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430贴子:4,378,306
  • 5回复贴,共1

要想拳练好,必把圈练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式太极拳五层功夫里一直强调练拳要从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进而无圈的各个晋级阶段。既然是个“圈”,总要有个中心或者叫做圆心。一般来说太极拳练习是以丹田为中心。
习练太极拳之初,往往还没有对丹田有直接的体会和感知,那不妨先以腰胯为运动的中心,很多太极拳的教练者都这样教导初学者。
也有讲“主宰于腰”。但以腰胯为中心仅仅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要体悟到丹田为中心。因为腰胯属于有形有相的身体部位,过于执着于以腰胯为中心难免为形所累,难以进一步体会太极拳的奥秘。而丹田是无形无相的一种体悟,则能够较少受身体的局限。
前面讲了圈的中心,再讲圈的大小。
初学者看拳,往往看拳的发劲,看震脚,是否刚猛,是否整合,发劲是否给人以摧枯拉朽的震慑。但随着所学、所练的深入,应该进一步看圈。
发劲属于练拳之后的具体应用,属于结果,圈的大小才更能看出拳的内涵和所处阶段。这也要自身有所体会才容易理解和感悟,才能够看得出来高手的精妙之处。
否则,虽然是觉得对方的拳架好、功力深,但具体好在哪里、深在何处,无从得知。看过了之后就忘了,一无所得。更有甚者,看过之后真正的内涵没学到,仅仅学到了皮毛和花哨,自己打起拳来也总是在细枝末节上玩花样,看似好看,实则用处不大。
所以,太极拳也分为表演架和功夫架。练习表演架为了给别人看,尤其是给外行人看,为了让人看了觉得热闹、漂亮;自己平时则练习功夫架,更容易体会太极拳的内涵,以及自身健康、功力、修为的真实受用。
通过丹田为核心的太极拳练习,大圈也好,中圈小圈也好,并不是周身练出简单整体的一个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仅剩下一个大圈了。
如何把圈练小?太极拳的中圈、小圈是通过练拳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和丹田的充分协调,进而毫无滞碍的达到一个整体,也就是丹田与身体乃至手脚等各个部位的贯通,贯通直至身体末端的甚至一个指节。
从丹田可以催动身体各个部位,也可以从身体各个部位反过来围绕丹田旋转。所以太极拳里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即是练拳圈小到极致的“无”圈状态。圈的大小说起来容易,看起来不容易,练起来就更加不容易。
人往往欣赏眼光要高于实际动手能力,所谓“眼高手低”,所以看得出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拳。练拳走大圈的人,看别人是中圈,能够感觉到对方水平明显高于自己,进一步看到有人走的是小圈甚至无圈,虽然知道对方水平更高,名气更大,反而茫然了。
因为对方拳好在哪里、水平高在哪里,根本看不出个所以然,学不来,也得不到自身受用。所以,学拳过程中要多看、多思考、多练。
我们往往看别人拳练的好,看过一遍自己也浑身舒泰,也是自己在看的过程中和习练者进行了互动,不知不觉之间获益。但光看还不够,还要多练。
(文章来源网络)


IP属地:广西1楼2020-03-13 11:00回复
    这个小不是人为地去小化,而是功力到了自然就会小。应该这样说:拳练好了圈自然就小了


    IP属地:山东3楼2020-03-13 18:50
    收起回复
      2025-07-31 22:1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楼一知半解啊😄! 腰为主宰,丹田内转等等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样滴~一个形式上的,可能存在的几何图形的东西...那是指动力源头的! 明确指为劲力发源地滴喽,所有劲力最初出发点即是腰隙,丹田——所谓大圈小圈等等的中心也,所谓公转自转的主动力点也
      太极拳的劲力圈层是,应该是以震荡波的形式一圈圈发放出去滴——拳架动作上的圈圈儿只是外型体现,和你那个圆心并无直接正相关的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3-14 07:20
      回复
        圈大小之前先确定是否是圈,对于象人体这样的软体,基本上是无气不圆是个物理定律。自己觉得是圈实际是个瓜子或更糟是个烂瓜子。鲁迅笔下的啊桂就是想画圆,结果却只能是个瓜子。


        IP属地:新加坡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3-14 09:37
        回复
          高人讨论,我偷偷学习,感悟,我只会打24式。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3-14 15: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