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吧 关注:4,486贴子:9,526
  • 16回复贴,共1

【插图展示】古典晚期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插图展示范围约为公元3~7世纪(偶有追溯2世纪或展望8世纪的内容),以鱼鹰社插图为主,其它出版社的优秀插图为辅,我会尽量标明插图出处及相关描述,以方便大家查阅
由于百度无法编辑旧贴,本贴插图无法按历史年代排序,只能按出版顺序贴图。然而,这类排序也有它的好处,可以一窥数十年来复原工作的发展历程


IP属地:广东1楼2020-06-30 16:43回复
    塞维鲁统治时期,罗马城禁卫军团大本营
    1. 穿着便衣的禁卫百夫长
    2. 执勤中的禁卫士兵

    公元312年,罗马城外,米尔维安桥
    1. 禁卫士兵
    2. 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
    3. 禁卫军官

    出处:Osprey - Elite 050 - The Praetorian Guard
    作者:Boris Rankov(文),Richard Hook(图)
    在这些早期的复原图中,可以看到当时对晚期罗马脊盔(Ridge helmet)的认识还在初步阶段,复原出来的造型更像是浑然一体,护颊组件的表现并不明显,鳞甲的甲片也偏大
    ------------------------------------------ 华 丽 的 分 割 线 ------------------------------------------
    公元4世纪中期,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凯旋庆典
    1. 镀金战车上的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
    2. 西徐亚军团的铁甲骑兵(Scythae有1支分队在东部中央军团服役,很可能是当年四帝共治时期的朱庇特第1军团,公元4-5世纪驻守多瑙河南岸西徐亚行省,也有可能是驻守叙利亚的西徐亚/斯基泰第4军团)
    3. 角盔辅助团的卫兵(Cornuti很可能由莱茵河防线的法兰克盟友组成,也可能是指高卢的Carnuti部族,隶属于最早的一批中央辅助军团,即Auxiliae Palatinae,为君士坦提乌斯、君士坦丁父子经营高卢及不列颠期间所组建)

    公元5世纪初,西部的瓦解
    1. 罗马权贵的私人护卫(Bucellarii意为“吃粑者”,可以理解为吃私粮的人,最初在3-4世纪指权贵或庄主自行招募来看家护院的卫兵,他们在战场上同样承担护主的责任,因此在5世纪也被用来指代罗马权贵的私人武装,如平西王埃提乌斯的匈人卫队、西太后加拉·普拉西提阿的哥特卫队 - Placidi Valentiniani Felices、东帝利奥的伊索里亚卫队 - Excubitores,由于责任重大,这些士兵的条件往往比正规军团优渥,在5-7世纪甚至构成了野战军团的主力)
    2. 边防军团士兵
    3. 东方小射手团的铁甲骑兵(Sagittarii Iuniores Orientales,隶属于东部中央军团)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的军队
    1. 色雷斯骑兵,隶属于雄狮具装团(Leones clibanarii或Leontoclibanarii,见载于公元5世纪末-6世纪埃及纸莎草文献的一支部队)
    2. 宫廷近卫步兵,盾徽灵感来自拉文纳圣维塔莱教堂的马赛克镶嵌画“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3. 辅助团步兵,隶属于狄奥多西幸运团(Felices Theodosiani,5世纪初隶属于东部中央军团的一支辅助团,在公元6世纪的一份意大利纸莎草文献中,也提到了Numreus Felicium Theodosiacum)

    公元5-6世纪,叙利亚与伽珊王国
    1. 伽珊贵族
    2. 伽珊部落武士
    3. 安条克的叙利亚贵族

    7世纪的拜占庭军队
    1. 武装步兵
    2. 武装骑兵
    3. 贵族军官

    骑兵头盔参考的是7世纪大卫银盘(David Silver Plates)上的士兵形象,作者在绘制复原图时,对造型作了不少调整,与原版出入很大,见下图:
    大卫银盘上的士兵形象,可以看到他们的头盔更接近古典时代的阿提卡式头盔(Attic)

    此外还有兽面盾鍚,可能是受到波斯邻居的影响
    无独有偶,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的罗马浮雕中,也能发现不少这仿古式头盔,见下图:

