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荒谬的谎言,被重复1万遍,也会被人当作真理。因为民众大多数喜欢跟风,缺乏判断力,所以让许多歪曲事实的观点大幅流传,本篇就列举几个并还原真相。
错误认知1:房地产的繁荣会打压其他实体行业,因为资本都流向了房地产业。
提出这种错误观点的人,逻辑是这样: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整个国家都无心搞别的制造业,都搞房地产去了,自然制造业走向衰落。
一般抱这种观点的人,都是对宏观经济学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且很多还是财经专家)。我们先来看事实是怎样:事实就是,房地产飞速发展的近20年(也是房价上涨最快的20年),恰恰也是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的20年,两者几乎是同步的,我也不需要拿统计局官网的数据了,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真相就是,房地产业拉动了整体制造业——这里说的制造业不单只房地产上游产业或相关行业,还包括了很多跟房地产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如电器、数码、重机械制造业等。所以也许你会困惑,为什么房地产业能拉动其他那些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
这里涉及到宏观经济学里面一个很基本的概念:一个市场只要存在一样高市值且成交活跃的商品,那它就能拉动经济。我就直接拿房子以最通俗的方式解释:你买房子需要挣钱对吧?例如一个房子卖100万,那么你就要挣100万,而你挣100万的过程就是劳动生产创造的过程,你可能是种菜的,生产手机的,卖雪糕的等等,总之你为了买房,于是给社会生产了商品或提供了服务,于是社会物质更丰富了。
所以为什么会有三架马(大)车(山)拉动经济的说法,蛋糕就这么大,你去争的时候就是在拉动经济。中国能够短时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就是因为有房地产业这一大杀器。
当然,以上我是方便大家理解简化了逻辑,接下来是更全面的描述事实:
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能一下子拿出几百万买一套房,所以就有住房抵押按揭贷款,买房人按月还款。所以真正的过程是,买房者从银行借钱(假设100万)买了房子,开发商因此瞬间获得了100万的收入,而买房者为了还月供而不得不劳动生产,假设这个买房者是种菜的,通过不停的种菜卖菜还清了贷款。我们可以看到,这笔债务从发生到消亡的过程,使社会多了价值100万的房子,与总值100万的菜,总共200万的产值(GDP)。
而且,在这笔债务发生的时候,银行并不需要真的有100万的现钞,它只需要在账目上记一下账,在开发商的账户上记增加了100万,开发商可以拿去消费,同样也是通过银行转账(过去用支票,现在用电子转移支付),这笔增加的货币,我们称之为广义货币M2,这“无中生有”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银行的存款派生,你也许会困惑,这社会突然“凭空”多了一笔这样的收入,难道物价不涨吗?因为这M2货币是因债务而生,而负债人为了还债就必须劳动生产,于是社会总商品增加,跟增加的M2货币彼此平衡,而还债后M2货币也回到银行那里,债务也消亡了,整个货币流通是个闭环,由银行而生,最后流向银行,而因为这样的闭环,使得社会多出数倍于债务本身的产值。
债务就是这么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看成是负债者未来劳动生产的承诺,债务消亡的过程就是转化为GDP的过程。如果是企业负债,它肯定是拿去投资扩大产能,同时增加员工,那么居民收入增加,同时产出增加。如果是居民负债,他们肯定是拿去购买商品,于是企业有收入,同时居民为了还债会更积极参与劳动生产。所以,真正拉动社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其实是债务。通过扩大债务来拉动GDP,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我这里说的不只是中国,而是任何一个有银行业的国家。所以我在其他文章多次强调,理解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占有怎样的核心地位,是理解现代经济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第一个利用债务拉动经济的是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广泛运用的银行支票与债券转移支付系统,成就了大英帝国的空前繁荣。我们国内历史教材,解释清政府为何失败的时候,因为政治的原因会说是体制问题,但如果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话,外面的解释是当时清政府虽然复制了先进产业结构,甚至后来也复制了政治结构(君主立宪制,还有后来的三民主义运动),但这些都只是枝蔓,真正的“心脏”——也就是银行业的债务创造系统,却没有复制,这是外面所认为的根本原因。而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间点,也是银行业改革的时间点。
说了那么多关于债务的认知,回到正题,关于房价。债务有个特点,必须有标的抵押资产(当然那些诸如消费贷信用贷的小额贷款则不需要),这个抵押资产并不是只能是房产,它可以是股权、大型固定资产、贵金属、矿业运营权、技术专利等等一切有市值能够流通的资产,所以这些资产价格直接影响了债务的额度,资产价格越高,那么债务额度越高,债务越高那么拉动的产值越高。所以资本市场的价格稳定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债务违约风险,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在其他文章有详细描述,简单来讲就是因为债务占据了核心地位,所有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其实都是债务危机,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不发生债务整体违约风险,其中一个就是保证资产价格的整体稳步上升,篇幅有限就不详细讲了。
