶劣习惯。作品中,以大量散文的形式行文,使文章形式不拘一格,骈散互见,参差有致,诵读之时,回味无穷。骈散交错的体裁特色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节奏强烈,音节和谐之余又不显得呆板无趣。
《阿房宫赋》在语言方面讲究文质兼美,语言特色丰富,其中一种特色是对修辞的善用。《阿房宫赋》全文五百一十四字,其中运用比喻二十三次,夸张二十九次,比喻与夸张在运用时又多以排比的形式出现,此外迭字、对偶在文中也有显现。杜牧在文中对修辞的善用,不但种类繁多且技巧令人咋舌。
《阿房宫赋》中的迭字运用也是文章的语言特色之一,在文中迭字运用的范围极广而且非常精彩,这些迭字的运用不但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令文章的文字更具音乐性及节奏感,从而达到赋文所追求的音韵和谐。
杜牧的论辩文多具有雄奇奔放的气势,而《阿房宫赋》作为杜牧早期的作品,其语言特色更是壮阔雄浑,豪迈雄健。在这篇赋中,这一语言特色要归功于作者对数字的运用;作者在文中的一些描写会加以“百”、“千”、“万”等数词以制造数量及空间上壮阔浑茫的气势。
文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物,而《阿房宫赋》则更是唐代文赋的代表作,开创了文赋之先河。宋代文赋极盛,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它们都祖承《阿房宫赋》。这在清代文学家李调元的《赋话》中是有记载的。古时已有文人认识到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变古开新之作。在杜牧之前,不少文人都认为赋就应该是对仗工整,讲究对偶押韵,以四六体行文,而《阿房宫赋》这篇文赋新体打破了这些文人对赋的旧观 。这证明了《阿房宫赋》在文赋方面的开创地位。
《阿房宫赋》中有不少短语至今仍被人常常使用而历久不衰,如:“春光融融”、“风雨凄凄”、“雷霆乍惊”。还有一些短语更成了今人所共知的成语,如:“钩心斗角”。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的经典之作,其体裁特色讲究骈散交错;语言特色讲究文质兼美,这体现在文中的修辞描写、音韵和谐及文章气势的营造等等。而作为文赋初创时期的优秀作品,其体裁语言特色更是被后世文豪所借鉴,故而,《阿房宫赋》是开一派之先河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其文中的语句至今仍被人使用,经久不衰,其影响之大与其本身语言特色之优秀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