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归属《南方人物周刊》及撰稿人,仅供分享阅读。文章配图大小受限总提示发送失败,楼下会试着补发,手动排版不易,难免疏漏,大家多包涵。期待新专辑!
【封面人物】万能青年旅店 出入太行 骤雨重山
本刊记者 邓郁
在生长之地石家庄,万能青年旅店用根源于旧时代的音乐质感、锐利而柔和的笔触,书写我们共同感知到却难以言说的现实。
”懒散”和羞涩是自封的外壳,一捅开便是“较真”的内里。万青活在20年前、甚至更早前的音乐中,却又对周遭保持着绝对的敏感。在恒久的稳重、克制和偶尔显山露水的风暴里,精心锤炼,越来越接近他们的内心。不论是身处的石家庄,还是其他地方,他们从未刻意地融入,或是保持距离。“哪里,都是此处。”
2015年,小河(右)与董亚千合作《音乐肖像》项目的歌曲《张洲》时在工作室(「音乐肖像」提供)
2010年,以神隐状态扎在石家庄的万能青年旅店乐队,依托创作者在20平的自家房间录制的音乐,发布了首张同名专辑。充满隐喻的现代诗般的歌词、精致的乐器编配和成熟的演奏,令乐评人和歌迷吃惊不小。大V微博推荐、歌迷热传、电台报道,对岸同行翻唱,形成一时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有听众评价该唱片是“对当下时代精神内核抓得最准的一张。没有宏大叙事、耍小聪明、自以为是、口号抗争。它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一把最真实的匕首” 。而另一方面,乐队成员造型俭朴如一,表演时木讷寡言,从不上综艺,受访寥寥无几,新歌遥遥无期。首专出来后,不断有人问,真的要“一张(七八首)吃一辈子”?
井陉的太行山景,照片里几乎干涸的河,也是万青新歌歌词里的意象(供图 赵亮)
这种无望在2017年末将至时,终被打破。先是上海,接着成都,万青在两次渤海洗雷音专场里终于演出了三首新曲。
因为只在两个小场地唱,又没有视频流出,新歌的反响只在极其有限的局部发酵,从听众和乐评人那儿收集来,诸如“写词稳定、配器庞杂、万青还是万青”的零星片语,渐渐冷却,消弭在喧哗众声里。4个月过去,其他新曲目的消息依然不太明朗。新专辑眼看着要持续第一张的漫长打磨。我们好奇的是,这支在20年前组建雏形、10年前基本定型的乐队,究竟有多“另类”?他们如何认清和确立自己?在成名后的这六七年里,成员们做了些什么?新音乐去往何方?当年几乎一面倒的认可,在这个越发难以预判的流量时代是否还会延续?万青和石家庄这座“2.5线城市”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
这个探知过程,在不善也不爱表露内心的乐队面前,呈现出了预料中的艰难。磕磕绊绊的访谈,拼凑的周边,老到发黄的资料,最终勾勒出山之一角。
乌云
从石家庄往西,行至鹿泉、井陉一带。山体如同被巨雷开膛破肚,劈出一道道的伤疤,裸露出黄褐色或灰白色的内里。巨大的人造天坑和众多的坑口沿着山岭密集分布,碎石遍地。不远处可见依山而建的水泥厂或是公私矿场,就地取材、收益肥厚。被吸过铁粉的砂土被随意堆在山坡上。钩机正在山顶上采石头,一辆辆运输用的大车等待着装载。凿下来的碎石,每堆恐怕得有一两层楼高。挖掘机不断将这些碎石装进卡车,再倒进碎石机。行驶的噪音过后,扬尘让人看不清几米开外村民的脸。
“爆炸声一响,红色、黄色的粉尘能遮住天。”
昔日葱郁的植被如今只剩零星的几棵在风中抖瑟;而挖山形成的悬崖陡壁,很容易掉下碎石块,砸中路过的车辆或是附近的民居。
从三四年前至今,万青的主创姬赓和董亚千不止一次骑着摩托走过这条路,不仅乐队全体成员,《我爱摇滚乐》的前主编和前资深编辑、现任万青经纪人的赵亮,也都曾带着家人朋友开车或坐车,与这些骇人的景观擦身而过。
