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吧 关注:121,814贴子:1,467,945
  • 13回复贴,共1

求推荐建大校区或附近健身院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推荐建大校区或附近经济实惠的健身院馆!
近来老觉精神欠佳,医生又说没啥毛病。
师姐说我太懒散,应该到健身场馆练练,或学学武术太极拳都可以。
求师兄师姐些推荐推荐!谢谢!


1楼2018-05-02 07:33回复
    直接来大兴校区体育馆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02 16:21
    回复
      年卡了解一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02 16:22
      回复
        就是,室内练功房一般费用要高点,通常按时计费,或者会员制收年费。
        比较经济点的做法是网购一套太极服,早晚跟着公园广场的大爷大妈练练健身太极拳。
        体育中心那边有些健身机构都可以试试!


        4楼2018-05-16 13:22
        回复
            确实无须他求!真正附近而且价廉物美的健身法门在网络。
            欢迎网络搜索“峨眉系列武术段位制教材”了解中国最古老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品牌“通背缠丝拳”。
            峨眉缠丝拳拥有内家武学之至善至要法门,武者当多珍视之。通背法门,斯文之道,或课间小息,或站台候车,或书斋厌倦起立,信手为之。吐故纳新,撒放有序。前人曰:“拳打卧牛之地”,方法正确只需在阳台或屋顶自己修炼三五分钟以上,就可健身强体,御侮防身。不用器材装备,绝对经济实惠。
            功家圣殿何曾高远,闲庭信步间也;唯恒苦精专,勇猛精进以求之。


          6楼2018-06-26 12:49
          回复
            “武术进校园”引爆全新的学校师资需求
              3月6日,“两会”专题报道“部长通道”栏目里,教育部长陈宝生说:“我们祖先留下的诗词、书画、武术、中医药、戏曲等传统文化都应该全面走进学校课堂!”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同志还引用古人的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开合有度,治国良策。”
              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武术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内容,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指出,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有利于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早在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就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体育课中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号召。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一号召并未得到普遍落实,即使在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也多面临师资、设施装备等方面的巨大困难,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阻力重重。要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近期经相关教育专家组会商研究,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组织进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普及推广工作。
              “武术进校园”的实施办法。
              各基层单位参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同志在相关工作会议讲话内容(详见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s78/A17/moe_797/201704/t20170410_302282.html )先期做好如下工作:
              一、将武术列为中小学必修内容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家长、学生近乎是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上,科目之间精力的分配与该科目在考试中所占权重成正比。要使武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站稳脚跟,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调整政策,加大对武术的支持力度,对课时、教程、师资、考核等做出硬性规定,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单设武术课。
              二、改革传统评价体系
              武术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武术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将武术规定为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综合素质考核的必考项目,借鉴跆拳道段位考核系统,每一段级制定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定量指标来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身体素质。同时评价过程要重视综合功能的检验,综合考量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等素质。
              三、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武术师资配备是保证武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第一、要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培养适合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的师资。由于武术课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体育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只有将高等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师资的培养与中小学武术教学联系起来,才能解决中小学武术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
              第二、制定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中小学武术教师在资格认证或审核时必须具备体育教师和武术教师的双重身份,坚决排除不具备资质的教师再做一些适得其反的武术传承工作。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对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武术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建立健全武术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加强队伍建设。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联合起来,多举办一些中小学教师武术培训班,开展学区间教研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武术教师培训,把师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武术进校园”系列工作提示我们,迅速升温的中小学师资需求,是师范类艺体生就业创业的全新思路。


            7楼2018-07-24 15:13
            回复
              有道理!支持弘扬民族尚武精神!
              只有把古老的武术传承和全民健身运动联系起来,和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和广大中老年朋友期待健康长寿的愿望联系起来,传统武学才可能有发扬光大的机会!
              现代人挺现实的,你只有能够帮助他们通过五禽戏等功法活动筋骨肢体、通过丹田吐纳导引术运动胸膈脏腑增加肺活量、通过拳械演练强身健体御侮扶弱、通过读心术预测学解心结除心魔指导行止、通过老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新一代孝悌温良和谐生活,中华民族传统国学精粹才有生存延续的意义。
              楼上的策略无疑是近年来最英明的决议之一!赞一个!


              8楼2018-08-15 11:18
              回复
                峨眉缠闭门内劲功夫——甩胳膊
                  甩胳膊,老年拳师也称甩膀子,是通背缠闭门练习发力的基本法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正确的掌握发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缠打功夫是否入门,全赖于斯。
                  甩膀子时要求设想两只湿手沾满干沙子,然后用甩手的动作利用制动原理把沙子甩出去。这是个技术活,而不是力气活。好像农村秋季在场院上扬场一样,要利用风力把米粮和糠粺分开那样,用的是巧劲儿,不是蛮劲儿。木掀用力大了就都出去了分不开,用劲儿小了就都出不去,干不了活。一定要用适当其可的巧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整劲发力的感觉就好像手往回拨,步子往前踩,脑门儿往前砸,整个身体扑向了目标,是把对方撞出去的而不是推出去的。形容正发力也可以按形意拳的说法:虎扑。再形象点儿说,好像在对方身上作了后半拉俯卧撑,所谓“打人如亲嘴,手到身要拥”。
                  发力是弹性力量,不是直布楞登的往前一杵。在练甩膀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力向上向后甩,不是向前甩。前人曰:即缩即发。内家拳管这叫:猴煽风。峨眉通臂拳来自猿猴搏杀之道,故猴趣总不可丢。通背初衷终不离猴蹲纵跃间风云曼舞般云动双爪之攻防神意。整劲发力看上去两手是往回收了,但是步法往前进了,脑门儿往前顶了,也就是力量的发动来自全身整体的发动,而两手只不过是加强对称力度而已。手一主动前伸,就只是局部力量谈不到整劲儿。一去一来、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攻一防、一虚一实,阴阳互动。
                  拳虽小技,大道存焉!(转自百度“峨眉缠闭门”吧)


