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乃为趾,意为前进,行动。戈,乃为器。所以止戈乃是举起兵器,以吾佛之心行侠义之道。”
当藏身空谷神社的箫中剑缓缓道出这番话的时候,当那不带一丝冰凉、空寂气息的配乐又一次昂扬响起的时候,那一刻,此地不在傲峰也不属空谷,而是侠刀狂行。至此,曾经辉煌一时而又黯然沉寂的武痴一脉再度正式登上霹雳的舞台。
只可惜,对只看过新剧的观众,侠刀已太过久远和飘渺,“空谷残声”也只成了一个箫中剑诈死复出的身份和心态。
曾记否,天邈峰上“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渺茫预言?当黑羽扬起,恨长风迈着沉重而坚定的步伐负剑而来,我们得到了一个回答——来自本我的过去,和走向所期望未来的人。然而,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或者说,这是天邈峰上,发生在开疆和神州的,朱闻的过去,箫中剑的未来,然而,对于数百年前伫立问侠峰的蜀道行而言,天崩关的一切都还只是不可期的未来。
当年活跃在霹雳世界的武痴传人大多特立独行,甚至身份成迷,因此,当年沐流尘为引出武痴支脉,组织了夜明峰签名留招,为传人们的登场拉开序幕,也正是由此,方有后世津津乐道的掌沉夜明峰之举。
从万里到阇城,众位忠肝义胆的传人为正道先后牺牲,最终,当蜀道行也自盖天灵,武痴的故事便淡出人们的视野。
直到——
“蜀道行,另吾佩服,又另吾感叹。”漫天飞雪中,箫中剑面对疑惑的宵回忆道。
“他乃是空前绝后的第一人。”夜明峰遗址上,箫中剑对一脸兴味的朱皇传人如是说。
“身不在魂不灭,蜀道行,这条武痴之路,唯你才最有资格。”这是独倚轻舟的临江祭语。
武痴传人中不乏令人铭记可歌可泣者,如剑君、如航谷风,为何箫中剑独提起蜀道行?
是因为其武力强劲,还是他与空谷残声亦师亦友的交情?其实不难发现,蜀道行,箫中剑,这两段分隔百年的故事有着绝不巧合的重复性。
可以说,这两个人是武痴传人的异数,也可以说,这两个人是霹雳世界的异数。
武痴震动江湖、称道天下的乃为其遗留的不世武功,其余传人所偏重者在“武”,而蜀道行和箫中剑,侧重在了“悟”。其他传人虽然也讲悟,但是,他们的悟重在“悟招,学招”,蜀道行的“悟” 是一种道,箫中剑的悟在于人心。
武痴传人,弱化了武传,剩下的只能是“痴人”了。 “人”,即是蜀、箫二位在霹雳世界中的特殊之处。
霹雳的设定庞大,主角们纵横千年,腾越六界,但是,却鲜少有贴近普通人的角色,非指人设背景,而是性格特质。他们面对仇敌要么磨牙吮血,还以颜色,要么为大义咬牙退让,内心泣血哀恸,过后,便秉持宽宏态度,坚心不移。成大事之人,杀伐决断方是快意,而蜀道行和箫中剑二人的意义不在于此。
一出场就遭破家之仇的两人,貌似在面对亲仇之时,太容易原谅,有“过冷”的嫌疑;在做出涉及他人利益重大的决定时,总是矛盾又犹豫;虽然武功高绝,但这两个人都很不喜欢武力伤人,即使对有危害性的人;执着于了悟自己的“道”,在一步步摸索前行的时候又充满了自我怀疑的非确定性。
箫中剑三番两次的放过六祸苍龙,一面又无法完全放下,内心还是在意着,所以常常跑去“查岗”,这种矛盾的心理,贴近常人; 蜀道行说:“不管是谁,杀人都是有烦恼的”,为保护绝大多数人杀掉发狂之人后,第一时间没有激昂的发表誓灭敌人,以彰天道的感言,此刻的侠刀迷茫的是“这就是天道轮回吗?却缺少了一点人性啊。”这一句,真是和某个雪山上的非人极似。
箫中剑多次放过冷霜城,一方面当然是和约定有关,另一方面,其实,他还是消极的退避杀人的吧,他和蜀道行在动手伤人前都常有一番口上的劝诫。
到这里,突然又想起和箫中剑同期的劝言大师兼铸剑师师九如,师九如面对策马天下、嗜杀者、六祸苍龙,甚至轩辕不败都站在了一个从容的角度,如同观视命理的星象者,他几乎可以料到每一步过后对方大致的反应,不论自己同时给出了什么代价,此乃霹雳英雄的不败之处;然而,箫中剑在面对他家一位三弟的时候,就显得左支右绌了,不单是屡次受伤,而且更明显的是他心里并没有打算是非要带走三弟不可的,从他在茶肆外对朱闻说的话,我们得知他还在犹豫、观望,那么一直在观望的他究竟是为什么总把自己往月漩涡枪口底下送,其实,是因为他想要告诉月漩涡——“二哥不会放弃你 这句话吧,这样矛盾迂回的苯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