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职业技术学院吧 关注:91贴子:191
  • 0回复贴,共1

教你唱高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关于唱歌的发声
我们经常形容一个人唱歌好听,说某人嗓子真好。我们自然会认为唱歌是用嗓子发声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学唱歌的朋友经常会出现喉头上提、喉咙发紧、声带小结等现象。这是怎么造成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用嗓子唱歌,专业称作用声带发声。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只要有发声体并且发声体产生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我们人体可以发出的声音很多,如鼻音(气息冲击鼻腔产生的声音)、唇音(气息冲击嘴唇产生的声音)、喉音(气息冲击咽壁产生的声音)、嗓音(气息冲击声带产生的声音)等。有些声音是可以用来唱歌的,如喉音、嗓音;有些声音是不能用来唱歌的,如鼻音、唇音。
我们都知道喉音虽然可以用来唱歌,但音色不够悦耳,因此我们不采用。嗓音可以用来唱歌,但音域最高男生达到中央C以上六度,女声达到中央C以上八度。声音再高就会超过声带的负荷,造成声带的病变。这个音域对大多数歌曲来说,是不够用的。就是音域窄的歌曲用这种声音唱出来也不是特别好听。
那我们唱歌时要用什么发声呢?学过声乐的朋友可能听过两个词一个是头声,一个是咽音,其实它们表达的是同一种声音。但这两种表达放式都不够准确,准确的表达应该叫腭音,就是气息冲击上口盖发出的声音。我们日常生活中打哈欠用的就是这种声音。这种声音音域较宽,声音比较悦耳,唱很长时间嗓子也不会很累,唱的音调很高也不会造成发声器官的病变。
如果你学会了用上口盖发声,你就学会了怎么唱歌!
二、唱歌时如何获得良好的共鸣
唱歌就是把人体当成一件乐器,奏出美妙的乐音。乐器有两大要素:一是可以发出声音,二是能够产生共鸣。我们唱歌时也一样,不仅要能够发出声音,还要有良好的共鸣。前面我们谈了发声,现在我们谈一下共鸣。
有些朋友唱歌时声音发虚,没有底气,认为自己的气息没有做到位,其实是共鸣没有做好。
乐音的产生过程是先由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然后将声音送入共鸣箱或共鸣腔,共鸣箱或共鸣腔利用共振原理使频率相同的声音互相叠加,使原声得到加强后,声音再从共鸣箱或共鸣腔的出口传播出来。同样,我们唱歌是先由我们人体的发声器官发出声音,相同频率的声音在我们人体的共鸣腔内互相叠加后从腔体的出口传播出来。
我们大多数时候是用上口盖来发声的,口腔是我们的共鸣腔。有些歌曲里面有用到鼻音的部分,这时鼻腔是我们的共鸣腔。我们在唱歌时为了获得良好的共鸣,需要将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逆着声音的传播方向传播,使其与后面发出的同频率声音互相叠加,从而产生共鸣效果,使原声得到加强。得到加强后的声音从腔体的出口传播出来,就形成了美妙的歌声。如果我们将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直接从腔体出口传播出来,就不会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从而造成声音发虚,唱歌没有底气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会感觉到胸腔、头腔、面罩、声带等部位也在振动,这些都是唱歌时声音的余振,既不属于发声,也不属于共鸣。
三、关于唱歌的气息
目前,声乐界提出了三种呼吸形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在呼吸的时候胸部和腹部没有太大的动作,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时呼吸一样。腹式呼吸靠腹部的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过程。胸腹式呼吸靠横膈膜的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过程。胸式呼吸由于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较少,唱到歌曲整句的后半部分时会感觉气息不够,喉咙发紧,让人感觉腔体没有打开,从而不能获得悦耳的音色。因此,在唱歌中一般不采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与胸腹式呼吸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较多,都可以应用在唱歌中。
我们唱歌时呼出气体是为了让其冲击发声器官进而产生声音。用来产生声音的气体我们称之为有效气体。在唱歌过程中,我们希望有效气体越多越好。我们人体有两个呼吸通道,一个是口腔,一个是鼻子。我们一般情况下,声音是从嘴里传出去的,呼气时有效气体也必定是从嘴里出去,如果从鼻子呼出的气体就不是有效气体。对于吸气,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我们用口腔吸气时,几乎吸入的全部气体都能从口腔呼出;如果我们用鼻子吸气,只有很小一部分气体能从口腔呼出,就是说我们用口腔吸气能获得更多的有效气体。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唱歌时呼气和吸气都是由口腔来完成的,而不能让鼻子参与,否则就会造成呼吸不顺畅或者漏气现象,从而影响歌唱的正常进行。
