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一次从南门回家,只能感叹,曾经辉煌的南门市场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散。沿着河边回家的路上,望着那寂静而黑暗的文化宫,不由得想起童年的往事。
说起文化宫,当时候的全称是少年文化宫,很多00后尤其是10后对它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对于文化宫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下面先说一下地理位置:文化宫前靠西门河,俗称西江河,右边是西门河畔的凉亭和武鸣中学,左边是邮电局后门(现已封闭),广电宿舍和南门市场。说完地理位置,现在就开始说说曾经在8090后心中的娱乐圣地。
在千禧年前,武鸣还是那几条街道,最繁华的地段无非就是南门市场至五金大厦(靠近人民医院最高那栋路,也是曾经零距离网吧所在地),那一段。那时候,广场还是一片生活区,万隆还是一片鱼塘,恒宁还是城东开发区(曾经武鸣第一大超市新西洋超市,城东超市所在地),标营还是飞机场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最热闹的地方无非就是文化宫。文化宫,当时作为8090年代武鸣县城唯一的儿童乐游乐场所,留下了两代人的记忆。
现在先从演艺篇说起,在8090年代,武鸣县城只有两个半地方可以举办各个学校的文艺演出,一个是武鸣剧院,另一个是文化宫,剩下半个是壮校的大礼堂。因此,在1995年前,武鸣县城里的80%的少儿文艺汇演都是在文化宫里面举行的。那时候,能登台演出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在台下,是多少50后父母的热切期待。虽然笔者没能登台演出过,但是和很多人一样文化宫的舞台的楼顶想必是很多人都爬上去过。
说完文艺演出,现在不得不说在文化宫的游乐设施了,当时候的游乐设施可以说乃止现在都是武鸣最豪华的,不在现在0010后在武鸣所玩的游乐设施。依稀记得,在93年左右,文化宫里面最畅销的无非是类似飞机的儿童车和靠近舞台旁边的小火车(小火车旁边的那雕像不知道是多少少年比苍老师还早的启蒙老师)。95年左右,因为私人承包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类似旋转木马的水上活动(随便弄一个小池子外加游乐设施)。98年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水上游乐设施最终消失,取而代之则是类似饭馆经营模式的私人会所,当时候,靠近路边的建筑,尤其是二楼,基本成为一个个小包厢。文艺汇演也开始逐渐向剧院倾斜。剩下的游乐设施只有充气的城堡和溜冰场…现在重点说一下溜冰场,在90年代文化宫的溜冰场不敢说是第一家,可以说是最大一家溜冰场,多少7080后在里面挥洒汗水,成就多少良缘。可惜的,因为各种的原因(安全,治安)基本上千禧年后,文化宫彻底寂静。唯一让笔者观念的还是那依靠人力转动,类似旋转木马的圈圈。
最后在说一下文化宫在那特殊年代的教育意义,当时候,文化宫里面还有一栋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教楼,印象最深的是一二楼的哈哈镜,和三四楼摆放每年举办的科技竞赛的作品。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为啥从远处看科教楼的玻璃窗时候特有沧桑感,因为那是因为锅炉爆炸过。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宫慢慢结束了它的使命,逐渐的成为一位睡美人,但是虽然每次路过文化宫的时候,特怀念它曾经的辉煌,虽然它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唯一留下的是快乐的回忆。
说起文化宫,当时候的全称是少年文化宫,很多00后尤其是10后对它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对于文化宫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下面先说一下地理位置:文化宫前靠西门河,俗称西江河,右边是西门河畔的凉亭和武鸣中学,左边是邮电局后门(现已封闭),广电宿舍和南门市场。说完地理位置,现在就开始说说曾经在8090后心中的娱乐圣地。
在千禧年前,武鸣还是那几条街道,最繁华的地段无非就是南门市场至五金大厦(靠近人民医院最高那栋路,也是曾经零距离网吧所在地),那一段。那时候,广场还是一片生活区,万隆还是一片鱼塘,恒宁还是城东开发区(曾经武鸣第一大超市新西洋超市,城东超市所在地),标营还是飞机场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最热闹的地方无非就是文化宫。文化宫,当时作为8090年代武鸣县城唯一的儿童乐游乐场所,留下了两代人的记忆。
现在先从演艺篇说起,在8090年代,武鸣县城只有两个半地方可以举办各个学校的文艺演出,一个是武鸣剧院,另一个是文化宫,剩下半个是壮校的大礼堂。因此,在1995年前,武鸣县城里的80%的少儿文艺汇演都是在文化宫里面举行的。那时候,能登台演出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在台下,是多少50后父母的热切期待。虽然笔者没能登台演出过,但是和很多人一样文化宫的舞台的楼顶想必是很多人都爬上去过。
说完文艺演出,现在不得不说在文化宫的游乐设施了,当时候的游乐设施可以说乃止现在都是武鸣最豪华的,不在现在0010后在武鸣所玩的游乐设施。依稀记得,在93年左右,文化宫里面最畅销的无非是类似飞机的儿童车和靠近舞台旁边的小火车(小火车旁边的那雕像不知道是多少少年比苍老师还早的启蒙老师)。95年左右,因为私人承包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类似旋转木马的水上活动(随便弄一个小池子外加游乐设施)。98年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水上游乐设施最终消失,取而代之则是类似饭馆经营模式的私人会所,当时候,靠近路边的建筑,尤其是二楼,基本成为一个个小包厢。文艺汇演也开始逐渐向剧院倾斜。剩下的游乐设施只有充气的城堡和溜冰场…现在重点说一下溜冰场,在90年代文化宫的溜冰场不敢说是第一家,可以说是最大一家溜冰场,多少7080后在里面挥洒汗水,成就多少良缘。可惜的,因为各种的原因(安全,治安)基本上千禧年后,文化宫彻底寂静。唯一让笔者观念的还是那依靠人力转动,类似旋转木马的圈圈。
最后在说一下文化宫在那特殊年代的教育意义,当时候,文化宫里面还有一栋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教楼,印象最深的是一二楼的哈哈镜,和三四楼摆放每年举办的科技竞赛的作品。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为啥从远处看科教楼的玻璃窗时候特有沧桑感,因为那是因为锅炉爆炸过。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宫慢慢结束了它的使命,逐渐的成为一位睡美人,但是虽然每次路过文化宫的时候,特怀念它曾经的辉煌,虽然它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唯一留下的是快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