    晚期罗马头盔是否真的在形式上存在复古风潮?还是当时的艺术家有意进行的艺术加工?这还有待商榷,毕竟尚未有实物出土以作佐证;有种说法是大卫银盘的士兵所戴的“仿古头盔”其实是护盔皮套,上述鱼鹰复原图正是采纳了这一说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能留下实物
    公元7-8世纪,拜占庭的“黑暗年代”
    1. 安纳托利亚东部农民
    2. 叙利亚雅各派隐修院长
    3. 亚美尼亚贵族

    出处:Osprey - Men-at-Arms 247 - Romano-Byzantine Armies, 4th–9th Centuries
    作者:David Nicolle(文),Angus McBride(图)


    IP属地:广东2楼2020-06-30 16:49
    回复
      2025-07-29 23:08: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东罗马的仿古头盔,再补2张图:
      公元6世纪的东罗马银盘,俄罗斯圣彼得堡某修道院藏品,描绘的是特洛伊战争题材,仿古头盔和拜占庭早期的锁子甲同时出现

      古希腊阿提卡式青铜盔

      ------------------------------------------ 华 丽 的 分 割 线 ------------------------------------------
      公元3世纪,赫丘力军团士兵
      1. 椭圆盾(Scutum),背面设有挂架,以便携带铅镖(Plumbatae,又称“战神之矢” - Martio-barbuli)
      2. 椭圆盾的侧面结构展示,曲面设计更能抵消敌方的攻击,中间的金属盾鍚既提供了支撑架,又能为手部提供更好的防护
      3. Spiculum,罗马晚期的一种标枪
      在共治之初,正皇帝戴克里先自称罗马主神后裔,副皇帝马克西米安自称大力神后裔,此后东、西部的奥古斯都和凯撒都从伊利里亚招募骁勇之士,各自组建了嫡系精锐:“朱庇特军团”(Legio Ioviani)和“赫丘力军团”(Legio Herculiani)

      公元4世纪初,征兵

      公元4世纪,射术训练

      公元4世纪,行军中的罗马军团士兵,使用驴和牛车驮载辎重

      头盔的演变
      1. 公元2世纪中期~3世纪的款式,系高卢式头盔的延伸
      2a. 罗马拼接盔(Spangenhelm),实物出土于埃及,年代为公元6世纪。在加勒里乌斯凯旋门的浮雕上有类似形状的头盔,这是公元4世纪存在的证据;但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款头盔是4-5世纪盛行的几款盔型的融合,只有下半部分(包括护鼻、护颊、护颈)类似4世纪的脊盔(Ridge helmet),上半部分为拼接盔(Spangenhelm)和带条盔(Bandhelm)的结合,而这两种头盔都是5世纪才盛行的款式,因而保守认为是5世纪末-6世纪才出现
      2b, 3a, 3b. 罗马脊盔(Ridge helmet)的几种款式,盛行于公元4~5世纪,特点是头盔中间有一道明显的脊骨,两侧通常由2片(或4片)瓣组成。现存最早的脊盔实物,是出土于罗马-波斯边境城市Dura-Europos的3世纪波斯脊盔,由此认为脊盔源于波斯
      2c, 2d. 拼接盔(Spangenhelm),2c为公元7-8世纪东罗马士兵的流行款式,2d实物属于6世纪西部蛮族权贵,如法兰克和东哥特,做工十分精良,外部镀金且雕刻细节丰富,内部盔瓣镀银,有说法认为这类头盔是东部的馈赠
      4. 东罗马“阿提卡式”头盔,见于公元6世纪埃及浮雕

      加勒里乌斯凯旋门上的拼接盔

      Dura-Europos的3世纪波斯脊盔

      6世纪埃及浮雕,从盾徽及相关记载来看,很可能是马其顿第5军团(Legio V Macedonia)


      IP属地:广东3楼2020-06-30 18:15
      回复
        公元4世纪,中央辅助团(Auxilia Palatina)士兵
        1. 重步兵
        2. 轻步兵

