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吧 关注:9,618贴子:146,025
  • 14回复贴,共1

【嬴政】《试论邹衍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 华,曾振宇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北京10002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0)
〔摘 要〕邹衍综合战国时期所流行的五行、德、天命等重要思想,结合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周代为起点向上逆推,并以土、木、金、火、水五德分别与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及未来朝代的新帝王相配置,安排了一个表面看来似乎不为人力所能扭转的五德与帝王配置图式,其实质就在于为新帝王的继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邹衍; 五德终始说; 五德; 帝王
〔中图分类号〕K207; B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 2012)08-0100-04


IP属地:陕西1楼2018-05-21 19:59回复
    目前学界关于战国争鸣百家中的重要成员——阴阳家的研究,与关于其他诸子的研究相比,显然较为薄弱,而关于作为阴阳家重要代表人物的邹衍,特别是其五德终始说的研究,更存在令人深感遗憾的不足和偏差。本文拟综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五行、德、天命等,结合战国后期的时代特征,试对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2楼2018-05-21 19:59
    回复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后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所创立的一种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以五德相胜为基础来解释古代历史的发展变化亦即各个朝代的兴替规律。
      五德即水、火、木、金、土五行,邹衍认为这五德相生相克,总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他把五德依次与黄帝以来的各个朝代相匹配,认为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将来代替周的朝代为水德; 水德之后的朝代又将以土、木、金、火、水的次序依次轮替,正如汉代刘歆《七略》中所说: “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1]同样,黄帝之前的朝代也是按此顺序排列,由此可以一直推到“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2]( 《孟子荀卿列传》)的远古时期。
      五德的变化造成了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按此说,五德相胜的次序为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在邹衍看来,历史就是如此按五德相胜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吕氏春秋·应同》对五德终始说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认为这是邹衍的佚说。《应同》篇称: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 ‘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 ‘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 ‘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 ‘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这里的土、木、金、火、水五气即五行。《史记·封禅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只是文字有所不同,其曰: “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邹衍称之为五德的水、火、木、金、土,在当时称作五行。五行是古人总结出的构成宇宙、自然的五种元素。
      “五行”一词首见于《尚书·甘誓》中“有扈氏威武五行”这句话,最早对五行明确予以表述的当是《尚书·洪范》,该篇写道: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洪范》中所说的五行只是当时社会中最为重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如《尚书大传》所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之所滋生也。是为人用”,其间并不含有任何神秘色彩。《逸周书》则记载了五色、五方与五行相配的关系,如《作雒解》记载: “封人社壝,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舋以黄土。”骊,《说文》云: “马,深黑色。”《小开武解》记载: “五行: 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3楼2018-05-21 19:59
      回复
        五色、五方与五行的配置关系如下:

