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史《跋》云:余与洪上座①同宿潭之碧厢门外舟,衡岳花光仲仁②寄墨梅二幅,扣舟而至,聚观于下。予曰:“祇欠香耳。”洪笑,发囊取一炷焚之,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怪而问其所得?云:“东坡③得于韩忠献家,知子有香癖而不相授,岂小谴④?”其后驹父⑤集古今香方,自谓无以过此。
香方:黑角沉⑥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小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⑦一钱、麝香一字⑧、定粉⑨一米粒、白蜜一盏,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宋•陈敬《新纂香谱》
明•周嘉胄《香乘》亦收录“韩魏公浓梅香”香方二则,与《新纂香谱》所载有异,附录于下:
一:黑角沉半两、丁香一钱、腊茶末一钱、郁金五分(小者,麦麸炒赤色)……余皆同上。
二:腊沉⑩一两、龙脑五分、麝香五分、定粉二钱、郁金五钱、腊茶末二钱、鹅梨二枚、白蜜二两。先将梨去皮,姜擦梨上,捣碎旋扭,汁与蜜同熬过,在一净盏内,调定粉、茶、郁金香末,次入沉香、龙脑、麝香,和为一块,油纸裹入磁盒内,地窨半月取出,如欲遗人,圆如芡实,金箔为衣,十圆作贴。
注:
①洪上座:北宋著名诗僧惠洪,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著名。
②花光仲仁:北宋衡州花光寺仲仁长老,以墨梅与山水见长。尤善墨梅,后人尊为“墨梅始祖”。
③东坡:苏东坡。
④小谴:小罪。
⑤驹父:洪刍,字驹父,黄庭坚外甥。著有《洪氏香谱》等。
⑥黑角沉:“在琼崖等州(海南),俗谓之角沉,乃生木中取者,宜用熏裛。”——《新纂香谱》卷一•沉水香
⑦腊茶:“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腊茶。腊茶最贵,而制作亦不凡。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罗,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润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之异,此品唯贡品,民间罕见之。”——元•王祯《农书》
另,腊茶亦被部分制香家认为一种早茶,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名。今《香谱》《香乘》《香典》对“腊茶”均作此注释。
⑧一字:传统中药量名,以唐代“开元通宝”钱币抄取药末,填满一字之量,即一钱币的四分之一,重约一分。
⑨定粉:即韶粉、铅粉、官粉,古时绘画或敷面用,亦作为外丹用药。
⑩腊沉:“今复有生黄而沉水者谓之蜡沉……黄腊沉,削之自卷,啮之柔韧者是。”——《新纂香谱》卷一•沉水香
香方:黑角沉⑥半两、丁香一分、郁金半分(小麦麸炒令赤色)、腊茶末⑦一钱、麝香一字⑧、定粉⑨一米粒、白蜜一盏,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半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及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使稀稠得宜,收沙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宋•陈敬《新纂香谱》
明•周嘉胄《香乘》亦收录“韩魏公浓梅香”香方二则,与《新纂香谱》所载有异,附录于下:
一:黑角沉半两、丁香一钱、腊茶末一钱、郁金五分(小者,麦麸炒赤色)……余皆同上。
二:腊沉⑩一两、龙脑五分、麝香五分、定粉二钱、郁金五钱、腊茶末二钱、鹅梨二枚、白蜜二两。先将梨去皮,姜擦梨上,捣碎旋扭,汁与蜜同熬过,在一净盏内,调定粉、茶、郁金香末,次入沉香、龙脑、麝香,和为一块,油纸裹入磁盒内,地窨半月取出,如欲遗人,圆如芡实,金箔为衣,十圆作贴。
注:
①洪上座:北宋著名诗僧惠洪,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著名。
②花光仲仁:北宋衡州花光寺仲仁长老,以墨梅与山水见长。尤善墨梅,后人尊为“墨梅始祖”。
③东坡:苏东坡。
④小谴:小罪。
⑤驹父:洪刍,字驹父,黄庭坚外甥。著有《洪氏香谱》等。
⑥黑角沉:“在琼崖等州(海南),俗谓之角沉,乃生木中取者,宜用熏裛。”——《新纂香谱》卷一•沉水香
⑦腊茶:“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腊茶。腊茶最贵,而制作亦不凡。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罗,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润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之异,此品唯贡品,民间罕见之。”——元•王祯《农书》
另,腊茶亦被部分制香家认为一种早茶,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名。今《香谱》《香乘》《香典》对“腊茶”均作此注释。
⑧一字:传统中药量名,以唐代“开元通宝”钱币抄取药末,填满一字之量,即一钱币的四分之一,重约一分。
⑨定粉:即韶粉、铅粉、官粉,古时绘画或敷面用,亦作为外丹用药。
⑩腊沉:“今复有生黄而沉水者谓之蜡沉……黄腊沉,削之自卷,啮之柔韧者是。”——《新纂香谱》卷一•沉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