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云南四大名玉,今天小哥来为你介绍一下吧!
云南腾冲县是历史上著名的翡翠集散地。旧时缅甸翡翠均要经过腾冲进入中国内陆,因此自古以来腾冲产生了很多翡翠大家。云南四大名玉即官四玉、绮罗玉、段家玉、振坤玉、均出自腾冲。早在五十年代,这几种珍贵翡翠在中国偶尔还能够看到,而今已难寻踪迹,为爱玉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下面就让小哥来为你介绍一下吧!
绮罗玉
清代嘉庆年间,绮罗人尹文达,其祖上从玉石厂带回一块玉,解开呈灰暗的黑色,只好仍在马厩里。后被马踩崩下一小片,尹拾起来看,照起来透明有翠绿,摆在台面却不好看。于是乎,尹用它来做成一盏宫灯,挂到绮罗水映寺,整个庙内都被映绿了,非常稀奇。尹本想将宫灯进贡给皇上,拿到昆明,巡抚看后说:“好是好,不过不成双,不如云南货就留在云南吧。”此后,这块玉的碎料大多做成耳片,带着能将耳根映绿。这就是价格昂贵、驰名遐迩的绮罗玉。
绮罗玉从发现到绝迹的时间很短,这期间很少出料,每出一件都可以让几手商家赚的盆满钵满。而因为就是尹文达出的料子最大,品质最好,也卖的价格最高,被当时的官商都极力追捧,所以使这个玉种一举成名。最为可叹的是,后面再有玻璃中满翠的翡翠很多,但都没有这个玉种够特色耐回味,因而成就一直流传至今的绮罗玉传说。根据今天还遗留的标本比对,应该属于高冰化地---玻璃种满正翠,绮罗玉最大的特点:是在满翠色的地子中,有点点深绿色根,且种质多为冰种或玻璃种。
段家玉
翡翠名玉之一。民国年间,相传绮罗乡段家巷有个玉商段盛才,从玉石场买回一块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许多行家看后都直摇头,没有人肯出价。他**气,便把这块石料随意丢在院子门口,来客在那儿拴马,时间长了,被马蹄蹬掉一块皮,显出晶莹的小绿点,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于是拿去解磨,竟是水色出众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镯,十分漂亮,通透似玻璃又飘蓝花,似绿色的鱼草在清澈的水中飘荡,几乎人见人爱,其价值逐渐上升,价格随蓝花的多寡而波动。“段家玉”的美名也随之传开,从此“段家玉”名扬中外。
段家玉手镯的原料是玉石界中目前已经公认的迄今为止发现的独一无二的一块玉石,该玉石的基本特征是它的硬度要比其它玉石的硬度要较硬一些,比水沫子重,是一种特殊玉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第二块此类玉石,因此该玉石的研究价值也是十分宝贵的。该玉石在民国时期段家一共做了400多对手镯,而最上好的一对手镯被宋美龄买走,大部分流出国外,只有少部分流在国内。该玉石手镯的主要特征是兰水飘花,亮水绿花,随光线的强弱变化,看上去似在清澈的河里,绿色的水草有鱼有情有景。
振坤玉
王振坤是当时腾属莲山太平街人。他于1910年在猛拱老厂挖得一个大玉。之后,王振坤即在猛拱将它解成单桌面大小的八大片。以一片做成手镯卖出,缴纳了“岗税”及其它费用。其余七片则运往上海销售。
在上海,因王振坤要价高达百万龙元,而买者只还价二、三十万龙元,王振坤不愿随便出手。可天不遂人愿,后来,王振坤由于急需钱用,只好将此七片玉抵押于云南商号“天顺祥”家,押出了20万卢比。可到期后,王振坤没有去赎回,这七片玉就归“天顺祥”所有。这些玉片满绿夹丝,丝放亮,底是花马洒,无杂质,无瑕疵,像化学烧料一样,是玉中的极品。
据玉石商人龚子俊老人说,他从小经营玉石到90余岁,也只见过四只振坤玉手镯。他说,1982年,腾冲县供销社玉石收购门市部门,曾调给广东珠宝玉器公司一支振坤玉手镯,当时调价为1300元。手镯调到广东后,该公司将这只手镯在广交会上陈列,即日被一外商以8万元买去,这个外商买到后,还夸赞不绝:“太好了,很便宜!”
据说,当年抵押于“天顺祥”的七片玉石,几经辗转,于解放后到了广州,且身价倍增,风传全国。当这七片玉石要出售给香港人时,周恩来总理得知,当即指示:“卖它做什么,留做国宝好了!”于是,珍宝运往北京,委玉雕大师制成了精美绝伦的巨型艺术品,永为国宝。
官四玉
腾冲城关五街的官占吉,从20岁起就到玉石厂挖玉,在玉石场苦苦熬过了50年,连一块真正的玉石也未挖到。一天,70岁的官占吉坐在山头上遥望家乡,想到自己一生的坎坷,不禁悲从中来。想着想着,竟大哭了一场。哭够了,站起来撒了一泡尿,
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他的尿竟冲刷出一块带绿色的石头。官占吉仔细一看,竟是整的“淡水绿”大玉石。此玉的整体都是艳夹淡水绿,质量好。时来运转的官占吉将玉运回腾冲,荣归故里。因他排行官家老四,或称“官四”,人们便将这块玉命名为“官四玉”。
官四玉的特点:水好,种细腻,色匀净犹如淡水绿,无杂质和瑕疵,基本看不到色根。
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翡翠都离不开这四个人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云南腾冲县是历史上著名的翡翠集散地。旧时缅甸翡翠均要经过腾冲进入中国内陆,因此自古以来腾冲产生了很多翡翠大家。云南四大名玉即官四玉、绮罗玉、段家玉、振坤玉、均出自腾冲。早在五十年代,这几种珍贵翡翠在中国偶尔还能够看到,而今已难寻踪迹,为爱玉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下面就让小哥来为你介绍一下吧!