“之前其实很漂亮的一个山,小村子,转过去一看整个一面全被挖了,现在回填,再重新种植被‘补绿’。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个画面对姬赓等人触动极大。
那时候哥几个还没想好新专辑要写什么。手头攒着的“音乐动机”(姬赓说,音乐动机是音乐创作的原始动机,觉得这段小旋律与自己有关,包含着某种可能性)已经不少,但很凌乱。溜达一圈之后就琢磨,要不咱们写这个吧?等把第一首歌《采石》写完,就找着感觉了。
看似直观,却依然意在言外。
赵亮的媳妇就住在太行山里,在深山中的学校教书。每个月他都要从北京乘火车再倒大巴车,回家和妻儿团聚。他曾经在文章里这样描述:“井陉县,耕地稀少,黑白分明——一列挂载了数十节车厢的火车在矿区装满煤炭,中途俯视右侧的县城,汇入这个国家的铁路主干道;而在此之前,还要经过一段漫山遍野白成一道的地方,那里竖着一块白灰覆盖的牌子:建设中国钙都。人们向下挖掘煤炭,向上崩山采石,炼制白色钙产品。一黑一白,不是琴键,而是一整个县的营生,还有县里人的两个肺。”
难怪他看到姬赓的歌词忍不住哭出来。鼓手史立过年前还带着朋友走了这条线,他说“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们看到山体,都惊了。“我们住在石家庄、河北这一带的,一看这词儿,都明白写的是什么。”
不过,“概念组曲”前两首呼之欲出的压抑、阴郁,到了第三首《山雀》,却明显给人感受到清新宁静之美。演出时的大屏幕上,密林里透出微煦晨光,鸟儿高低回旋。长笛加入的旋律也悠然起来。
直到最后一句,“火光汹汹,指引盗寇入太行”,到底泄露了创作者的底色。
“三部歌曲相互关联,又是一个大的概念的组成部分。整张专辑完成之后,会把概念呈现得更加完整。”截稿前的夜里,姬赓确认了这一点。
很多人都注意到,“乌云”取代“黑暗”,成了新歌的关键词。当然,还有三部曲每首都出现的“太行”。
是被那种巨大的、掠夺式的资源消耗击中了?
“不是。”姬赓第一时间反驳。
“这首歌跟生态,不是那种关系,不是说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批评。我特别不愿意让大家只是想到环保生态,太把自己当成一个城市里的人了。什么‘环保生态’,这就是你本人的世界,我们是一体的。你看见它被填回去,种上树,但是重要的珍贵的东西早就没有了。这和一个人被消耗的过程是一样的。”
【封面人物】万能青年旅店 出入太行 骤雨重山
本刊记者 邓郁
在生长之地石家庄,万能青年旅店用根源于旧时代的音乐质感、锐利而柔和的笔触,书写我们共同感知到却难以言说的现实。
”懒散”和羞涩是自封的外壳,一捅开便是“较真”的内里。万青活在20年前、甚至更早前的音乐中,却又对周遭保持着绝对的敏感。在恒久的稳重、克制和偶尔显山露水的风暴里,精心锤炼,越来越接近他们的内心。不论是身处的石家庄,还是其他地方,他们从未刻意地融入,或是保持距离。“哪里,都是此处。”
2015年,小河(右)与董亚千合作《音乐肖像》项目的歌曲《张洲》时在工作室(「音乐肖像」提供)
2010年,以神隐状态扎在石家庄的万能青年旅店乐队,依托创作者在20平的自家房间录制的音乐,发布了首张同名专辑。充满隐喻的现代诗般的歌词、精致的乐器编配和成熟的演奏,令乐评人和歌迷吃惊不小。大V微博推荐、歌迷热传、电台报道,对岸同行翻唱,形成一时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有听众评价该唱片是“对当下时代精神内核抓得最准的一张。没有宏大叙事、耍小聪明、自以为是、口号抗争。它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一把最真实的匕首” 。而另一方面,乐队成员造型俭朴如一,表演时木讷寡言,从不上综艺,受访寥寥无几,新歌遥遥无期。首专出来后,不断有人问,真的要“一张(七八首)吃一辈子”?
