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吧 关注:3,452贴子:38,930
  • 15回复贴,共1

【读后感】《记忆》乔纳森.福斯特 译林出版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2-04 15:31回复
    莎士比亚曾经在《亨利五世》中提到了阿金库尔战役时这样写到“老年人记性不好,可是他即使忘记了一切,也会分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里他干下的英雄事迹。”莎翁令人激动的文笔,只是想来表达阿金库尔战役对于英法两国历史的重要意义,但是文人无意间触碰了一个心理学上有关记忆的原则,那就是对于“闪光灯记忆”人类通常会表现更加出色的记忆力。比如2001年美国世贸大厦被摧毁的时候,我正在干什么,我现在也是记得很清楚。
    记忆是一个迷人的话题,即使被福斯特披上一层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外衣,也让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同样是因为,记忆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


    IP属地:辽宁2楼2019-12-04 15:33
    回复
      事实上,记忆在心理学中真正引起研究,是很晚近的时期,就像弗洛伊德研究潜意识以来,发展不过一百多年。艾宾浩斯和巴特利特的早期研究,我想即使是没看过心理学的人也多少耳熟能详。原因很简单,过于的经典。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的音节组控制变量,得出了很多研究记忆的最初一步理论。比如人类的遗忘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过去,呈现负指数规律的变化。对于学习外语的人,很熟悉,单词如果不复习,几周内能忘掉大部分,并且一开始忘掉速度很快,但是总有一部分,是到最后不会遗忘的。这就是长时记忆。艾宾浩斯同样做了另一个实验,发现那些学习过的人,即使遗忘了也比初学者更快的掌握新的单词。巴特利特的实验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他和艾宾浩斯不同的地方在于,巴特利特认为无意义音节组对于研究意义不大,因为人类通常情况下记忆的东西不会这么单调。于是巴特利特开始使用具有意义的材料。在我开来后者比前者的实验更伟大的原因是,巴特利特看到了记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下而上”的过程,也就是人类被动的接受信息然后编码,储存,提取。人类也会“自上而下”的选择,人会受到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知识等等的影响,选择记忆。这就是“记忆构建”的过程。


      IP属地:辽宁3楼2019-12-04 15:33
      回复
        人类的记忆也非常的复杂,如果按照储存模式来分类,可以有感官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个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阿特金森与希夫林提出的,这三种记忆留存的时间依次增长。短时记忆是以语音形式存储,长时记忆则是以意义来存储的。比如我给你一些单独不连续的单词,如果一个擅长记忆的人,他会在脑中把这些单词组合成一个故事,赋予这些没有联系的单词一个意义,那么他可以短期内记忆一大堆词汇,并且是你给他的顺序,并且长期不忘。其实按照提取的方式,短时记忆就是一种语义记忆,长时记忆则是情境记忆,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图尔文提出来的。记忆还可以被分成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指的是在回忆的时刻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回想的信息。内隐记忆指的是先前的记忆对于后来的行为的影响,比如我在早上路过一家中餐厅,到了晚上的时候我突然想去吃一顿中餐,这就是内隐记忆的影响。


        IP属地:辽宁4楼2019-12-04 15:34
        回复
          记忆还可以按照程度细分,比如回忆指的是回想的信息。再认指的是相同的事件出现时,我们去辨认的一种能力。这也是判断类型的题为什么在考试中最容易最快地被回答,因为再认的过程中已经给予你一些记忆的提示。情境提取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激发的记忆,比如你在一个环境下不认识一个人,但是环境变成你上次看到那个人的相似环境,你会突然认识。熟悉也属于一种记忆,既视感就是这种情况。这些不同的区分看似没什么但是在心理学实验中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现象。因为这些记忆的运行机制不一样。当然有很多情况下多种记忆类型混合也是有的。我们人类对于记忆能力的判断,非常的多元,这意味着研究记忆是一个动态的模型。比如心理学家莫里斯做过几组实验,一组是足球专业评论人,一组是不懂足球的人,对于真正的比分与模拟的比分,只有真实的比分才可以激发专业人士的兴趣,也就是说记忆和一个人的爱好和知识息息相关。国际象棋的高手能够瞬间记住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但是新手做不到。


          IP属地:辽宁5楼2019-12-04 15:34
          回复
            当然了语境与意义这些对于记忆并不是一定有正面的帮助,这里面涉及到了记忆与犯罪学的问题。事实上任何一个警察可能都知道,目击者证词可能不太可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人的记忆中会出现假象记忆的情况。福斯特总结了几种原因,首先是“误导信息效应”,也就是新添加进去的信息容易被扭曲原有的信息。人类生活中受到偏见,信仰的影响,受到态度与思想的左右可以看成这种情况。第二种是虚假记忆,洛夫特斯的实验,两组学生在看过同一个影片时。然后回答问题,“当两辆车相撞()时,车开得有多快?”在每组实验中,学生看到的括号中,填上了不同的词语,比如擦碰、碰撞、猛撞等等。不同实验组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就是意义被提问的信息扭曲的例子啊。
            记忆并不像人认为的那么可靠,人的大脑也不是一台电脑,记忆在人们存储的过程中,被提取,也被改写。就像简.奥斯汀敏锐的察觉到的,人的记忆力有强有弱,发展不均衡,似乎比人的其他才智更加高深莫测。福斯特用这本书揭示出了记忆世界的复杂多变。


            IP属地:辽宁6楼2019-12-04 15:34
            回复
              @林小译


              IP属地:辽宁7楼2019-12-04 15:35
              回复
                谢谢分享阅读感悟!帖子已加精,欢迎挑选赠书~


                IP属地:江苏8楼2019-12-04 15:39
                收起回复
                  这本我看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2-04 23:15
                  收起回复
                    好久没回来看看了,因为各种原因,将阅读搁置在一旁,上次写读后感好像已经是四年前了,以后常回来看看。
                    楼主真棒!这是一本好书,列入下一年的阅读名单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2-05 19:14
                    收起回复
                      这本书计划看……


                      11楼2019-12-17 15:47
                      回复
                        我正在读这本书,不同于《佛学概论》和《人生的意义》,这本书中大量的实验说明和人名让我觉得有些疲惫。水瓶对这本书的吸收真好彻底呀!我想我再读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了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23 13: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