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比亚国内棋子:哈夫塔尔 、利比亚西部城市黎波里和米苏拉塔
哈夫塔尔曾经是美国的小伙伴。卡扎菲时代,他是其麾下一员军事干将。上世纪80年代与卡扎菲闹翻,原因是他在邻国乍得战败后被卡扎菲抛弃,处境颇苦。此后中情局介入,把他及其部属接到美国,住了二十年。这期间他又成了美国政权更迭利比亚的得力干将,在北约轰炸利比亚前夕赶回旧国,成为反对派武装的中坚力量。
利比亚政权更迭之后,美国原以为哈夫塔尔会感恩戴德,对美国言听计从,但事实并非如此。2014年,美国内部开始讨论该给哈夫塔尔什么职务,当时的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罗德里格斯提出:让利比亚西部武装与哈夫塔尔武装联手,双方在哈夫塔尔指挥下进攻“伊斯兰国”,美国军队予以配合支持。美国军方认为,只要行动成功,那么利比亚就能组建一支统一的国家军队。起先哈夫塔尔对此很高兴,后来对计划开始冷淡,因为美国的后续步骤要限制他的权力。
利比亚西部城市黎波里和米苏拉塔
尽管在联合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下,利比亚于2016年在首都的黎波里成立了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但双方并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归根到底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谁强就是谁当家!
二、国家棋手 法、意在利比亚的明争暗斗
1911年,意大利夺走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这两处利比亚的领土。为避免法国对此干预,意大利先与法国达成协议:法国承认意大利占领上述两地,意大利承认法国占领摩洛哥。但虽有协议,此后为了各自在北非的利益,两国明争暗斗从未停止。
两国在利比亚分别支持两个政权,皆因各自利益诉求不同。法国追求的是由它主导的地区安全,借此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地位。利比亚周边许多国家都是前法属殖民地,法国在那里保持相当的影响力。法国认为,利比亚持续动荡造成了该地区局势不稳,影响到突尼斯、乍得、尼日尔这些法国盟友。法国希望有个军事强人控制利比亚局势,所以选择了哈夫塔尔。
意大利追求的发展本国经济和阻止非洲流民涌入。意大利与利比亚西部城市黎波里和米苏拉塔保持着深厚经济联系,而西部港港口又是非洲流民出发的主要地点。加上哈夫塔尔威胁要没收西部油气设施,所以意大利选择与西部政权合作。
三、国家棋手 埃及、阿联酋和沙特
埃及、阿联酋和沙特之所以支持哈夫塔尔,是因为利比亚西部的伊斯兰势力主要是穆兄会。这其中既有政治组织,也有武装组织,当然也有极端组织。哈夫塔尔这些年打出的一个口号是,除了穆兄会,什么都可以谈。这一立场深得反穆兄会的三国欢心,埃及和阿联酋几年前联合空袭利比亚恐怖分子,其实也就是在帮助哈夫塔尔打击对手。而埃及、阿联酋的行动,自然也得到了沙特支持。
四、国家棋手 土耳其、卡塔尔
穆兄会后台的土耳其、卡塔尔对西部支持丝毫未减。
五、国家棋手 美国
美国无法容忍法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掌握主导权,出于盟主制衡心态,美国对中东虽然意兴阑珊,但对于可能引发美国大权旁落的事件从不会主动弃权。法国虽是美国盟国,但它一旦支持哈夫塔尔控制利比亚政局,那将形成一个以法国为核心,由法国、埃及、沙特、利比亚组成的跨地域利益圈。
更让美国不放心的是,俄罗斯对哈夫塔尔似乎也感兴趣,还把这位陆军元帅请上过航母“库兹涅佐夫元帅号”。倘若俄罗斯加入这个利益圈,那样的格局美国更无法忍受。
无论出现何种结局,美国干预都不会产生积极效果。自叙利亚战争以来,美国战略收缩已经失去中东局势的主导,不再是主要玩家,加上偏向以色列,已经不再天时地利人和。