总结一句:真实的情况是,房地产业不单没有抑制其他行业的发展,反而是在促进,让经济以更高效率运转
错误认知1:房地产的繁荣会打压其他实体行业,因为资本都流向了房地产业。
提出这种错误观点的人,逻辑是这样: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整个国家都无心搞别的制造业,都搞房地产去了,自然制造业走向衰落。
一般抱这种观点的人,都是对宏观经济学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且很多还是财经专家)。我们先来看事实是怎样:事实就是,房地产飞速发展的近20年(也是房价上涨最快的20年),恰恰也是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的20年,两者几乎是同步的,我也不需要拿统计局官网的数据了,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真相就是,房地产业拉动了整体制造业——这里说的制造业不单只房地产上游产业或相关行业,还包括了很多跟房地产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如电器、数码、重机械制造业等。所以也许你会困惑,为什么房地产业能拉动其他那些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
这里涉及到宏观经济学里面一个很基本的概念:一个市场只要存在一样高市值且成交活跃的商品,那它就能拉动经济。我就直接拿房子以最通俗的方式解释:你买房子需要挣钱对吧?例如一个房子卖100万,那么你就要挣100万,而你挣100万的过程就是劳动生产创造的过程,你可能是种菜的,生产手机的,卖雪糕的等等,总之你为了买房,于是给社会生产了商品或提供了服务,于是社会物质更丰富了。
所以为什么会有三架马(大)车(山)拉动经济的说法,蛋糕就这么大,你去争的时候就是在拉动经济。中国能够短时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就是因为有房地产业这一大杀器。
当然,以上我是方便大家理解简化了逻辑,接下来是更全面的描述事实:
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能一下子拿出几百万买一套房,所以就有住房抵押按揭贷款,买房人按月还款。所以真正的过程是,买房者从银行借钱(假设100万)买了房子,开发商因此瞬间获得了100万的收入,而买房者为了还月供而不得不劳动生产,假设这个买房者是种菜的,通过不停的种菜卖菜还清了贷款。我们可以看到,这笔债务从发生到消亡的过程,使社会多了价值100万的房子,与总值100万的菜,总共200万的产值(GDP)。
而且,在这笔债务发生的时候,银行并不需要真的有100万的现钞,它只需要在账目上记一下账,在开发商的账户上记增加了100万,开发商可以拿去消费,同样也是通过银行转账(过去用支票,现在用电子转移支付),这笔增加的货币,我们称之为广义货币M2,这“无中生有”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银行的存款派生,你也许会困惑,这社会突然“凭空”多了一笔这样的收入,难道物价不涨吗?因为这M2货币是因债务而生,而负债人为了还债就必须劳动生产,于是社会总商品增加,跟增加的M2货币彼此平衡,而还债后M2货币也回到银行那里,债务也消亡了,整个货币流通是个闭环,由银行而生,最后流向银行,而因为这样的闭环,使得社会多出数倍于债务本身的产值。
债务就是这么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看成是负债者未来劳动生产的承诺,债务消亡的过程就是转化为GDP的过程。如果是企业负债,它肯定是拿去投资扩大产能,同时增加员工,那么居民收入增加,同时产出增加。如果是居民负债,他们肯定是拿去购买商品,于是企业有收入,同时居民为了还债会更积极参与劳动生产。所以,真正拉动社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其实是债务。通过扩大债务来拉动GDP,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我这里说的不只是中国,而是任何一个有银行业的国家。所以我在其他文章多次强调,理解债务在现代经济中占有怎样的核心地位,是理解现代经济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第一个利用债务拉动经济的是英国,在维多利亚时期广泛运用的银行支票与债券转移支付系统,成就了大英帝国的空前繁荣。我们国内历史教材,解释清政府为何失败的时候,因为政治的原因会说是体制问题,但如果在国外接受过教育的话,外面的解释是当时清政府虽然复制了先进产业结构,甚至后来也复制了政治结构(君主立宪制,还有后来的三民主义运动),但这些都只是枝蔓,真正的“心脏”——也就是银行业的债务创造系统,却没有复制,这是外面所认为的根本原因。而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间点,也是银行业改革的时间点。
说了那么多关于债务的认知,回到正题,关于房价。债务有个特点,必须有标的抵押资产(当然那些诸如消费贷信用贷的小额贷款则不需要),这个抵押资产并不是只能是房产,它可以是股权、大型固定资产、贵金属、矿业运营权、技术专利等等一切有市值能够流通的资产,所以这些资产价格直接影响了债务的额度,资产价格越高,那么债务额度越高,债务越高那么拉动的产值越高。所以资本市场的价格稳定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债务违约风险,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在其他文章有详细描述,简单来讲就是因为债务占据了核心地位,所有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其实都是债务危机,国家会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不发生债务整体违约风险,其中一个就是保证资产价格的整体稳步上升,篇幅有限就不详细讲了。
总结一句:真实的情况是,房地产业不单没有抑制其他行业的发展,反而是在促进,让经济以更高效率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