        公元357年,莱茵河边境的特殊行动,罗马士兵渡过莱茵河,对蛮族部落实施报复性劫掠

        公元357年,斯特拉斯堡会战,近战前双方互投标枪

        鱼鹰这张插图罕见地还原了晚期军团步兵的战术:前后各设两列重步兵(身着锁子甲),保护行伍中央的轻步兵,轻步兵则对敌军实施远程打击,支援重步兵作战
        战锤杂志中的插图,因篇幅所限而大规模缩减了人数,但对于晚期罗马军团和日耳曼蛮族的战术展示得很到位,当然这还得归功于阿米安(Ammianus Marcellinus),正是这位亲历者为后世留下这么专业而详尽的记载

        百人队的指挥官称为百夫长(Centenarius),两支百人队(Centuria)组成一支军团大队(Ordo),因此,军团大队的指挥官称为两百夫长(Ducenarius)。每支中央辅助团步兵(Auxilia palatina)的规模为500-600人,由3支军团大队(5-6支百人队)组成;而每支中央军团步兵(Legio palatina)或野战军团步兵(Legio comitatenses)的规模为1000-1200人,由6支军团大队(10-12支百人队)组成。每10人中有2人负责后勤,因此每支百人队的实际战斗人数为80人,通常由40名重步兵和40名轻步兵组成,皆佩剑(Spatha)持盾(Scuta)。
        在战斗中,身披铠甲的重步兵位于方阵的前排和后排,负责与敌人交战;轻装上阵的轻步兵位于方阵中央,使用各类标枪(如Lancea、Veruta、Plumbata / Martio-barbulus),辅以远程打击。军团步兵可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阵型,排成4行、8行、16行不等,轻步兵亦可脱离方阵行动。
        军团步弓手(Sagittarii)位于一线步兵方阵后方,旨在重步兵与敌军短兵交接前,对敌军实施远程打击。步弓手后方部署其他的军团步兵,位居二线,随时支援一线步兵。
        部署在两翼的骑兵由300人规模的骑兵分队(Vexillationes)组成,各小队以48骑为单位,在战斗中,排成4-10行不等。左翼是轻骑兵,通常统称为摩尔骑兵(Equites Mauri)、伊利里亚或达尔马提亚骑兵(Equites Illyriciani / Dalmatae);右翼是重骑兵,包括传统的铁甲骑兵(Equites catafractarii,音译自古希腊语Kataphraktoi)和效仿波斯贵族作战方式的具装骑兵(Equites clibanarii,音译自中古波斯语Grivbanvar)

        阿勒曼右翼利用地形优势,潜伏在丛林中实施突袭;中军的日耳曼武士以战团为单位,组成多个楔形方阵,旨在突破对方的盾墙,发挥步兵优势;左翼是为数不多的步骑混合阵型,在骑兵的掩护之下,敌军无从发现步兵的存在,接敌近战时,步骑混合的战术往往令敌方措手不及
        公元5世纪,不列颠撒克逊海防军营的日常

        远程兵器
        1. 复合型反曲弓(成分:红 - 骨质,黄 - 木质,黑 - 肌腱)
        2. 弩
        3a. 矛(lancea)
        3b. 标枪(veruta)
        3c. 铜顶刺头
        4. 铅镖
        5. 投石索

        公元451年,血战后的摩里亚平原(Campus Mauriacus,即沙隆会战)

        公元5-6世纪,东罗马士兵,隶属于马其顿第5军团(Legio V Macedonia),根据上述6世纪埃及浮雕复原
        1. 军鞋示意图
        2. 鳞甲(lorica squamata)
        3. 札甲
        马其顿第5军团自共和时代晚期创建,在公元4世纪末的记载中,该军团有一支分队在东方野战军统领麾下中服役,其盾徽为一朵花;其余军团士兵作为边防军驻守多瑙河防线,其中一部分被抽调到埃及戍边,直至阿拉伯占领埃及才永远消失在历史记载中。因此,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传奇部队,马其顿第5军团是复原图和游戏作品中的常客