        邹衍五德终始说中的颜色与五德正是如此配置,即所谓“土气胜,故其色尚黄,……木气胜,故其色尚青,……金气胜,故其色尚白,……火气胜,故其色尚赤,……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另外,《国语》、《左传》等文献中也记载了五行之间的关系,《左传·文公七年》还把五行的次序进行了重新排列: “水、火、金、木、土”,这种排列次序正好符合了五行相胜的次序。不仅如此,五行之间还是运动变化的,《墨子·经下》称: “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孙子兵法·虚实》也说: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 这种运动变化的思想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其五德相胜理论的形成。
        既然在邹衍之前五行思想已有如此深远的发展,那么邹衍为什么要把五行改称为五德呢? 这应当有其深刻的命意。郭沫若认为,“德”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包括“主观方面的修养”和“客观方面的规模”两层涵义,前者即《大学》中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后者即后人所说的“礼”,“礼是由德的客观方面的节文所蜕化下来的,古代有德者的一切正当行为的方式汇集了下来便成为后代的礼”[3]。人们按“礼”办事,同时进行自我修养,使思想与行动相一致,这便是后世所说的有德之人。
        “德”这一范畴一经产生,便具有了重要意义。周人认为只有有德之人才能享有天命,才能成为正统帝王。天命主要是指人们信奉的最高神——上天的旨意。这一最高神具有很大的权威,他不但掌管着天上诸神,也掌管着人间的万事万物,正如陈梦家所说: “卜辞中上帝有很大的权威,是管理自然与下国的主宰。”[4]这一最高神的形象塑造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完成,那时称为“帝”,到了周代,人们开始称之曰“天”。陈梦家指出: “殷代的帝是上帝,…… ‘天’之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4]不管称什么,他都是人们所信奉的至上神。我国古代帝王多用天命观来维护自己的王权、巩固自己的统治,久而久之,人们心中就形成了一种凡是帝王都享有天命这样一种思想,而如果没有天命,即使做了帝王也不会久长,如周武王在伐纣时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纣已失去天命,即所谓“天既讫我殷命”[5]( 《西伯勘黎》) 。只有享有天命,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正如王治心所说: “这种天启的神权政治,确是古人宗教思想中的一幕。”[6]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4楼2018-05-21 20:00
        回复
          天命既然对帝王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天命而成为正统帝王呢? 那就是有德之人。上天特别眷顾有德之人,周之所以灭商而有天下,就是因为周文王的德要高于商纣。如所谓“帝谓文王,予怀明德”[7]( 《大雅·皇矣》)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丕显,文王之德之纯”[7]( 《周颂·维天之命》) 。同样,在周德衰落之时,也会有有德之人灭周而统一天下。邹衍在他的五德终始说中把五行称为五德,正是强调了五德是判断谁为帝王、判断朝代如何更替的重要标准。如土德衰,为木德的帝王就会兴起; 木德衰,为金德的帝王又会兴起。如今为火德的周代已衰落,那么为水德的新兴帝王必然继起。邹衍正是利用德这一思想范畴,并抓住周代将要灭亡这一时代特征而创立了五德终始说。
          总之,邹衍把五行称为五德,意在证明新兴帝王是符合五德应天命而出现的正统帝王,人们必须服从他的统治。不仅如此,在五德终始说中,邹衍已经把前四德与黄帝、禹、汤、文王这四位帝王配置在一起。众所周知,这四位帝王是古代享有天命的圣君贤王,能与他们相并列,那么新兴帝王符合天命的正统地位就更加确定无疑。
          行文至此,我们不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古代享有天命的圣君贤王不只是这四位,可是邹衍为什么就单单选出他们来与四德相配置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5楼2018-05-21 20:00
          回复

            邹衍的著作大部分已亡佚,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邹子》一卷,不过内容也非常之少,全卷不过五百来字,围绕这点资料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并非易事。邹衍的著作虽已亡佚,但是还有实行他的学说的朝代,我们不妨从这里入手逆推上去。
            采用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位帝王是秦始皇。《史记·封禅书》记载: “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述更详: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因取代了火德的周代而定本朝为水德,并制定了一系列与水德相符合的制度措施,如: “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车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2]( 《秦始皇本纪》) “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2]( 《封禅书》) 据此可知,水德下的制度措施分别是:

            由上表可知,水德尚法。那么水德为什么尚法呢?这是因为“法”字从水,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秦始皇本纪》有言: “水主阴,阴刑杀,故急法刻削,以合五德之数。”水与阴相联系。又《管子·四时》①中说: “阳为德,阴为刑”。刑即法,《说文》云: “法,刑也。”这样,水就与法联系在了一起,所以邹衍规定水德的朝代应尚法。同时,“阳为德”,“德始于春,长于夏”[8]( 《四时》) ,而夏又与火相配②,那么“德”为阳、为夏、为火,从而德也就与火联系了起来。以此类推,五德终始说中应当规定火德下的制度措施尚德。周为火德,恰好尚德。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6楼2018-05-21 20:00
