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是一个出了非常多著名经济学家的国度,比如这本书的作者达斯古普塔,在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领域十分的出名。事实上达斯古普塔出自经济学世家,他的父亲正是印度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岳父则是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米德。印度另一位知名经济学家,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玛蒂亚.森则是他父亲的学生。可以说在一个重视数学的国度,出现这么多顶尖经济学家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现代经济学早已和亚当.斯密创立时候的经济学不同了,是一个非常体系化的理论世界,数理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中占了绝对的比重,如果你的数学不好,是不可能进入早已把数学当成学科语言的经济学世界的。帕萨.达斯古普塔最初在印度新德里大学读的是理论物理,后来到剑桥学的是数学,1965年才转为攻读经济学(同样在剑桥,非常有意思的是,牛津出的这套书请来了剑桥人来撰写,在英国谁不知道牛剑之争呢)。他学经济学时的导师是后来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莫里斯。可以说在现代经济学界,研究理论的人互相熟识,以至于专业学者的圈子并不是很大。为这本书作序的林毅夫和达斯古普塔就是学界朋友。说了这些背景,我是想表达这些早已熟悉专业语言的学者,如果突然放下身段,去写一本为大众普及的经济学,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林毅夫在序言中就提到他当年有这个计划,但是后来搁浅了。写通俗读物的一个不好处理的地方就是篇章问题,以及如何把数学语言转化成文字,让普通人看懂的问题。所幸的是达斯古普塔比较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