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微云皮出新高度呱唧一下。

然后就是水准创下历史新低的文评了

《不渡》很明显的讨了巧,避开了大多数文章陈词滥调难起新意的问题,实际上关于张良,尽管他的一生仍然存在着谜团,但是在多次探讨之后,对于想要翻出新花样的作者未免山穷水尽,在参赛作品中给予其他人物更多的戏份,其原因恐怕也在于此。个人很赞同微云的做法,选取一个相对轻松地角度,将立意更多着眼在情感上,尽管很难有更高深的探讨,但也不容易落入下乘。只是在纵观整篇文章之后,我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其实对于微云而言,如果下笔描写的更细致一些,那么无论是邦叔还是良儿的处理,应该都要比现在看到的好得多。因为很多细节都不够鲜明深入,《不渡》里面的人物也不够深入人心,只能给人留下一个粗浅的印象,也不免让人觉得作者仓促了些,而这对于着眼情感的文章而言是一种打击,所以要小小地提醒微云一下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尽管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玉,我仍然能看到《不渡》作为微云孩子的闪光点,一个人的文笔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消磨,其内里的功底却不是简单能被抹去的。在《不渡》中,我们依旧能清楚地看到作为皇帝的高祖和作为兄弟的刘季内心的挣扎和愧疚,而这本身就胜于很多文章,即使说事在人为,但错并不只能归咎于一个人,立场不同决定了结局不同,也并不是一句飞鸟尽,良弓藏就可以道尽的,人始终是复杂的,对于高祖的探寻,在《不渡》中给出了一个相对不错的结论。对于良儿,谋臣的形象、智者的形象,经常为人所称道,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看到一个人性化的张良,《不渡》无疑满足了我的愿望,微云笔下的良儿,温润中蕴藏着敏锐,理智中带着人情,美中不足的是看起来稍微薄弱了些(也许邦叔太野的缘故

),最令我感动的,还在于结尾处邦叔回头,良儿将子簿撕碎的部分,一种人性的温暖似乎将我带到那个场景,私心觉得,这样的告别真的是好了很多啊。
最后很想夸夸微云式幽默,一贯清丽雅致的语言遇上放浪形骸的邦叔,打破拘束,给人豁达明快的感觉,正如我所说,开头两句确实妙极,而最让我赞叹的是,无论多久,无论是怎样的文章,其中所展现出的人物都有一份赤诚,一份真心所在,反应出的也不仅仅是作者对人物的了解,也更是作者的一片诚心,微云用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的体悟,赋予笔下的人物以坦诚的灵魂,这让我从中感受到了很多的温暖。
ps:小李浸润理科良久,水准下降也是必然的,求轻拍。Q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