            回复
              当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就这么合乎历史规律,历史会按照他的规定去运转? 当然不是。如上文所述,周人尚德本是早就如此,并不是因为处于战国时期的邹衍定周为火德它就为火德。我们倒是可以反过来考虑,恰恰是因为周人尚德,所以邹衍才定周为火德,这应当是五德终始说中五德与帝王相配置的第一步; 又因文王是周代兴起最为关键的帝王,所以邹衍选定周代以文王为代表并定为火德。
              我们再看被周取代的殷商。五德终始说中规定殷商为金德,“其色尚白”。那么殷商为什么会是金德呢? 殷人信鬼,《礼记·表记》有言: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在夏、商、周三代中,只有殷商是“尊神”、“先鬼”的。王治心先生认为: “殷人的政治,是依据鬼神作标准的。”[6]“鬼”与“魄”同义,“魄”以“鬼”为形符,而“白”字,据国光红先生考证,乃是“魄”的本字[9]。又“柏”与“白”同声,《说文》曰: “柏,从木白声。”同声可假借,柏也即白。由此可知,鬼、魄、白、柏实皆同义。所以,殷人以柏为社③,殷汤“上白,朝会以昼”[2]( 《殷本纪》) 。殷人尚白也是早就如此,而在邹衍之前,五色早就与五行相配置,如上文所引《逸周书·小开武解》中记载白配金,所以殷商当为金德,其色尚白。殷商为周所灭,也正好符合了“火胜金”这一五德相胜的关系。同样,因为商汤为商代兴起最为重要的帝王,所以邹衍选定他为殷商的代表而与金德相配置。
              我们再看黄帝。五德终始说中规定黄帝为土德,其色尚黄。由上文所引文献可知,黄属土,所以黄帝应为土德。这样,黄帝、商、周这三代就都与五德联系在一起了。又因为商灭夏,商为金德,金胜木,所以夏被定为木德而排在了黄帝之后,这四德再加上未来的水德,五德就全部配置完备。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7楼2018-05-21 20:00
              回复
                但是,众所周知,从黄帝到夏禹之间还有诸多帝王,如《国语· 鲁语上》所载《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篇、《史记》之《五帝本纪》和《封禅书》等记载,从黄帝到禹之间还有颛顼、帝喾、尧、舜等圣君贤王,那么在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中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黄帝之后的帝王,按《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从颛顼到尧,他们都是黄帝的子孙,是一代一代传位而来; 尧之时,实行禅让制,帝位不再传给儿子,而是禅让给了有德的舜。舜年老之时,则把帝位禅让给禹。从禹开始,传位不再实行禅让,而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韦昭《国语注》曰: “虞以上尚德,夏以下亲亲。”虞即舜。启得帝位之后,建立了新的朝代——夏,从此禅让开始成为历史。正因如此,邹衍把从黄帝到虞舜这一时期视为一个朝代。黄帝为土德,他们也就都为土德,所以《淮南子·齐俗训》中有“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之说,有虞氏即指舜。
                这样,邹衍由周上推至黄帝,设置了帝王与五德的配置图式,难怪司马迁说邹衍“先序今以上至黄帝”[2]( 《孟子荀卿列传》) 。冯友兰先生说: “邹衍的思想方法是‘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他的这种方法,是由已知推到未知; 他的推测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先验小物’) 。”[10]在五德与帝王的配置关系中,邹衍就是以周代为“小物”,综合利用各种传统文化,上推至黄帝时期。既然这四德与帝王已经配置完毕,那么未来的朝代也就可以以此为根据类推下去,于是就出现了秦朝水德之下以“尚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政治制度。
                邹衍把五行改称为五德,又把五德与帝王如此配置,可谓煞费苦心,其意义何在?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这一问题。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8楼2018-05-21 20:00
                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大为减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增强,各诸侯国君都想代周而拥有天下,如何成为人们心甘情愿顶礼膜拜的帝王,是各诸侯王最感兴趣、最为关心的事情。邹衍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为了引起各诸侯王对自己的重视,以便把自己奉为 “座上宾 ”,他才由初学儒术而转攻阴阳学说[2]( 《孟子荀卿列传》) ,从而创立了五德终始说。这是邹衍把五德与帝王相配置的初衷所在。
                  首先,五德与帝王相配置可以为未来帝王取得正统地位提供合理依据。五德相胜,循环往复,不可逆转; 五德又是判断谁为帝王的重要标志,如果未来帝王正好符合应当兴起的一德,那么他的正统地位也就毫无疑问了。邹衍认为黄帝为土德,按五德相胜规律应当是木胜土,而禹正好符合木德,所以禹成为与黄帝相并列的正统帝王。同样,周为火德,水胜火,那么具有水德的帝王代周而拥有天下也就是理所当然。
                  另外,五德与帝王相配置,就会使符合水德的帝王成为与黄帝、禹、汤、文王相并列之主,而这四位帝王都是当时为人们所公认的具有天命的圣君贤王。能与这四位帝王相并列,也就足以证明新兴帝王拥有天命。既拥有德,又拥有天命,那么谁敢出来反对他呢?