绮罗玉
清代嘉庆年间,绮罗人尹文达,其祖上从玉石厂带回一块玉,解开呈灰暗的黑色,只好仍在马厩里。后被马踩崩下一小片,尹拾起来看,照起来透明有翠绿,摆在台面却不好看。于是乎,尹用它来做成一盏宫灯,挂到绮罗水映寺,整个庙内都被映绿了,非常稀奇。尹本想将宫灯进贡给皇上,拿到昆明,巡抚看后说:“好是好,不过不成双,不如云南货就留在云南吧。”此后,这块玉的碎料大多做成耳片,带着能将耳根映绿。这就是价格昂贵、驰名遐迩的绮罗玉。
绮罗玉从发现到绝迹的时间很短,这期间很少出料,每出一件都可以让几手商家赚的盆满钵满。而因为就是尹文达出的料子最大,品质最好,也卖的价格最高,被当时的官商都极力追捧,所以使这个玉种一举成名。最为可叹的是,后面再有玻璃中满翠的翡翠很多,但都没有这个玉种够特色耐回味,因而成就一直流传至今的绮罗玉传说。根据今天还遗留的标本比对,应该属于高冰化地---玻璃种满正翠,绮罗玉最大的特点:是在满翠色的地子中,有点点深绿色根,且种质多为冰种或玻璃种。
段家玉
翡翠名玉之一。民国年间,相传绮罗乡段家巷有个玉商段盛才,从玉石场买回一块300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其外表是白元砂,许多行家看后都直摇头,没有人肯出价。他**气,便把这块石料随意丢在院子门口,来客在那儿拴马,时间长了,被马蹄蹬掉一块皮,显出晶莹的小绿点,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于是拿去解磨,竟是水色出众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镯,十分漂亮,通透似玻璃又飘蓝花,似绿色的鱼草在清澈的水中飘荡,几乎人见人爱,其价值逐渐上升,价格随蓝花的多寡而波动。“段家玉”的美名也随之传开,从此“段家玉”名扬中外。
段家玉手镯的原料是玉石界中目前已经公认的迄今为止发现的独一无二的一块玉石,该玉石的基本特征是它的硬度要比其它玉石的硬度要较硬一些,比水沫子重,是一种特殊玉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第二块此类玉石,因此该玉石的研究价值也是十分宝贵的。该玉石在民国时期段家一共做了400多对手镯,而最上好的一对手镯被宋美龄买走,大部分流出国外,只有少部分流在国内。该玉石手镯的主要特征是兰水飘花,亮水绿花,随光线的强弱变化,看上去似在清澈的河里,绿色的水草有鱼有情有景。
振坤玉
王振坤是当时腾属莲山太平街人。他于1910年在猛拱老厂挖得一个大玉。之后,王振坤即在猛拱将它解成单桌面大小的八大片。以一片做成手镯卖出,缴纳了“岗税”及其它费用。其余七片则运往上海销售。
在上海,因王振坤要价高达百万龙元,而买者只还价二、三十万龙元,王振坤不愿随便出手。可天不遂人愿,后来,王振坤由于急需钱用,只好将此七片玉抵押于云南商号“天顺祥”家,押出了20万卢比。可到期后,王振坤没有去赎回,这七片玉就归“天顺祥”所有。这些玉片满绿夹丝,丝放亮,底是花马洒,无杂质,无瑕疵,像化学烧料一样,是玉中的极品。
据玉石商人龚子俊老人说,他从小经营玉石到90余岁,也只见过四只振坤玉手镯。他说,1982年,腾冲县供销社玉石收购门市部门,曾调给广东珠宝玉器公司一支振坤玉手镯,当时调价为1300元。手镯调到广东后,该公司将这只手镯在广交会上陈列,即日被一外商以8万元买去,这个外商买到后,还夸赞不绝:“太好了,很便宜!”
据说,当年抵押于“天顺祥”的七片玉石,几经辗转,于解放后到了广州,且身价倍增,风传全国。当这七片玉石要出售给香港人时,周恩来总理得知,当即指示:“卖它做什么,留做国宝好了!”于是,珍宝运往北京,委玉雕大师制成了精美绝伦的巨型艺术品,永为国宝。
官四玉
腾冲城关五街的官占吉,从20岁起就到玉石厂挖玉,在玉石场苦苦熬过了50年,连一块真正的玉石也未挖到。一天,70岁的官占吉坐在山头上遥望家乡,想到自己一生的坎坷,不禁悲从中来。想着想着,竟大哭了一场。哭够了,站起来撒了一泡尿,
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他的尿竟冲刷出一块带绿色的石头。官占吉仔细一看,竟是整的“淡水绿”大玉石。此玉的整体都是艳夹淡水绿,质量好。时来运转的官占吉将玉运回腾冲,荣归故里。因他排行官家老四,或称“官四”,人们便将这块玉命名为“官四玉”。
官四玉的特点:水好,种细腻,色匀净犹如淡水绿,无杂质和瑕疵,基本看不到色根。
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翡翠都离不开这四个人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