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49,878贴子:2,665,064

乌拉尔语系各群体常染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8年首次对乌拉尔语系的15个群体的常染基因进行了研究,涵盖乌拉尔语系中所有的主要语言。由于芬兰人、萨米人各有二个群体,所以实际有17个群体。


IP属地:重庆1楼2018-12-15 21:44回复
    结论:1 各个乌拉尔群体在基因上更接近他们的邻居,而不是距离较远的其他乌拉尔群体。也发就是说,地理位置起主导作用。
    2 大多数乌拉尔群体,包括他们的邻居,都有一种可能来源于西伯利亚的基因成分。
    3 在相同地理距离的情况下,乌拉尔群体之间共享的ibd(Identity By Descent,血缘 同源)基因片段,多于乌拉尔群体与非乌拉尔群体之间共享的ibd。
    4 在乌拉尔各群体之间,基因之间(主要是常染)的差异与词汇之间的差异高度相关。


    IP属地:重庆2楼2018-12-15 21:46
    回复
      常染pca(主成分分析)图,左右代表东西差异(东欧亚、西欧亚),上下代表南北差异(纬度)。彩色部分代表17个乌拉尔群体,名单如下;黑白部分代表外围群体,图中做了中文标注。
      1 Nga 恩加纳桑人Nganasan people
      2 Nen 涅涅茨人Nenets people
      3 Slk 塞尔库普人Selkup people
      4 Khn 奥斯加克人Khanty people
      5 Man 曼西人Mansi people
      6 Udm 乌德穆尔特人Udmurt people
      7 Mar 马里人Mari people
      8 Sas 瑞典萨米人 Saami from Sweden
      9 Kom 科米人Komi people
      10 Sak 科拉半岛萨米人Kola Saami
      11 Vep 维普斯人Vepsians
      12 Kar 卡累利阿人Karelians
      13 Mrd 莫尔多瓦人Mordvins
      14 Fin 芬兰人Finns
      15 Ing 英格里亚芬兰人Ingrian Finns
      16 Est 爱沙尼亚人Estonians
      17 Hun 匈牙利人Hungarians


      IP属地:重庆3楼2018-12-15 21:48
      回复
        论文中的原图:常染pca图,以及包含17个乌拉尔群体在内的多个群体之间的常染关系树状图(Fst)。


        IP属地:重庆4楼2018-12-15 21:52
        回复
          图1是基因成分图;图2是“乌拉尔基因成分“比例分布图。
          图1可见,在k等于9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特有的“乌拉尔”基因成分(红色),这种成分主要出现在(不是只出现在)各个乌拉尔群体中。k=10下也是类似情况。
          图2可见,这种成分在鄂毕-乌戈尔诸语人群(奥斯加克人、曼西人)、萨莫耶德诸语言人群
          (涅涅茨人、塞尔库普人、恩加纳桑人)、以及同一地区(西西伯利亚)的非乌
          拉尔语系的叶塞尼人(kets)中最为高频。从西西伯利亚往东、西、南三个方向,该成分比例高速降低。
          a 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芬兰-乌戈尔语族群体中,比例为40%,他们的邻居非乌拉尔语系的突厥人比例为20%;b 图中可见,萨米人离高频区域距离较远,但却有与地理距离不太相符的相对高频比例;c 白海地区的俄罗斯人,与其他地区的俄罗斯人不同,他们有10%-15%的这种成分,他们的芬兰语邻居也大致是这个比例;d在地理上最西部的二个乌拉尔群体,匈牙利人、爱沙尼亚人,几乎没有(只有很少)这种成分。


          IP属地:重庆5楼2018-12-15 21:56
          收起回复
            其他研究中,各个乌拉尔群体父系、母系分别所含的东欧亚、西欧亚比例。这里的乌拉尔群体似乎并不完全对应上述的17个群体。


            IP属地:重庆6楼2018-12-15 22:01
            回复(1)
              Each year, the Huns [Avars] came to the Slavs, to spend the winter with them; then they took the wives and daughters of the Slavs and slept with them, and among the other mistreatments [already mentioned] the Slavs were also forced to pay levies to the Huns. But the sons of the Huns, who were [then] raised with the wives and daughters of these Wends [Slavs] could not finally endure this oppression anymore and refused obedience to the Huns and began, as already mentioned, a rebellion.
              —Chronicle of Fredegar, Book IV, Section 48, written circa 642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2-15 23:38
              回复
                公元642年的Fredegar 编年史,记载匈奴男人冬天来到斯拉夫聚居地,睡他们的老婆和女儿。后来匈奴混血儿子起来造反他们的父亲。 估计欧洲高频的R就是这么来的。这个西方史书记载的比较清楚。
                这个事情虽然是7世纪法兰克王国史书的记载,但是这种事情估计不是一天两天了。从Mt 和Y单倍型比例来看来自东方的男人似乎有更多的后代,也许是对子女照顾比较好,也许是有军事优势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5 23:43
                回复(6)
                  汉特人




                  IP属地:重庆11楼2018-12-18 06:04
                  收起回复
                    bashkirs 有全球最高的95.3%的各种R 被上面归到东欧亚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2-13 20:50
                    收起回复
                      K11常染分析:粉红色代表西伯利亚蒙古人种,在欧洲北部有一些分布。北欧人受到了西伯利亚蒙古人种的血统影响,出现了一些蒙古脸型。

                      其他研究中,各个乌拉尔群体父系、母系分别所含的西伯利亚(浅蓝)、欧洲(深蓝)比例。浅蓝成分越多,蒙古特征越明显。






                      乌拉尔群体父系N、部分Q,母系C、Z、D,都是西伯利亚蒙古人种标志性基因。


                      IP属地:北京15楼2021-06-19 19:01
                      回复










                        IP属地:北京16楼2021-06-19 19:02
                        回复










                          IP属地:北京17楼2021-06-19 19:04
                          回复
                            芬兰人要不承认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11-28 07:36
                            回复
                              论文标题也不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10-05 1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