        另一本杂志的插图:公元5世纪的马其顿第5军团士兵及其装备

        出处:Osprey - Warrior 009 - Late Roman Infantryman, 236–565 AD
        作者:Simon MacDowall (文),Christa Hook(图)


        IP属地:广东4楼2020-06-30 19:39
        收起回复
          公元3世纪,伊利里亚士兵

          1. 伊利里亚诸行省地处多瑙河前线,自公元3世纪以来,该地成为罗马军团的重要兵源地,从伊利里亚招募的骑兵(equites Illyricani)通常组成轻骑兵,担任巡逻、侦察、掩护等职责。士兵携带大盾进行防护,一般分为正圆盾和椭圆盾。如图所绘椭圆盾,是基于罗马-波斯边境城市Dura-Europos遗址发掘的盾牌复原,其尺寸为:长1.1米,宽0.9米。盾牌内部由多快厚木板拼接而成,外部包裹兽皮(图中1a所示),盾牌正面的图案基于《百官志》(Notitia Dignitatum)记载的达尔马提亚骑兵(equites Dalmatae,Dalmatia是伊利里亚地区的行省之一)的盾徽复原,盾牌背面同样绘制彩图(图中1b所示);盾牌中心是一块金属盾鍚,为手柄提供更佳防护
          2. 在实战中,伊利里亚骑兵能充分发挥机动优势,使用标枪对敌军实施远程打击,标枪通常存放在马鞍旁的皮囊中
          3. 通过现存碑文得知,伊利里亚旗手携带鱼龙旗(draco),这种军旗源于萨尔马特游牧部族(Sarmatians),鱼龙旗随着这些东伊朗游牧加入辅助部队而引入罗马,后被罗马军团广泛采纳
          4. 轻型锁子甲能为伊利里亚骑兵提供一定程度上的防护,同时不影响机动性;在任务相对安全时,士兵会脱下锁子甲,将其捆起来置于马鞍后方
          5. 在古典晚期,罗马人流行穿宽松型长袖衬衣(tunica),肩部和下摆搭配有华丽的刺绣图案,如图所绘正圆花绣,是基于埃及晚期古典织物复原的
          6. 尽管3世纪罗马军团的头盔是对2世纪的继承和延伸(如图所示),但由于受到北岸的萨尔马特游牧部族影响,多瑙河边境诸省流行使用早期的简易型拼接盔(spangenhelm,如图中士兵所戴)
          公元3世纪,侦察骑兵

          两名士兵都穿着宽松的长袖衬衣(tunica),款式大同小异,服色和装饰也因个人喜好而不同;其中一名士兵戴着潘诺尼亚式平顶皮革帽,这也是3-5世纪的流行服饰,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佩戴者无贵贱之分
          斥候部队是罗马军团的耳目,他们以分队(vexillatio)为单位,负责刺探敌情、勘察路线、选取扎营地、寻找渡河口、搜索食物和水源等,同时还要为大军提供掩护,以及确保不被敌方斥候发现,必要时对敌方斥候进行拦截
          战马装备

