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与建盏吧 关注:69,827贴子:969,103
  • 2回复贴,共1

【转载】又爱又恨的普洱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接触普洱茶是从一罐小熟坨泡的老抽汤开始,最初对云南感兴趣是从王诗槐主演的《茶马古道》开始,最初开始翻看普洱茶的历史是从木霁弘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茶马古道,以后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
带着这些好奇心,在一个燥热的夏天趁着儿子放暑假,领着他踏进了云南这块神秘的土地。全国的旅游市场大致相同,云南的导游也不例外,遵循着导游的规则,非常敬业地领你进入一个接一个的大卖场,由于楼主爷俩具备党员铁的信念,除了追寻美食之外,一直到最后一天楞是一分钱没在他指定的地点花,最后一站的七彩云南,导游用近乎劝国民党投降的精神,带着苦腔求我:买点普洱茶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刘文彩、周扒皮,也不能再坚守那个铁石心肠,于是楼主含着热泪买了两片xx祥的生茶,尽管我已经在其他茶店买了一些。这是云南之旅带回来的唯一不想要的东西。
带着对旅游茶的疑问,开始了进普吧先潜水后发帖的征途。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敏锐得发现了一种叫做”高温提香”的普洱茶制作工艺,又是带着对这种工艺的疑问,深入虎穴潜到某高端茶的圈子,不断蹭不断喝,一年多的时间居然蹭了将近一万元的壕茶,不要问我怎么蹭的,一般人我不会告诉他!喝的太多,和一些熟悉的茶商交谈的太多,越来越对这种新生事物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反感,(请不要对号入座,撕我我也不和你互撕,撕我只能说明你的茶是高温提香)普洱茶的魅力在于他超强的生津回甘,它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可以久存,可以转化,我相信很多存茶的茶友和我一样,存茶为品之外,还有一种情愫,就是看着自己手里的茶和自己一起慢慢变老,看着精心存储的茶,就好像看到自己由青涩变成熟的一个过程,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一种普洱茶”文化”。然而我认为的高温提香,恰恰就是扼杀了普洱的这种本质,高温破坏了普洱转化的有益菌,让它无法在以后的岁月里转化,只能喝新而不能存储,入手了这样的茶,N年之后可能就是一堆草,小葱式的泡脚可能都不行,这无异于一个女人十月怀胎,提心吊胆了二百多天,为的是给丈夫传宗接代,哪成想一朝分娩,生出来的却是一个死胎,想想这是什么心情?
为了迎合很多普洱初练者的心态,这种高温提香无异于杀鸡取卵,不到月份的剖腹产。鼠目寸光,眼前利益得到了,几年以后呢?铲除了普洱茶的命根子,破坏了普洱茶的根基,以后搞不好它会消失,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没了,国家政策再无力倾斜,你吃啥?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四个字在作祟,哪四个字?文化缺失。
喝甲坨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就到这里吧,不喜勿撕,谢谢了。



IP属地:上海1楼2019-05-03 13:04回复
    好茶啊,大益红丝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2-14 03:54
    回复
      噌好茶带上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2-14 0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