                  其次,五德与帝王相配置,使得五德终始说更便于为帝王灵活掌握,以巩固其统治。邹衍认为,在每一德将要兴盛的时候,都会有相应的前兆出现,哪位帝王符合这一前兆,他就会成为新兴帝王。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9楼2018-05-21 20:01
                  回复
                    关于邹衍对五德与帝王配置中前兆的运用情况,《吕氏春 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中都有记载,为便于说明,现列表如下:

                    文王之后,将是具有水德的帝王兴起,那么上天会事先降下代表水德胜火德的前兆。由上表可知,前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出现的异常事物或现象,它与五德的联系多是外在的、表象的,并无内在规律可循。如只是因为蚯蚓是土中常见之物,与土联系最为密切,就把它的异常——过多过大,当作“土德胜”的前兆; 草木本应在秋冬凋零,但是它们届时没有凋零,就被看作是“木德胜”的前兆。
                    俗话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偌大一个中国,出现的异常事物和现 象可谓不可胜数,倘若都把它们拿来与五德相联系,肯定每一德都有一大堆前兆,恐怕连上天自己也分不清它们究竟应该代表哪一德的兴起。如西汉初年,就出现了能够代表水德与土德的两种前兆—— “河决金堤”和“黄龙见成纪”,为此竟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
                    另外,前兆的认定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如果前兆出现而得不到及时认定,那么这一前兆所代表的那一德就会被下一德所代替,即如《应同》篇所说: “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但是,秦始皇定秦为水德的前兆却早在秦文公时就已出现,如 《史记·封禅书》记载: “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从文公至始皇已历数百年的时间,那么水德为什么就没有徙于土德呢? 由此可见,帝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自己当属哪一德,而这一点也正是每一位能统一天下的帝王所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总之,邹衍在他的五德终始说中利用五行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把五行改称为五德并以周代为起点逆推上去,把五德分别与黄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及未来朝代的新帝王相配置,安排了一个表面看似不为人力所扭转的五德与帝王配置图式,而其实质就在于为能灭周而统一天下的新帝王之继起提供理论依据。
                    【正文完】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10楼2018-05-21 20:01
                    收起回复
                      参考文献:
                      [1]李善. 文选注: 上册[M]. 北京: 中华书局,1977.
                      [2]史记[M].
                      [3]郭沫若全集: 历史编( 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4]陈梦家. 殷虚卜辞综述[M]. 北京: 中华书局,1988.
                      [5]尚书[M].
                      [6]王治心.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88.
                      [7]诗经[M].
                      [8]管子[M].
                      [9]国光红. 九歌考释[M]. 济南: 齐鲁书社,1999.
                      [10]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 2 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11楼2018-05-21 20:01
                      回复
                        知识帖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5-21 20:02
                        回复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13楼2018-07-07 11:59
                          回复
                            哈哈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2-07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