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近些年发展迅速,历史上也是一流城市,但是现在武汉离过去的位置还有不小差距。那么,武汉究竟差在哪些地方呢?
个人认为武汉差在企业活力上,企业活力方面又差在公司文化上。
不差钱,最近两三年招商金额每年都在两万亿以上。
不差人才,高校研究院比比皆是。
不差技术,科研能力较强。
武汉交通、城建、城市规模也都不错,经济体量也大。
但是我们来看看武汉的经济结构:
国企央企占大头,但大多是传统行业,不足以把武汉带进一流城市。
一批国内明星企业在武汉都设有重要分部或第二总部,但这只能算二流城市配置。
武汉最有希望的是光谷的高新企业,这才是武汉进入一流城市的希望。但是中小企业多,体量比沿海大城市低几个量级。
武汉敢为人先,这点很好,但是即使有好的创新,最终很难成长为一流企业,这才是武汉最大的弊病!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公司文化的问题。
公司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先进地区之所以发展遥遥领先,最主要的是公司文化!
广东没有靠国企,gdp全国前列。
浙江没有靠外资,民企发达,民富全国前列。
苏州不是单列市,不是副省级,位列前十。有人说苏州是因为靠上海,那么嘉兴呢?
改革开放初期,港台企业进入珠三角长三角,个人认为带来的最重要的不是资金和技术,甚至不是管理模式,而是不一样的理念。
当时外企带来的是完全不同于国企的公司文化,结合江浙和广东本地历史以来的商业基因,这才成就了今天沿海的发达。
如今,沿海的外资合资企业也没有以前的主导地位了,本土企业才是主流。这是因为外来公司文化和本土商业文化结合后,形成了新的公司文化,让本土企业迸发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而外来企业相比之下显得僵化刻板,在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那么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公司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呢?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是企业家的个人品质:
吃苦耐劳这点在整个南方差别不大,北方这一点差很远,武汉属于南方,这一点没有太大差距。
务实方面差距大。沿海企业家有个特点就是务实低调。首先是不爱炫富,即使炫富也只是策略,绝不是本源需求。武汉人这方面差距就不小,事业稍有成就就有点浮躁了。然后就是发展策略务实。不计较办公场所,不盲目追求豪车,排场,不铺张浪费。武汉人在这方面的差距更大,有点钱就出手阔绰,所以同等规模的公司沿海的更有实力。第三是个人定位准确,沿海人从商就是从商,不爱名,不爱涉及政治,所以能够专心的一直发展下去。而武汉人相比之下小有成就了就容易陷入很多非业务的应酬,后期难得专心发展。
心胸方面差距大。沿海企业家雄心更大,武汉人容易小富即安,所以同样的企业武汉的一般都是输在后半程的发展速度上,沿海的企业很多年能保持发展速度,而武汉的企业没几年就进入发展缓慢阶段,很快日暮西山。还有就是沿海人初期不追求利润率,商业信誉好,追求市场规模。武汉人更在意利润率,与客户打交道相比较缺乏长远考虑,商业信誉有很大的差距。
冒险精神有差距。个人感觉沿海人的点子在初期还没有武汉人多,没武汉人新奇,但沿海企业家会一直保持开拓精神,武汉企业家到企业解决生存问题后思想就懈怠了,同时也更偏于求稳求安逸。
接下来就是员工文化的区别。
员工的区别首先是职业性。武汉员工有更强的卖功夫的敷衍心态,而沿海员工更多的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
然后也是务实性。沿海员工主要精力是关注如何做事,个人恩怨很容易淡化,武汉员工更关注言行表现和主管的态度看法,公司容易政治化,员工效率相差很大。
还有就是生活观念。武汉员工很容易相互成为生活中的朋友,沿海员工下班后互动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第三是与客户的合作精神上的区别
沿海谈生意不太注重请客送礼,合作是因为利益,和谁合作有利就和谁合作。武汉相比之下客户感情起的作用更大。
沿海人可以在谈合作时斤斤计较,谈好之后同心协力,不再考虑谁赚谁亏。武汉人谈合作就要小心翼翼,不能惹对方不高兴,不然即使实力更强也可能输给实力弱的竞争者。
综上所述,当一个沿海企业和武汉企业发生竞争碰撞时,谁胜谁败就不言而喻了!
武汉市政府这些年有了很大改变,营商环境的建设上有很大进步,比内地有些地方做生意必须通黑白两道来讲进步不少。执政透明度也不错,办事效率也提高不少。但是企业家和企业团队如果不改变,想要成长出大型企业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不改变各方面的影响会非常深刻:
1、企业竞争力差于沿海,成长性弱,员工待遇提不上去,人才难留。
2、无法打造一流顶尖产业。
3、企业盈利情况差,影响整个城市经济活力。
4、对外界的技术资金吸引力差,城市竞争力不强。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以下改变:
1、加强企业家教育和引导,淡化企业家的政治关注度,鼓励企业家的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引导正确的风向。加强国企内部监督,建立立凭业务能力吃饭的准则。
2、为企业做实事,做好服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给企业减少行政成本。
3、建设沿海企业产业园,支持沿海企业家在武汉创建先进的员工文化,形成清流,形成示范榜样,加强公司员工宣传教育的重视度,创造更好的投资人文环境。
个人认为武汉差在企业活力上,企业活力方面又差在公司文化上。
不差钱,最近两三年招商金额每年都在两万亿以上。
不差人才,高校研究院比比皆是。
不差技术,科研能力较强。
武汉交通、城建、城市规模也都不错,经济体量也大。
但是我们来看看武汉的经济结构:
国企央企占大头,但大多是传统行业,不足以把武汉带进一流城市。
一批国内明星企业在武汉都设有重要分部或第二总部,但这只能算二流城市配置。
武汉最有希望的是光谷的高新企业,这才是武汉进入一流城市的希望。但是中小企业多,体量比沿海大城市低几个量级。
武汉敢为人先,这点很好,但是即使有好的创新,最终很难成长为一流企业,这才是武汉最大的弊病!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公司文化的问题。
公司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先进地区之所以发展遥遥领先,最主要的是公司文化!