          与当代战马相比,罗马军团战马的体型较小,高仅1.3~1.5米。即使是古典著作提到的“高头大马”,如帕提亚人、萨尔马特人及匈人的马匹,也不过1.55米左右,这以当代的标准衡量,只算中等体型
          1. 尽管在行军途中,罗马军团有专门的车马来运送辎重,但骑兵通常需要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如图中1所绘,这匹战马负担了一名骑兵的所有必需品:盾牌、标枪、水壶、炊具、口粮,以及斗篷(捆起来塞在马鞍后方);此外还需搭载一名披坚执锐的士兵。因此,在漫长的行军途中,战马牺牲了机动优势,凭耐力长时间负重前行
          2. 在战场上,一个微小失误往往招致生命危险。因此,要想完全驯服坐骑,骑兵需要借助口衔的帮助(如图2a所示,根据Newstead文物复原,口衔是马辔的重要部件);当骑手后拉缰绳,口衔将对马的上颚造成损伤(如图2b所示),这在今天看来是残忍的。但在混战中,骑手右手忙于挥砍,仅左手在持盾防护的同时操纵缰绳,为使战马临危不乱,这种伤害是必要的,此外也有一种更舒适的口衔(如图3所示)
          3. 尽管罗马骑手未能配备马镫,但经过精心设计的马鞍,也能为骑兵提供较稳定的座位,方便他们在马背上投掷标枪、挥剑杀敌。在早些时候,木制马鞍(如图4所示)前后共有四个角凸起,这些角均外包一层铜,再依次覆盖软棉及兽皮,保证了骑乘者的舒适和稳定,有时也用于悬挂物件。到了公元5世纪,也许是受到了匈人等游牧民族的影响,罗马军团又引进了一种新型马鞍(如图5所示)
          4. 在初期,战马很少钉上马蹄铁,罗马人避免让马匹长时间在道路上行走,以免损伤马蹄。在行军途中,轻骑兵通常穿行于乡间小道,游走于队伍的四周,为大部队提供掩护;毋需执行侦察任务的骑兵,则行走于大道两侧,避免长期在坚硬的路面跋涉。但在必要的时候,罗马人会为战马穿上特制的金属护蹄(如图6所示),一旦任务完成即将其卸下。至少在4世纪初,这类护蹄还是稀罕之物。此外,罗马人还会使用一种工具(如图7所示),用于清洁马蹄
          精选骑兵(Equites stablesiani,“stablesia”意为“马厩”)

          如图1所示,这是一名公元4世纪的资深骑兵,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通过掠夺战利品、接受赏赐、出资购买等方式,拼凑出一套优秀的甲胄。他的镀金头盔是基于荷兰Derune出土的脊盔(ridge helmet)复原的,盔上还铭刻了“STABLESIA VI”,表明了头盔主人的身份:第6精选骑兵团的一员。与头盔一同出土的还有公元319年的钱币,因此这批文物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上半叶
          1a~1b. 士兵的佩剑,被称为“spatha”
          2. 皮制紧身凉鞋,脚跟搭配马刺,是这个时期最常见的骑兵鞋类
          3. 由于日耳曼地区的气候较冷,当地士兵往往会穿上毛袜或连袜裤
          4.一件上等的长袖衬衣,通常由毛料和亚麻混合面料编制而成,带有宽松而及膝的下摆,
          4a. 有些华丽刺绣图案与长袖衬衣(tunica)并非一体,它们被缝合在衣物的上特定位置,待衣物破旧了又可以拆下来缝到新衣物上,循环使用
          5. Berksovo出土的脊盔(ridge helmet),系公元4~5世纪最常见的罗马头盔款式,头盔中间有一道脊骨,两侧由2片瓣组成,很可能是源于波斯
          6. Der-el-Medinah出土的拼接盔(spangenhelm),盔顶由宽铁带连接数片铁瓣,这种设计源于萨尔马特游牧;见于公元3世纪末的加勒里乌斯(Galerius)凯旋门上的雕塑,后来又演变出了多种款式
          公元312年,米尔维安桥(Milvian Bridge)会战,追歼溃军的骑兵

          本图基于君士坦丁凯旋门上的浮雕复原,展现了君士坦丁的重骑兵在骑射手的协同下,对马克森提乌斯(Maxentius)的禁卫军团步兵赶尽杀绝,疲于奔命的步兵又惨遭浮桥崩塌,纷纷落入台伯河。军团骑兵的任务是协同步兵作战,它们通常被部署在大部队的两翼,负责击溃敌军的骑兵;倘若敌军两翼的骑兵溃散,骑兵也会尝试冲击步兵,但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直面冲向步兵方阵,而是待步兵溃不成军时再围追堵截,充分发挥骑兵对步兵的单兵作战优势
          公元357年,斯特拉斯堡(Argentoratum)会战,战斗中的铁甲骑兵(catafractarii)

