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吧 关注:184,523贴子:3,219,135

八哥历史文化传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有幼子一周八月有余,正值牙牙学语之际,欲养一八哥学幼子说话,遂养之。非常好奇八哥为什么叫八哥,于是追根溯源整理关于八哥的资料如下:
八哥,学名为鸲鹆,别名有许多,如鹦鸲、寒皋、华华、鸜(鸲)鹆等,八哥是俗名,但这一名称却日渐取代了鸲鹆,即使是在非常专业的鸟类学书籍中也常使用八哥这一名称。
最早关于八哥的记录,或出自于春秋时期,《左氏春秋》,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有《鸲鹆谣》一文(参见:春秋左氏传鲁昭公二十五年)
鸲之鹆之。公出辱之。
鸲鹆之羽。公在外野。
往馈之马。鸲鹆跦跦。
公在干侯。徵褰与襦。
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裯父丧劳。宋父以骄。
鸲鹆鸲鹆。往歌来哭。
另有春秋战国时期《考工记》一书,《周礼·考工记序》记载“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意思是说八哥鸟不向北飞越济水(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由此可见,2700多年前,咱们的先民就发现了鸲鹆这种生于南方小鸟,但是否有人养殖无从知道。
公元前2世纪左右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作《淮南万毕术》一书,其中有一句记载:““寒皋断舌可使语”,意思就是说把八哥舌头剪断可以教它说话,由此可见,约2200年前,就有人饲养八哥作为宠物,并且掌握了让八哥学会说话的方法,给八哥剪舌的习惯也源于此。(重要提示:现在已经证明八哥学说话不需要剪舌!!!!!)
关于八哥的记载史书中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最感兴趣的是八哥为什么叫八哥,这就要说说我们伟大的词人李煜了,阿拉伯人把鹦鹉叫做bakgha,音如“八哥”。传入中国,汉人就把与鹦鹉一样会模仿人说话的鸜鹆叫做“八哥”。南唐后主李煜,因鹆与煜同音,正式废去“鸜鹆”之名,以“八哥”为正名。这就是八哥为什么叫八哥。
八哥,玩的人多了,就玩出文化来了,下面列出几首写八哥的诗与画。最有名的,莫过于宋徽宗赵佶的真迹《鸲鹆图》

画面中,三只八哥,两只正在激烈相斗,一只在一旁观战。画作真实地表现了它们之间钩钜相搏、毛血飞洒的激斗情景。鸲鹆图的故事也很曲折,据介绍,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有日本人得知原来保存在紫禁城里的《鸲鹆图》流出至民间,辗转到了庞莱臣的手上。于是找上门来,要求庞莱臣出手。庞莱臣非常喜欢这幅出自宋代皇帝之手的古画,但迫于当时日本人的蛮横,没有断然拒绝,而是抓紧时间仿制了一幅赝品。不过仿制工艺非常高超,日本人没有察觉出来,就把假画带回国。因此,《鸲鹆图》这幅国宝级古画才得以一直保存在国内。
由此画可推断出,宋徽宗也是咱们养八哥的鸟友,要不怎么可能画的这么好呢?如果放到现在,其才能绝对可以担任咱八哥吧的吧主!得益于宋徽宗养八哥,民间饲养八哥的应该也很多,出现了很多关于八哥的诗文: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鸜鹆》
宋黄庭坚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相语两鸜鹆。
鸜鹆之肉不可肴,人生不材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鸜鹆语,何似梦中胡蝶飞。
《鸜鹆》
【作者】俞灏 【朝代】宋
守黑元知分,能言亦任真。
人知不可食,我得自全身。
牛背烟村画,乌群野水春。
从教鹦鹉贵,笼终媚宫嫔。
《牛背双鸜鹆》
宋梅尧臣
牛背双鸜鹆,烟陂共入时。
草枯行解美,日晚趁群迟。
闲载宁辞远,相鸣不间雌。
初惊牧人去,飞上野桑枝。


IP属地:天津1楼2018-07-22 17:04回复
    宋扇面画鸲鹆图


    IP属地:天津2楼2018-07-22 17:06
    回复
      2025-08-04 10:17: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唐寅《枯槎鸲鹆图》


      IP属地:天津3楼2018-07-22 17:08
      收起回复
        齐白石《梅花八哥》

        《紫藤八哥》


        IP属地:天津4楼2018-07-22 17:10
        回复
          清 八大山人《怪石鸲鹆图》


          IP属地:天津5楼2018-07-22 17:12
          回复
            铁笼鸲鹆图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7-22 17:19
            收起回复
              不加六楼这照片可以申精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7-22 17:46
              收起回复
                虚谷的八哥也很有名,另外八哥得名有一种说法是,在它飞翔时,从地面往天空中看,翅膀上俩白斑就是个“八”字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7-22 17:49
                收起回复
                  2025-08-04 10:11: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进来学习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22 18:09
                  回复
                    不错,感谢分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22 19:42
                    回复
                      八哥原来叫鸲鹆,好像是后来叫李煜给改成八哥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7-22 23:00
                      回复
                        中了,此帖得加精品。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7-23 00:30
                        收起回复
                          蒲松龄,《聊斋志异》——《鸲鹆》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7-23 10:13
                          回复
                            寓言故事《蝉与鸲鹆》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唯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7-23 10:17
                            回复
                              2025-08-04 10:05: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23 11: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