广东没有靠国企,gdp全国前列。
浙江没有靠外资,民企发达,民富全国前列。
苏州不是单列市,不是副省级,位列前十。有人说苏州是因为靠上海,那么嘉兴呢?
改革开放初期,港台企业进入珠三角长三角,个人认为带来的最重要的不是资金和技术,甚至不是管理模式,而是不一样的理念。
当时外企带来的是完全不同于国企的公司文化,结合江浙和广东本地历史以来的商业基因,这才成就了今天沿海的发达。
如今,沿海的外资合资企业也没有以前的主导地位了,本土企业才是主流。这是因为外来公司文化和本土商业文化结合后,形成了新的公司文化,让本土企业迸发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而外来企业相比之下显得僵化刻板,在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那么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公司文化主要特点是什么呢?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是企业家的个人品质:
吃苦耐劳这点在整个南方差别不大,北方这一点差很远,武汉属于南方,这一点没有太大差距。
务实方面差距大。沿海企业家有个特点就是务实低调。首先是不爱炫富,即使炫富也只是策略,绝不是本源需求。武汉人这方面差距就不小,事业稍有成就就有点浮躁了。然后就是发展策略务实。不计较办公场所,不盲目追求豪车,排场,不铺张浪费。武汉人在这方面的差距更大,有点钱就出手阔绰,所以同等规模的公司沿海的更有实力。第三是个人定位准确,沿海人从商就是从商,不爱名,不爱涉及政治,所以能够专心的一直发展下去。而武汉人相比之下小有成就了就容易陷入很多非业务的应酬,后期难得专心发展。
心胸方面差距大。沿海企业家雄心更大,武汉人容易小富即安,所以同样的企业武汉的一般都是输在后半程的发展速度上,沿海的企业很多年能保持发展速度,而武汉的企业没几年就进入发展缓慢阶段,很快日暮西山。还有就是沿海人初期不追求利润率,商业信誉好,追求市场规模。武汉人更在意利润率,与客户打交道相比较缺乏长远考虑,商业信誉有很大的差距。
冒险精神有差距。个人感觉沿海人的点子在初期还没有武汉人多,没武汉人新奇,但沿海企业家会一直保持开拓精神,武汉企业家到企业解决生存问题后思想就懈怠了,同时也更偏于求稳求安逸。
接下来就是员工文化的区别。
员工的区别首先是职业性。武汉员工有更强的卖功夫的敷衍心态,而沿海员工更多的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
然后也是务实性。沿海员工主要精力是关注如何做事,个人恩怨很容易淡化,武汉员工更关注言行表现和主管的态度看法,公司容易政治化,员工效率相差很大。
还有就是生活观念。武汉员工很容易相互成为生活中的朋友,沿海员工下班后互动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第三是与客户的合作精神上的区别
沿海谈生意不太注重请客送礼,合作是因为利益,和谁合作有利就和谁合作。武汉相比之下客户感情起的作用更大。
沿海人可以在谈合作时斤斤计较,谈好之后同心协力,不再考虑谁赚谁亏。武汉人谈合作就要小心翼翼,不能惹对方不高兴,不然即使实力更强也可能输给实力弱的竞争者。
综上所述,当一个沿海企业和武汉企业发生竞争碰撞时,谁胜谁败就不言而喻了!
武汉市政府这些年有了很大改变,营商环境的建设上有很大进步,比内地有些地方做生意必须通黑白两道来讲进步不少。执政透明度也不错,办事效率也提高不少。但是企业家和企业团队如果不改变,想要成长出大型企业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不改变各方面的影响会非常深刻:
1、企业竞争力差于沿海,成长性弱,员工待遇提不上去,人才难留。
2、无法打造一流顶尖产业。
3、企业盈利情况差,影响整个城市经济活力。
4、对外界的技术资金吸引力差,城市竞争力不强。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以下改变:
1、加强企业家教育和引导,淡化企业家的政治关注度,鼓励企业家的务实精神,开拓精神,引导正确的风向。加强国企内部监督,建立立凭业务能力吃饭的准则。
2、为企业做实事,做好服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给企业减少行政成本。
3、建设沿海企业产业园,支持沿海企业家在武汉创建先进的员工文化,形成清流,形成示范榜样,加强公司员工宣传教育的重视度,创造更好的投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