          图中所绘铁甲骑兵的装备,体现了萨尔马特游牧的影响:头戴拼接盔(spangenhelm),身披鳞甲,使用长柄骑枪(contus,需双手持枪作战,不携带护盾)冲锋陷阵,仅少数战马披挂护甲。在阿米安的著作中,铁甲骑兵(catafractarii)和具装骑兵(clibanarii)都被用来指代罗马军团的重骑兵,其中铁甲骑兵(catafractarii)更多地被用来指代西部(尤其是高卢)野战军团的重骑兵——据《百官志》(Notitia Dignitatum)记载,5世纪东部仅有一支铁甲骑兵(catafractarii)部队,其余皆在西部,东部这支部队很可能自公元361年开始(随尤里安东征)就永久留在了东部
          公元357年,罗马城举行凯旋盛典(即2楼第3张图所说的庆典),行进中的具装骑兵(clibanarii)

          罗马效仿波斯重骑兵(grivbanvar)组建了具装骑兵(clibanarii),图中所绘的早期具装骑兵形象,基于罗马-波斯边境Dura-Europos遗址的安息末期骑兵壁画及波斯脊盔文物复原
          公元5世纪,意大利,寄居民宅的野战军团士兵

          有戍守边境的军团士兵不同,负责野战任务的军团士兵没有固定的军营。在作战期间,野战军团士兵住在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中;而在平时,他们寄宿在寻常百姓家中,原则上屋主需腾出三分之一的空间供士兵居住。
          但许多证据表明,士兵常常得寸进尺,向屋主索要食物、家什、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甚至要求使用浴室。在公元4~6世纪,罗马政府曾颁布一系列法规,明令禁止士兵提出额外要求(拉丁语称之为“salgamum”),公元340年的一项法令指出,额外物资应由屋主自愿提供。但可想而知,对士兵而言,让屋主“心甘情愿”提供物资,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情。在公元503~505年的埃德萨(Edessa),罗马士兵反客为主,将屋主赶出家门,甚至动手殴打对方,强占对方的衣物、柴、油、盐等。
          自塞维鲁(Spetimus Serverus)以来,帝国不再禁止军团士兵在服役期间结婚,后来更进一步放宽,允许他们携家带口住在一起。如图所绘,金发的是一对日耳曼裔夫妇,丈夫隶属于意大利中央军团,他们正在抢夺意大利屋主的食物。在晚期罗马军团中,日耳曼士兵并不罕见,而语言、习俗和宗教上的隔阂,更进一步加深了房东和房客之间的矛盾。
          公元533年,阿非利加,军旅生活

          如今,更灵活和休闲的生活方式,取代了早期对安营扎寨的严酷要求。当罗马军团踏上敌方领土,原则上需要步步为营,但实际上通常没有这个必要。据《战略》(Strategiokon)的要求,即使大军只驻扎一天,也得建造军营。但这项要求是否被贯彻实行,还很难说。据普罗柯比(Prokopius)记载,在远征北非期间,罗马士兵喜欢将帐篷搭建在果树和市场的旁边,以便及时补充食物及日用品
          公元6世纪,医学治疗

          每支部队都配备的军医(medicus),确保士兵得到妥善治疗


          IP属地:广东6楼2020-07-14 00:15
          回复
            公元5~6世纪,单兵训练

            骑射手是晚期罗马军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类部队规模较小,士兵通常轻装上阵,执行突袭任务。到了公元5世纪,由于先后受到波斯人和匈人的影响,大部分罗马骑兵开始将弓箭纳为主武器
            到了公元6世纪,名将贝利撒留(Belisarius)东征西讨期间,罗马军团的骑兵大多数是由弓马娴熟的骑兵组成。与公元5世纪前的骑射手(equites sagittarii)不同,此时的骑射手(hippo-toxotai)不再是轻骑兵,他们个个披甲执锐,不仅善于远程突袭,也长于近战拼杀。被称为“Boukellarioi”的士兵(Bucellarii,罗马武将的私人武装或嫡系部队),就是这类训练有素的骑兵,持枪冲锋、挥剑拼杀、挽弓射箭,他们无一不精... 要想锻炼出这样的全能武士,必须采用密集型单兵训练,通过《战略》(Strategiokon)的记载,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在策马奔腾之时,士兵应迅速射出一两根箭,并将弓收入囊中,再从背部取下长枪进行冲锋。收弓入囊则双手持枪,冲锋结束再引弓射箭... ”,如此反复训练,使士兵同时掌握骑术和马背作战技能
            而训练不足的士兵,要么选择专精骑射,要么选择持矛步战。在这个时期,持矛步兵主要由蛮族盟友(foederati,以服兵役为条件,在帝国境内获得定居地)提供兵源
            公元6世纪,骑射手