井陉的太行山景,照片里几乎干涸的河,也是万青新歌歌词里的意象(供图 赵亮)
这种无望在2017年末将至时,终被打破。先是上海,接着成都,万青在两次渤海洗雷音专场里终于演出了三首新曲。
因为只在两个小场地唱,又没有视频流出,新歌的反响只在极其有限的局部发酵,从听众和乐评人那儿收集来,诸如“写词稳定、配器庞杂、万青还是万青”的零星片语,渐渐冷却,消弭在喧哗众声里。4个月过去,其他新曲目的消息依然不太明朗。新专辑眼看着要持续第一张的漫长打磨。我们好奇的是,这支在20年前组建雏形、10年前基本定型的乐队,究竟有多“另类”?他们如何认清和确立自己?在成名后的这六七年里,成员们做了些什么?新音乐去往何方?当年几乎一面倒的认可,在这个越发难以预判的流量时代是否还会延续?万青和石家庄这座“2.5线城市”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
这个探知过程,在不善也不爱表露内心的乐队面前,呈现出了预料中的艰难。磕磕绊绊的访谈,拼凑的周边,老到发黄的资料,最终勾勒出山之一角。
乌云
从石家庄往西,行至鹿泉、井陉一带。山体如同被巨雷开膛破肚,劈出一道道的伤疤,裸露出黄褐色或灰白色的内里。巨大的人造天坑和众多的坑口沿着山岭密集分布,碎石遍地。不远处可见依山而建的水泥厂或是公私矿场,就地取材、收益肥厚。被吸过铁粉的砂土被随意堆在山坡上。钩机正在山顶上采石头,一辆辆运输用的大车等待着装载。凿下来的碎石,每堆恐怕得有一两层楼高。挖掘机不断将这些碎石装进卡车,再倒进碎石机。行驶的噪音过后,扬尘让人看不清几米开外村民的脸。
“爆炸声一响,红色、黄色的粉尘能遮住天。”
昔日葱郁的植被如今只剩零星的几棵在风中抖瑟;而挖山形成的悬崖陡壁,很容易掉下碎石块,砸中路过的车辆或是附近的民居。
从三四年前至今,万青的主创姬赓和董亚千不止一次骑着摩托走过这条路,不仅乐队全体成员,《我爱摇滚乐》的前主编和前资深编辑、现任万青经纪人的赵亮,也都曾带着家人朋友开车或坐车,与这些骇人的景观擦身而过。
“之前其实很漂亮的一个山,小村子,转过去一看整个一面全被挖了,现在回填,再重新种植被‘补绿’。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个画面对姬赓等人触动极大。
那时候哥几个还没想好新专辑要写什么。手头攒着的“音乐动机”(姬赓说,音乐动机是音乐创作的原始动机,觉得这段小旋律与自己有关,包含着某种可能性)已经不少,但很凌乱。溜达一圈之后就琢磨,要不咱们写这个吧?等把第一首歌《采石》写完,就找着感觉了。
看似直观,却依然意在言外。
赵亮的媳妇就住在太行山里,在深山中的学校教书。每个月他都要从北京乘火车再倒大巴车,回家和妻儿团聚。他曾经在文章里这样描述:“井陉县,耕地稀少,黑白分明——一列挂载了数十节车厢的火车在矿区装满煤炭,中途俯视右侧的县城,汇入这个国家的铁路主干道;而在此之前,还要经过一段漫山遍野白成一道的地方,那里竖着一块白灰覆盖的牌子:建设中国钙都。人们向下挖掘煤炭,向上崩山采石,炼制白色钙产品。一黑一白,不是琴键,而是一整个县的营生,还有县里人的两个肺。”
难怪他看到姬赓的歌词忍不住哭出来。鼓手史立过年前还带着朋友走了这条线,他说“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们看到山体,都惊了。“我们住在石家庄、河北这一带的,一看这词儿,都明白写的是什么。”
不过,“概念组曲”前两首呼之欲出的压抑、阴郁,到了第三首《山雀》,却明显给人感受到清新宁静之美。演出时的大屏幕上,密林里透出微煦晨光,鸟儿高低回旋。长笛加入的旋律也悠然起来。
直到最后一句,“火光汹汹,指引盗寇入太行”,到底泄露了创作者的底色。
“三部歌曲相互关联,又是一个大的概念的组成部分。整张专辑完成之后,会把概念呈现得更加完整。”截稿前的夜里,姬赓确认了这一点。
很多人都注意到,“乌云”取代“黑暗”,成了新歌的关键词。当然,还有三部曲每首都出现的“太行”。
是被那种巨大的、掠夺式的资源消耗击中了?
“不是。”姬赓第一时间反驳。
“这首歌跟生态,不是那种关系,不是说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批评。我特别不愿意让大家只是想到环保生态,太把自己当成一个城市里的人了。什么‘环保生态’,这就是你本人的世界,我们是一体的。你看见它被填回去,种上树,但是重要的珍贵的东西早就没有了。这和一个人被消耗的过程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