                10楼2020-03-15 14:53
                回复
                  回复的都什么神仙


                  青铜星玩家
                  百度移动游戏玩家均可认证(限百度账号),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2-11 08:03
                  回复
                    峨眉缠闭门功夫法门:
                    莫叹难,莫叹难,
                    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
                    内里通,一身轻,玄妙天机自然生。
                    缠门练步诀:
                    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
                    千斤应地潮,泛起随步撑。
                    峨眉缠闭功夫秘诀:
                    站势浑圆,攻防互参。
                    顶随相用,闭闪相连。
                    心意气合,诱为至关。
                    有勇有谋,变化无端。
                    缠闭法门:
                    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
                    力由大地借,劲自腰腿喷。
                    轻柔似作茧,哼哈力随声。
                    心意气身手,浑圆一团神。
                    缠丝拳诀:
                    打拳容易走步难,旋身侧进弧步窜。
                    心虚神活审机势,意到步到任封展。
                    螺旋缠丝牵不尽,运手从腰肩臂转。
                    如蚕吐丝绷茧厚,风云曼舞势浑然。
                    峨眉通背缠拳技击八法:
                    十字缠打是手法,贴身弹抖是靠法。
                    空中牵缘是化法,螺旋侧身是进法。
                    崩钻箭捶是阳法,沾粘顺随是阴法。
                    柔缓凝重是练法,引进落空是用法。
                    (转自百度 “巴渝缠丝拳”吧) 


                    13楼2021-03-02 19:50
                    回复
                      史料分享:峨眉武术简介
                        峨眉山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司徒玄空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批精通搏击武术和健身功夫的高人,其观研猿猴等动物并结合自身搏击体悟而原创的武技通臂拳历代逐步衍变为通背拳、通背缠拳、十二桩、武当拳、太极拳,八极拳、八卦掌、少林通臂拳、螳螂拳、猴拳、蛇拳以及川渝本土的化门、字门、杜门、会门等功夫,形成了近现代中国传统武术的主流,并无金庸大侠杜撰的所谓郭襄创派、女流为主、灭绝师太等不良影响。峨眉系列武术泛指云贵川渝藏等西南地区民间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项目,通称峨眉武术。
                        《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到人司徒玄空所创。司徒玄空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他编创的峨眉通臂拳,在民间长期辗转流传中不断发展。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人导 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到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倒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导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峨眉通背缠拳,明朝唐荆川和戚继光以前一直在川东及武当道门内部传袭。《峨眉到人拳歌》、《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的广泛宣传才促进了其内家技击理念的迅速扩散。在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唐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并在随后的“戚家军”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所传的通背缠拳而成三十二式。戚家军军官士兵转业退伍后,三十二式戚家长拳被带到江浙及中原北方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内家武学的传播,是为中华武术发展史上的“南拳北上”说。
                        此外,整个清朝各个时期大批“反清复明”志士隐匿川东,大多顶礼以火龙珍人、张三丰、癞导人、黄益川、盘山岛长、陈晓东、徐矮师为代表的道门武技,为规避官方侦查追缉,常以“峨眉山”为总部及各联络据点的暗语,并非是指乐山峨眉山市辖区内的那座风景名山。前些年跟师或走江湖访友期间,川东一些老拳师讲述的前辈传奇故事里还能听到:“峨眉山”总舵因形式所迫虽顺势转移泸州纳溪、华蓥山、涪陵、宜昌、大足龙水、达州、万县、遵义、汉中等地,但很多时候都在以合州钓鱼城为中心的相对远离清廷州府屯兵要塞的地方。钓鱼城自蒙古大汗蒙哥之后一直是汉人心中之民族英雄圣地,兼之合州老街巴子城边铜梁洞二仙台(亦名二仙观)是张三丰及其师火龙正人修行传道洞府,尽管因清朝官府不满张三丰反对异族统治而使二仙台毁损荒废二百余年,可这一带却一直是川东“反清复明”人士的精神家园。合川老城区一些资深茶客茶馆闲聊时还会偶尔冒出“峨眉山钓鱼城”之习惯性切口。
                        通背缠拳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其纯阳架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内功炮捶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赵堡太极和永年太极等以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分流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背、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通过李春茂、董秉乾、博公稻长、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至今峨眉缠闭系列武术演练中缠头裹脑、风云漫舞、勾手换头、进步蹲身等动作神态,都不时反映出峨眉山机灵猿猴的稚趣身影。
                        历史研究表明:近四十余年的武林传言是“天下功夫入少林”,主要受1981年李连杰影片《少林寺》影响;近四百多年的武术发展却是“天下功夫出峨眉”,主要受1550年唐顺之《峨眉导人拳歌》影响。
                        (转自全球连锁“缠丝拳会馆”吧,点化:要吧爸起武二要尔要久舞)


                      14楼2022-01-01 1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