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吧 关注:36贴子:184
  • 0回复贴,共1

第六章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实证分析6.1研究思路与数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六章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实证分析
6.1研究思路与数据来源
6.1.1 研究思路
本篇论文想要得到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有关量化探究与结论,使得本篇论文最终得到的结论更为科学合理,于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以及统计学中的数据处理与探究方法,是基于SPSS对有效数据做出的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而且对结果做出了较为有价值的总结。
6.1.2 数据来源
笔者对本市某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两个班级发放问卷调查表总共60份,收集有效问卷总共50份,得到相关数据,在Excel中做出表格,再基于SPS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6.2具体样本与变量选取
6.2.1 具体样本及分析
为了方便统计分析,笔者将问卷调查表中的10道题目,按照顺序依次用字母A、B、C、D、E、F、G、H、I、J表示,A——财务管理水平,B——学习财务管理的动力,C——对老师项目考核要求的了解程度,D——对待项目考核的认真程度,E——课堂学习及任务展示的积极程度,F——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以前提高了多少,G——认为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项目教学的适合程度,H——对老师主导式授课方式的喜欢程度,I——对财务管理课堂的喜欢程度,J——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动程度。对问卷调查表结果经过整理与汇总得到的相关数据表格,详细情况可见表6-1所示。
表6-1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数据表
姓名
Y
A
B
C
D
E
F
G
H
I
J
a1
1
2
3
3
4
4
5
5
4
4
5
a2
1
4
3
4
5
3
5
5
5
3
5
a3
1
3
3
2
2
3
5
5
4
5
5
a4
1
3
2
3
3
3
5
4
5
4
5
a5
1
1
3
3
3
3
5
4
5
4
4
a6
1
2
3
3
2
3
5
4
5
4
5
a7
1
3
3
2
3
3
5
5
5
4
5
a8
1
3
2
2
2
3
5
4
5
5
4
a9
1
3
1
3
3
2
5
5
5
4
5
a10
1
3
2
2
3
2
5
3
5
4
5
a11
1
4
3
5
3
3
4
4
3
4
4
a12
1
3
3
3
2
3
4
3
4
3
2
a13
1
3
2
4
3
4
4
4
3
4
4
a14
1
2
4
5
5
2
4
3
4
3
3
a15
1
4
3
3
3
3
4
3
4
4
3
a16
1
3
3
2
2
4
4
4
4
3
4
a17
1
1
4
3
2
3
4
4
4
4
4
a18
1
3
2
1
2
1
4
4
4
3
4
a19
1
3
1
1
2
3
4
5
4
4
3
a20
1
3
3
2
3
3
4
4
4
5
4
a21
0
3
3
2
4
3
3
3
3
2
3
a22
0
3
2
3
3
4
3
2
2
3
3
a23
0
2
3
3
2
3
3
3
2
2
2
a24
0
3
4
3
3
2
3
2
3
2
3
a25
0
3
2
4
3
2
3
3
2
3
3
a26
0
2
1
3
3
3
3
3
3
2
3
a27
0
2
2
2
2
3
3
3
2
3
2
a28
0
1
2
2
3
3
3
2
3
3
3
a29
0
3
5
3
3
3
3
3
4
3
3
a30
0
1
3
2
2
5
3
2
3
3
2
a31
0
3
3
3
3
3
3
3
2
2
3
a32
0
3
1
3
3
3
3
3
3
3
3
a33
0
3
2
2
3
3
3
3
3
4
3
a34
0
3
3
2
3
3
3
3
3
3
3
a35
0
3
3
3
2
3
3
3
3
3
4
a36
0
2
2
3
3
3
3
3
3
3
3
a37
0
3
3
3
3
2
3
4
3
4
3
a38
0
2
3
2
1
3
2
1
1
2
2
a39
0
1
2
1
2
4
2
2
3
1
2
a40
0
1
1
2
2
3
2
1
2
3
1
a41
0
3
3
3
3
2
2
2
2
3
2
a42
0
3
2
3
3
3
2
2
2
2
2
a43
0
1
4
2
5
3
2
3
2
2
3
a44
0
3
3
5
3
2
2
2
2
3
2
a45
0
3
2
3
5
3
2
2
2
2
2
a46
0
1
2
2
2
2
1
1
2
2
1
a47
0
2
2
2
3
1
1
1
2
3
1
a48
0
1
4
3
3
4
1
1
1
2
1
a49
0
1
3
2
3
3
1
2
1
1
2
a50
0
2
4
3
3
4
1
1
1
2
1
基于表6-1,将A——财务管理水平,B——学习财务管理的动力,C——对老师项目考核要求的了解程度,D——对待项目考核的认真程度,E——课堂学习及任务展示的积极程度,F——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以前提高了多少,G——认为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项目教学的适合程度,H——对老师主导式授课方式的喜欢程度,I——对财务管理课堂的喜欢程度,J——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动程度,这10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了它们的平均值,中值,标准差,离散系数。详细情况可见表6-2所示。
表6-2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A
B
C
D
E
F
G
H
I
J
平均值
2.46
2.64
2.70
2.86
2.92
3.24
3.02
3.12
3.08
3.08
中值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标准差
0.89
0.90
0.91
0.86
0.75
1.24
1.19
1.21
0.97
1.21
离散系数
0.36
0.34
0.34
0.30
0.26
0.38
0.39
0.39
0.31
0.39
