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唐《艺文类聚》:“《史记》曰:‘
汉家以望日祀太一,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汉武帝初从谬忌之奏,以为太一为天神之贵者,于是置太一坛以祀太一神,而后又兴建甘泉宫,宫中设台室,画天地太一等鬼神,且置祭具,每逢正月十五上辛夜,汉武帝在甘泉宫祭祀主宰世间一切的“太一”神,以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丰。这种从夜到明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时常常烈火满坛旁,类似后代通宵达旦的张灯习俗,自此正月十五被后人视为祭天祭神的节日流传下来。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早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盛行祭祀太一神的群体性民俗活动。“太一”亦作“泰一”,传说中的天神。《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
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
太一。” 又云:“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注:“
太一,道也。”《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正义》:
“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淮南子·天文训》:“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微宫者,太一之居。”《周礼》注:
“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太一相关文献资料: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之六
太一神變五福護國禳兵品
混黃窈茫,無門無傍。朗朗太空,道氣無方。八十一劫,遼廓無光。混沌胞胎,不從陰陽。
忽生至神,強名
太一。
乘駕黃龍,手把天綱。狀玉嬰兒,丹錦緑裳。迴旋左右,真正八鄉。萬靈伏從,莫有敢當。
太一大神,是為天根。時遊玉清,上聖之身。泥丸九宮,
下生萬天。及以人民,各有知識。分別種倫,分形萬物。
太一真形,遊步玉京。上極無上,大羅玉清。眇眇劫仞,若亡若存。乘道之清,三元布宮。以九為程,太一禦之。
太一所行九宮三十二天,九色之氣隨宮灌之。三十二天,亦九宮之分,太一所臨制也。
東斗左扶,西斗右攜,北斗正樞,南斗轉機,中斗天蓋,太一內行。青帝執符,白帝持兵,赤帝行令,黑帝攝精,黃帝統運,萬裏前征。青天直使,仗鉞揚麾。赤天直使,太一回旗。白天直使,幹城積屍。黑天直使,奉衛咸池。黃天直使,五福大岐。五天直使,太一為宗。總領丁甲,啖魔飲風,玄纛嘯幟,與兵齊攻。
無極至空,龍變神移,
太一道祖,萬生所資。天地輔成,中運妙微,太一受靈,日月同飛。眇眇億劫,混沌之中,神靜氣凝,布植九宮。九宮為一,一為九宮,九一之道,太一之宗。
玄中太一,上帝高尊,泛斗倚魁,天皇勾陳。九宮十精,玉緯金經,神風隨軒,輔翼萬仙。千和萬合,天地同鈞,一真大神。
楚简《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太上老君中經》卷上:
太一君有八使者,八卦神也。太一在中央,主總閱諸神,案比定錄,不得通亡。
《混元聖紀》卷之六:
孔子問曰:聞古之祀天有五帝之神尸之,有諸。老君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時化育,協佐上帝,生成萬物,真神謂之五帝。孔子曰:敢問何謂五帝。老君曰:東方青帝威靈仰,執規以司春。南方赤帝赤嫖弩,執衡以司夏。西方白帝白昭矩,執矩以司秋。北方黑帝吋光紀,執權以司冬。中央黃帝含樞紐,執繩以司四季。
《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卷上:
東方青帝乘青龍...南方赤帝乘赤龍...西方白帝乘白龍...北方黑帝乘黑龍...中央黃帝乘黃龍..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三十五:
東方青帝駕青龍...西方白帝乘白龍...南方赤帝駕赤龍...北方黑帝駕黑龍...中央黃帝乘黃龍...
《太上赤文洞神三籙》:
“東方青帝駕於青龍,南方赤帝駕於赤龍,西方白帝駕於白龍,北方黑帝駕於黑龍,中央黃帝駕於黃龍,五方五帝各降神虛之氣,駕五龍各請就位”
《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之十九:
”東方青龍,角亢之精。吐靈鬱氣,喊雷發聲。飛翔八極,周遊四溟。
西方白虎,上應觜參。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攝眾獸,嘯動山林。
南方朱雀,眾禽之長。丹穴化生,碧霄流響。奇綵五色,神儀六像。
北方玄武,太陰化生。虛危表質,龜蛇合形。盤遊九地,統攝萬靈。
東方青龍,銜符降真炁...南方赤龍,銜符降真炁...西方白龍,銜符降真炁...北方黑龍,銜符降真炁...中央黃籠,銜符降真炁..太一生水,周流萬方..九天有命,普告萬靈,促召天真,俱會帝庭。太一下降,雙星翊精。
《太上黃籙齋儀》卷之五十五:
“中央黃帝,統御萬真。”
《太上洞淵神呪經》卷之十三:
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六十九:
黃帝中主,萬神無越。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三十六:
東方青帝勾芒,南方赤帝祝融,西方白帝蓐收,北方黑帝玄寧,中央黃帝軒轅,后土皇聖母。
《道法會元》卷之七十七:
“天帝者,昊天玉帝也。”《道法会元》卷之八十一:
“中央黄帝,玉帝化生。”《太上三洞神咒》卷之一:
“中央黃炁,玉帝化生。”《银雀山汉简.黄帝伐赤帝》:“ 孙子曰: 黄帝南伐赤帝, 至于阪泉, 战于反山之原, 右阴,顺术,倍衝,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壤, 右阴, 顺术, 倍衝, 大烕有之。三年休民, 埶榖, 赦罪。北伐黑帝, 至于武隧, 战于幽陵,右阴,顺术,倍衝,大烕有之。三年休民,埶榖,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流沙,右阴,顺术,倍衝,大烕有之。已胜四帝,大有天下,暴者由兹俯首臣服,咸尊黄帝为中央天帝,是为皇天上帝,以利天下,天下四面归之。
《蒋子万机论》--黄帝烕四盗:“黄帝之初,养性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邪?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即营垒,以烕四帝。”
《孙子兵法 行军》:“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便宜十六策·教令》:“左教青龙,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轩辕。”
《论衡》:“黄为土色,位在中央,故轩辕德优,以黄为号。东方曰仁,青龙,东方之兽也,皇帝圣仁,故仁瑞见。皇帝宽惠,德侔黄帝,故龙色黄,示德不异。”
《中兴天文志》:“石氏云,中宫黄帝,其精黄龙,为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