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难:象征碳排放量的计数器——生命之难
男人帮最后共同居住进了玻璃屋中,他们每用一些电器都在加速碳排放量——不能开冰箱,不能用洗衣机,不能用按摩椅,甚至不能做饭。
他们手臂上的时间变成了碳排放量的标准——碳排放量越高的人(例如矿产发现者)反而越是掌握资源命脉,距离劳动越远的人;碳排放量越低的人(例如第一个阵亡的王迅)则是实打实的体力劳作派。当然,到最后碳排放量为0时,生命值也就被清空——人都不用呼吸了,自然也就不会碳排放了。
因此,计数器的加减规则,其实很明白:越是体力劳作多,计数器的减少越快。越是体力劳动少,计数器的减少越慢。如果发现资源,获得掌控权,还能够增加计数。如果不进行体力劳动(住进宾馆),则计数器就会停止。
这,就是生命值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
碳排放越多的人,都是生命值活跃的人,都是食物链顶端的人。碳排放量越少的人,都是生命值匮乏的人,还要一点一滴为他人贡献生命。
我们承受着碳排放量之苦,而我们为了生活,却别无选择。谁能够不排放碳呢?空谈节约,空谈环保,不过是自我毁灭——除非不用呼吸、不用吃饭,也就不用排放碳了。
生命是一场艰难的路途,不要说谁没有觉悟,不要讲谁不知保护,不要以为谁在贪图。我们都只是在这个寄生的社会里,用尽最后的力量,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