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9日漏签0天
大呼和浩特吧 关注:9,842贴子:448,68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8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大呼和浩特吧
>0< 加载中...

人口!人口!!人口!!!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贴吧用户_QZ3VV1N
  • 宽巷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下文转自腾讯,呼市和内蒙做什么事情都慢人一步,呼市再不采取断然的强力措施吸引人口的话,永远进不了二线。
“零门槛”落户,祭出引人终极大招的为何是石家庄?
石家庄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也意味着,中国城市的引人竞争开始真正步入“零门槛”时代。
3月1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取消了在城区、城镇落户“稳定住所、稳定就业”迁入条件限制,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民众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户口迁入市区、县(市)城区和建制镇,配偶、子女、双方父母户口可一并随迁。
  自从2017年底开始,在吸引人才方面,各个城市可谓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尤其是在落户门槛上,资格条件一降再降,直至石家庄这种完全实现“人口自由迁徙”的“零门槛”。石家庄此举也意味着中国城市的引人竞争开始真正步入“零门槛”时代。
  对于石家庄来说,这一举措或许有些无奈。毕竟,在华北地区,石家庄尽管是个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地区却没那么“显眼”,甚至在与同省的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的竞争中优势也不明显,更不用说跟邻近的济南、郑州等兄弟省会城市竞争。
  在中国省会城市中,石家庄的“存在感”的确不是特别高,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双一流”高校的省会城市,石家庄高校培养的人才流向也被调侃为“一流人才去北京、二流人才去天津、三流人才回流各市”。未来城市的竞争就是劳动力之争,石家庄显然也意识到了。
  在我们最近整理的2017年中国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数据中增长显著的城市排名里,石家庄排在25名开外,而排在前列的引人“大户”是重庆、成都、杭州、武汉、长沙、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也包含石家庄周边的天津、济南、郑州等城市。
  石家庄的被边缘化日益令人担忧。在最近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在分组审议时就大声呼吁“高铁时代,石家庄不能被边缘”,他的担心在于规划中的京昆高铁不再经过石家庄,而是直接绕道保定直达山西。
  石家庄的担忧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交通是影响一个城市产业发展、人才吸引等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大而言之,就是人才流动一定要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与产业流动方向一致,与财富流动方向一致,环环相扣。没有产业的发展与财富的积累,人才是难以吸引过来的,反之亦然。
  一个城市的人力结构必然是立体的。既要有高端人才,也需要基层产业人员、服务人员。尤其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不仅高端人才重要,甚至一般的劳动力也吃香。因此,一座城市要想保持未来的长久竞争力,不仅要吸引人才,也要吸引青年甚至普通劳动力。
  石家庄彻底放开了吸引人口前来的户籍门槛,而接下来要做的功夫也不少——户籍终究不是吸引人才最大的障碍。我曾撰文写过,吸引人才必须抛弃“解决户口和房子”的老旧思路。真正吸引人才的是:一要有大量的合适的就业机会;二要有发达的经济与产业结构;三要打造利于留住人才的软环境。
  尤其是,在国家发改委提出放开落户限制,人口自由迁徙日益成为现实的前提下,落户零门槛只会是各城市吸引人才的标配。而要奠定城市吸引人才的竞争力优势,还得让吸引人才回归其本质——人才引得进来,还得留得住。
  当然,引进固然重要,但内生式人才的留住与使用同样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青岛、深圳等城市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新建大学的原因。高教资源是人才最基础的来源基地,想办法先让本地大学生不外流,比盲目地疯狂抢夺外来人才更重要,也更现实。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 贴吧用户_QZ3VV1N
  • 宽巷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划重点:
一、未来城市的竞争就是劳动力之争。
二、一个城市的人力结构必然是立体的。既要有高端人才,也需要基层产业人员、服务人员。尤其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不仅高端人才重要,甚至一般的劳动力也吃香。因此,一座城市要想保持未来的长久竞争力,不仅要吸引人才,也要吸引青年甚至普通劳动力。
三、彻底放开吸引人口前来的户籍门槛,而接下来要做的功夫也不少——户籍终究不是吸引人才最大的障碍。吸引人才必须抛弃“解决户口和房子”的老旧思路。真正吸引人才的是:一要有大量的合适的就业机会;二要有发达的经济与产业结构;三要打造利于留住人才的软环境。
四、当然,引进固然重要,但内生式人才的留住与使用同样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青岛、深圳等城市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新建大学的原因。高教资源是人才最基础的来源基地,想办法先让本地大学生不外流,比盲目地疯狂抢夺外来人才更重要,也更现实。


2025-07-29 09:0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苏虎街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口!人口!!人口!!!
没有!没有!!没有!!!


  • 云中生
  •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石家庄这招未必有多大效果,15年就放开落户政策了,三天落户70多号人,西安三天落户15000多人,离北京太近就这下场。呼市现在想要人口,不把教育医疗和产业搞上去,放开政策是没有意义的


  • 临河后生
  • 宽巷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内蒙最新消息 生三胎奖励十万 生四胎奖励二十万 一次类推 十年生它一个千万人口大都市 加油 兄弟们 汇仁肾宝吃起来


  • 毛毛她爸2009
  • 西顺城街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味的追求人口而不去提高素质,显然对于呼市这种地方不太利于发展啊,不能为了二线而二线,还是抓好基础,尤其是民生问题好点。


  • leonmillergo
  • 日盛茂街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北京户口一千万天津五佰万
北京土著平头百姓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也很多呀!家庭条件差的北京女孩一定要找个经济实力强的(千万以上)外地男孩,这样你有户口,将来孩子也是北京人,爸爸有钱老婆是北京人就可在北京买车买房[可爱]


  • 贴吧用户_QZ3VV1N
  • 宽巷子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划重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都开始高调推行“强省会”战略,这是因为一个省会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规模支撑,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还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及未来增强消费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都将显得被动。
在当前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大背景下,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人才固然重要,但任何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合理的人口结构。
人口是城市发展基础中的基础,没人,一切免谈!!!


2025-07-29 09:02: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踏空时代的焦虑
  • 护城河街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现在才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苟着吧


  • Munchen1314
  •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能咋就咋哇,顺其自然哇!呼市至少是个省会,差不到哪里去。。也只能这么自我安慰了 。


  • Munchen1314
  •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给大家假设一下下,看看是不是吓到你了!
假如50年后总人口8亿,粤港澳2亿,长三角2亿,京津冀2亿。。其他地方2亿


  • 阿史那鑫
  •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不要一天人口人口,人口虽然很重要,但是要合理,增长要符合自然规律和基础设施的承受水平,现在给呼市新来上20万人,能受得了吗?就像电商运营那句经典的话:流量导进来,你平台接不住啊!别着急要流量,先做好自己的架构,看看能承受多少人,基础有了人口会有的,


  • 前进bnm
  • 敕勒川街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想一想摩纳哥卢森堡瑞士挪威卡塔尔新加坡这些国家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再想一想美国除了纽约之外,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屈指可数就更不担心了,干什么都要排队的日子是享受吗?就是受罪啊。未来最繁华的都市也可能有最多领救济金的人,繁华和大都市病和其他社会问题是孪生兄弟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8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大呼和浩特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