有些朋友为了获得声音的高位置,经常进行哼鸣练习。这是对唱歌非常有害的练习。哼鸣时气息和声音都是从鼻腔里传出来的,和我们唱歌时的状态完全不一致。因此,不建议唱歌的朋友进行哼鸣练习。
另外,由于“闻花式的呼吸”气息是从鼻子吸进去的,在唱歌时也是不可取的。
四、关于唱歌时的咬字问题
我们的汉字的字音一般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我们在平时说话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语言习惯来咬字,比较随意,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在唱歌里就不同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前面我们讲过,由于上口盖发声音域宽,声音圆润悦耳,我们在唱歌时一般用上口盖发声。这就需要我们唱歌咬字时将字音贴在上口盖上,但在我们咬字的过程中,字头基本是借助下口盖才能发出,很难贴在上口盖上。因此,我们在唱歌咬字的时候需要将字头虚化,使其轻微地从下口盖掠过,然后将字腹和字尾贴在上口盖上。如果我们将字头唱得太实,就会使字腹和字尾也落在下口盖上,这种声音感染力不是特别强,高音也很难胜任。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歌唱家介绍的唱歌经验,如“注意母音的连贯”、“假声在前,真声在后”、“以气带声”、“高音时下巴不能太紧”等,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五、如何解决唱歌时的高音问题
前面我们讲了发声、共鸣、气息和咬字。如果你都做到了,我们讨论下一个问题:歌唱中的高音问题。
我们都见过吉他,吉他是通过改变发声来实现音调变换的一种乐器。要想在吉他上弹出更高的音,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弹奏更细的琴弦;二、弹奏更硬的琴弦;三、变换把位使琴弦更短;四、琴弦绷得更紧。
我们还见过笛子,笛子在某断区域是通过改变共鸣腔的大小来实现音调变换的乐器。当我们把六个笛孔全按住,然后松开一个孔、两个孔、三个孔……我们发现音调越来越高。这时笛子的发声没变,只是共鸣腔越来越小。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共鸣腔越小会使音调越高。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我们唱高音时的要领:唱更高的音需要将声音变得更细,用更硬的部位发声,振动部分要变得更短,发声部位要绷得更紧,共鸣腔体要变得更小。反观我们的上口盖,从后到前越来越硬,对应的共鸣腔体(口腔)的部分越来越小。因此我们得出唱高音的方法:将声音变细,用上口盖最前面的部分发声,将上口盖绷紧,用口腔最前面一小部分获得共鸣。
六、发声技巧在歌曲中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面我们阐述了关于发声技巧的问题。当我们将发声技巧运用在具体歌曲中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否则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容,或者破坏歌曲的美感。
1、发声技巧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出现了三种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一方面可能由于我们对美声的误解,认为美声要像嘴里含着鸡蛋似的演唱;另一方面由于初期的流行歌曲音调不是很高,加上有麦克风可以对声音进行放大和美化,对发声技巧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因而我们认为美声和流行唱法有别于我们的民族唱法。其实美声、民族和流行音乐演唱的歌曲内容、情感、风格不太一样,表达的手段也不太一样,但发声技巧是一致的。
2、注意共鸣腔的统一
声乐按音域音色的不同一般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和男女低音。相同的音域音色要用相同的共鸣腔来歌唱。一般男女高音用小共鸣腔歌唱,男女中音用中等共鸣腔歌唱,男女低音用大共鸣腔歌唱。
3、注意真假声的统一
有些歌曲在演唱时会用到假声,这时我们需要注意相同音高的真假声要用相同的发声位置和共鸣腔来歌唱,只是虚实不同。
4、注意歌曲的语言风格
蒋大为老师说过:唱歌就是在音符上说话。因此,我们在唱歌时必须注意歌曲的语言风格。中国歌曲要用中国话的风格来唱,外国歌曲要用外国话的风格来唱,地方歌曲要用地方的语言风格来唱。


IP属地:北京1楼2019-03-24 14: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