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488贴子:1,148,677

请高人释疑。关于贵大患若身,意思就应该是重视大患就像身体一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高人释疑。关于贵大患若身,意思就应该是重视大患就像身体一样。请问大患指什么?身在这个语境里是身体的意思吗?另外,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译为我有忧患是因为有我,没有我了,我就没我忧患了。这么理解这句话就是废话啊。删掉也不影响意思。再后面,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翻译为,象重视身体一样重视天下,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那么怎么重视天下,就像大患若身吗?无为呢?自然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5-23 19:56回复
    “大患”不是我们现在的“大的患”,而是“大了就会有患”。“贵大患”是说“原来的‘贵’因为‘大’了所以就有了‘患’”。“若”就是“好像”、“几乎是”。“贵大患若身”就是在讲述“身”的由来,也讲述了从“贵”到“大”就会有“患”,而且“身”就包含了“患”。
    所有事物都有个“身”、本身,所有的“身”都会有“患”、隐患,所有的“身”都是由“贵”开始、并且一直在发展(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5-23 20:26
    回复
      僅供參考:
      如果,「有身」是指
      有身體(生命),那麼,
      有身體(生命)的“大患” 是什麼?
      這個“大患” 就是 ~>
      “把寵辱當作身體的大病 那樣重視、
      那樣在乎” ~>即 「有身」
      「無身」~> 沒有把寵辱當作身體的
      大病 那樣重視、那樣在乎。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23 20:31
      收起回复
        通行本很多解释都是糊弄人的,经不起推敲。


        IP属地:山西4楼2020-05-23 20:45
        收起回复
          “道”就是所有事、物的生、老、病、死的发展变化经过,也就是一个“通道”。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5-23 20:51
          回复
            感谢释疑,很有启发,贵和大,身和患,对立统一,原来看这段看的憋气,哈哈。暂时这章还没完全理清楚,还得琢磨琢磨。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5-23 20:56
            回复
              唯吾“有”身、及吾“无”身。
              要注意这里的“有”与“无”,不是我们现在的“有没有”的意思啊,因为“有生于无”。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5-23 21:10
              收起回复
                这章主要讲的是得失会让人心波动。有个词叫:公而忘私,私就是自身。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5-24 13:54
                收起回复
                  心态波动的根源是得失心。得失的根源是有身。宠辱是从身的得失扩展出的得失。看待宠辱得失,就好像作用于自己身体一样,看的很重。
                  实际上,宠辱,亏损盈利,并没真正作用自己的身体,亏了也少不了一斤肉,赚了也得了也长不了一斤肉。真正作用于的是欲望,亏了自己的欲望满足不了,赚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然后欲望膨胀。心态波动的得失心其实是欲望的得失心。
                  当没有欲望时候,就没有了得失心。人不可能没有欲望,所以必须在欲望得失之间把握住平衡。哪些欲望是必须看重的,哪些是可以忽视的?满足多少即可?之外的欲望,得之我幸,失之为常。
                  对我来说,身体是基本盘,自己身体才是必须看重的,身体外的得失,是可以忽略的得失。老子是写给统治者的,所以他由贵大患若身的解释,推导出以天下得失为自身得失,公而忘身,这样的人可以统治天下。(缅怀下革命先烈)。老子把得失心范围扩展,我把得失心范围缩小,都是一个根源,两种方法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忘身是出发点。
                  同样一套动作,打苍蝇,随意;打狼,规范;打老虎,凝滞。为什么,得失心影响执行。得失心太轻太重,方法不能正常发挥。就像人能踩死蟑螂,但是很多人却被蟑螂吓的乱窜。对于交易者来说,盈利亏损产生的心态问题,实际是欲望的得失问题。老手不会关注欲望得失,只会关注自己的交易策略规则是否遵循,是否值得遵循,这也是种忘身。
                  对生活来说,要专注于事,而不是专注于自身。比如运动时候,时刻想着好累,好吃力,很快就难以坚持。如果只关注运动过程中自己动作是否做到位,或者纯客观的观察运动的作用,忘掉自身,容易坚持。
                  很多成功学书,煽动欲望,让人把关注点引向得失,把人引向歧途来获利。而实际上,我们应该关注工作学习本身带给自己的乐趣。在工作中,忘掉自己,是工作最大的快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5-24 15:45
                  回复
                    君子务本,受教了。我悟到了这段说的是对待得失,宠和辱是自己对待外界作用的一个反应,所以有感于感到受辱和受宠都是道德不够,要自我感知而心惊。但还没想清楚如何面对得失关系,没联系到欲望,还是您说的最透彻。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5-24 16:00
                    回复
                      回复楼主; 摸爬滚打的石头; '' 贵大患若身'' 是君子务本, 看这位 患得大病一身的
                      君子被珍断为全身都是什么病!并记录在病历上,以托天下。


                      IP属地:宁夏13楼2020-05-25 21:31
                      收起回复
                        受宠和受侮都会感到担惊受怕,就像得了大病一样痛苦。为什么受宠和受侮都会感到担惊受怕呢?宠是至上而下的,受宠就会担心失宠,失宠就会担惊受怕,这就是受宠和受侮都会感到担惊受怕。
                        为什么受宠和受辱会像得了大病一样痛苦呢?我们之所以感觉像得了大病一样痛苦,是因为我们有私心,我们认为受宠会带来利益,受辱会失去利益。如果我们没有私心,那我们还会感到像得了大病一样痛苦吗?
                        所以,把天下人利益当作自己利益的人,天下可以寄望于他;爱护天下人像爱护自己一样的人,天下可以托付给他。
                        本章老子接上一章从受宠和受侮的角度论述“无私”。受宠和受辱是两种不同待遇,一个是赞扬,一个是侮辱。在老子眼里,受宠和受辱都是一样的,都会让人担惊受怕。宠辱若惊就是因为有私心,只有“无私”的人才有资格以德治理天下。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5-25 22:06
                        收起回复
                          呵呵,多多少少在说些嘛?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0-05-26 14: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