观察表6-2可知,通过各个变量的离散系数会发现,G——认为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项目教学的适合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39,H——对老师主导式授课方式的喜欢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39,J——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动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39,高于其余的几个变量离散系数:A——财务管理水平的离散系数为0.36,B——学习财务管理的动力的离散系数为0.34,C——对老师项目考核要求的了解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34,D——对待项目考核的认真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30,E——课堂学习及任务展示的积极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26,F——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以前提高了多少的离散系数为0.38,I——对财务管理课堂的喜欢程度的离散系数为0.31。
结论:G——认为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项目教学的适合程度,H——对老师主导式授课方式的喜欢程度,J——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动程度,这三个变量的差异程度大于其余七个变量的离散系数,差异程度是最高的。
基于表6-1,做出了相关数据堆积柱形图,详细情况可见图6-1所示。
图6-1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堆积柱形图
观察图6-1可知,F——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以前提高了多少,这一列最高,也就是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财务管理的课程经过项目化教学之后,财务管理的能力较以前提高了很多,这个情况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图6-2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折线图
观察图6-2可知,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部分变量的折线上升与下降的波动趋势相似,具备着一定的相关性,得出了实证分析的初步结论: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部分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6.2.2 变量选取
选取的因变量是F——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以前提高了多少,选取的自变量是A——财务管理水平,B——学习财务管理的动力,C——对老师项目考核要求的了解程度,D——对待项目考核的认真程度,E——课堂学习及任务展示的积极程度,G——认为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项目教学的适合程度,H——对老师主导式授课方式的喜欢程度,I——对财务管理课堂的喜欢程度,J——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主动程度。
6.3数据处理与分析
6.3.1独立样本t检验
表6-3 高职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
方差齐性分析
F检验值
F的伴随概率
t检验值
自由度
t的伴随概率
平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差值
A
假定等方差
1.64
0.21
2.31
48.00
0.03
0.57
0.24
不假定等方差
2.33
41.71
0.02
0.57
0.24
B
假定等方差
0.88
0.35
0.06
48.00
0.95
0.02
0.26
不假定等方差
0.07
45.27
0.95
0.02
0.25
C
假定等方差
1.98
0.17
0.63
48.00
0.53
0.17
0.26
不假定等方差
0.59
31.00
0.56
0.17
0.28
D
假定等方差
0.72
0.40
-0.07
48.00
0.95
-0.02
0.25
不假定等方差
-0.06
37.12
0.95
-0.02
0.26
E
假定等方差
0.06
0.80
-0.15
48.00
0.88
-0.03
0.22
不假定等方差
-0.15
43.31
0.88
-0.03
0.22
F
假定等方差
5.61
0.02
10.70
48.00
0.00
2.10
0.20
不假定等方差
11.57
48.00
0.01
2.10
0.18
G
假定等方差
2.14
0.15
7.87
48.00
0.02
1.80
0.23
不假定等方差
8.12
44.87
0.00
1.80
0.22
H
假定等方差
0.67
0.42
9.47
48.00
0.01
1.97
0.21
不假定等方差
9.74
44.65
0.00
1.97
0.20
I
假定等方差
2.60
0.11
6.80
48.00
0.01
1.37
0.20
不假定等方差
6.98
44.36
0.00
1.37
0.20
J
假定等方差
0.02
0.88
7.39
48.00
0.01
1.78
0.24
不假定等方差
7.27
38.60
0.00
1. 提出原假设
H0:β1=β2=β3=β4=β5=β6=β7=β8=β9=0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中进行F检验的统计意义
进行F检验的目的在于确定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时采用总体方差相等的方法还是总体方差不相等的方法
2. 进行统计判断
A——财务管理水平:因为0.21>0.05,接受原假设,假设方差相等,又因为0.03<0.05,拒绝原假设,差异显著。
B——学习财务管理的动力:因为0.35>0.05,接受原假设,假设方差相等,又因为0.95>0.05,接受原假设,差异不显著。
C——对老师项目考核要求的了解程度:因为0.17>0.05,接受原假设,假设方差相等,又因为0.53>0.05,接受原假设,差异不显著。
D——对待项目考核的认真程度:因为0.4>0.05,接受原假设,假设方差相等,又因为0.95>0.05,接受原假设,差异不显著。
E——课堂学习及任务展示的积极程度:因为0.80>0.05,接受原假设,假设方差相等,又因为0.88>0.05,接受原假设,差异不显著。
F——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以前提高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28 03: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