加上阿联酋和沙特的游说集团在美国国会的巨大影响力,关于利比亚的政策只能保持中立。
哈夫塔尔曾经是美国的小伙伴。卡扎菲时代,他是其麾下一员军事干将。上世纪80年代与卡扎菲闹翻,原因是他在邻国乍得战败后被卡扎菲抛弃,处境颇苦。此后中情局介入,把他及其部属接到美国,住了二十年。这期间他又成了美国政权更迭利比亚的得力干将,在北约轰炸利比亚前夕赶回旧国,成为反对派武装的中坚力量。
利比亚政权更迭之后,美国原以为哈夫塔尔会感恩戴德,对美国言听计从,但事实并非如此。2014年,美国内部开始讨论该给哈夫塔尔什么职务,当时的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罗德里格斯提出:让利比亚西部武装与哈夫塔尔武装联手,双方在哈夫塔尔指挥下进攻“伊斯兰国”,美国军队予以配合支持。美国军方认为,只要行动成功,那么利比亚就能组建一支统一的国家军队。起先哈夫塔尔对此很高兴,后来对计划开始冷淡,因为美国的后续步骤要限制他的权力。
利比亚西部城市黎波里和米苏拉塔
尽管在联合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下,利比亚于2016年在首都的黎波里成立了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但双方并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归根到底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谁强就是谁当家!
二、国家棋手 法、意在利比亚的明争暗斗
1911年,意大利夺走了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这两处利比亚的领土。为避免法国对此干预,意大利先与法国达成协议:法国承认意大利占领上述两地,意大利承认法国占领摩洛哥。但虽有协议,此后为了各自在北非的利益,两国明争暗斗从未停止。
两国在利比亚分别支持两个政权,皆因各自利益诉求不同。法国追求的是由它主导的地区安全,借此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地位。利比亚周边许多国家都是前法属殖民地,法国在那里保持相当的影响力。法国认为,利比亚持续动荡造成了该地区局势不稳,影响到突尼斯、乍得、尼日尔这些法国盟友。法国希望有个军事强人控制利比亚局势,所以选择了哈夫塔尔。
意大利追求的发展本国经济和阻止非洲流民涌入。意大利与利比亚西部城市黎波里和米苏拉塔保持着深厚经济联系,而西部港港口又是非洲流民出发的主要地点。加上哈夫塔尔威胁要没收西部油气设施,所以意大利选择与西部政权合作。
三、国家棋手 埃及、阿联酋和沙特
埃及、阿联酋和沙特之所以支持哈夫塔尔,是因为利比亚西部的伊斯兰势力主要是穆兄会。这其中既有政治组织,也有武装组织,当然也有极端组织。哈夫塔尔这些年打出的一个口号是,除了穆兄会,什么都可以谈。这一立场深得反穆兄会的三国欢心,埃及和阿联酋几年前联合空袭利比亚恐怖分子,其实也就是在帮助哈夫塔尔打击对手。而埃及、阿联酋的行动,自然也得到了沙特支持。
四、国家棋手 土耳其、卡塔尔
穆兄会后台的土耳其、卡塔尔对西部支持丝毫未减。
五、国家棋手 美国
美国无法容忍法国在利比亚问题上掌握主导权,出于盟主制衡心态,美国对中东虽然意兴阑珊,但对于可能引发美国大权旁落的事件从不会主动弃权。法国虽是美国盟国,但它一旦支持哈夫塔尔控制利比亚政局,那将形成一个以法国为核心,由法国、埃及、沙特、利比亚组成的跨地域利益圈。
更让美国不放心的是,俄罗斯对哈夫塔尔似乎也感兴趣,还把这位陆军元帅请上过航母“库兹涅佐夫元帅号”。倘若俄罗斯加入这个利益圈,那样的格局美国更无法忍受。
无论出现何种结局,美国干预都不会产生积极效果。自叙利亚战争以来,美国战略收缩已经失去中东局势的主导,不再是主要玩家,加上偏向以色列,已经不再天时地利人和。
加上阿联酋和沙特的游说集团在美国国会的巨大影响力,关于利比亚的政策只能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