            在公元6世纪,精于骑射、披坚执锐的骑射手构成了罗马军团的主力。图中的骑手,是根据同时期埃及雕塑复原的骑射手:配备弓矢和宝剑(未携带长枪和盾牌),头戴装饰羽毛的阿提卡式盔(Attic),身披鳞甲,衬皮革裙(pteruges,意为“羽毛”,指希腊/罗马盔甲肩部及下摆开口处延伸而出的带状内衬,材料通常为皮革或棉质,为肩膀及大腿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同时不失美观)。阿提卡式盔(Attic)在4世纪绘画中很常见,但至今未有出土实物作为佐证。也许在希腊文化盛行的帝国东部,希腊式的头盔此时还未曾式微
            图中下马的骑手,是意大利之后的罗马骑射手形象,从东哥特人处掠夺而来的财富,不仅充盈了他的腰包,还丰富了他的装备。他头戴意大利制造的拼接盔(spangenhelm),内穿新式衬衣和长裤。这种宽筒长裤是最受6世纪士兵欢迎的款式,可能是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响,比起传统的毛织套袜裤,穿宽筒长裤更适合在炎热地带作战。他的斗篷和身甲不太合身,但毫无疑问,他会尽快找到合适尺寸的换上。虽然骑射手的首要任务是远程打击,但在必要时候也得近战杀敌,因此这名士兵也配备了小圆盾,以便御敌
            出处:Osprey - Warrior 015 - Late Roman Cavalryman, 236–565 AD
            作者:Simon MacDowall (文),Christa Hook(图)
            ------------------------------------------ 华 丽 的 分 割 线 ------------------------------------------
            晚期罗马的不列颠驻军
            1. 公元400年,罗马骑兵军官
            2. 公元400年,罗马骑兵
            3. 公元4世纪,撒克逊海防舰队水手
            4. 公元5世纪初,罗马步兵的下级军官

            Richard Hook绘制的不列颠野战军团士兵装备,包括盔(脊盔、拼接盔)、甲(札甲、锁子甲、鳞甲)、剑、标枪(lancea、veruta、plumbata)、军旗(鱼龙旗)等,盾牌基于《百官志》(Notitia Dignatatum)记载的不列颠第2军团(Secunda Britannica)的标志复原

            后罗马时代的不列颠士兵
            1. 公元6世纪,罗马化不列颠民兵
            2. 公元6世纪,北不列颠骑手
            3. 公元5~6世纪,威尔士部落武士

            盎格鲁-撒克逊武士
            1. 公元7世纪,盎格鲁王
            2. 公元7世纪,默西亚武士
            3. 公元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武士

            凯尔特部落武士
            1. 公元8~9世纪,皮克特部落贵族
            2. 公元8世纪,皮克特部落/北不列颠猎手
            3. 公元7~8世纪,北皮克特部落酋长

            出处:Osprey - Men-at-Arms 154 - Arthur And The Anglo-Saxon Wars
            作者:David Nicolle PhD(文),Angus (图)
            ------------------------------------------ 华 丽 的 分 割 线 ------------------------------------------
            元首新衣

            1. 塞维鲁家族的亚历山大(公元222~235年在位)
            据《罗马帝王纪》(Scriptores Historiae Augustae,又名Historia Augusta)记载,亚历山大生活简朴、道德高尚,拒绝穿戴昂贵的丝绸和紫衣;而在巡视军团时,这位元首穿着长裤、绑腿和靴子
            2. 卡拉卡拉(公元211~217年在位)
            “卡拉卡拉”(Caracalla)是塞维鲁(Septimus Severus)的长子马可·奥勒留·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的外号,因为他经常披着一件带兜帽的斗篷(Caracallus),这种斗篷在帝国北部边境的雕塑中很常见,比如哈德良长城上戴着兜帽的神祇。此外,据狄奥(Dio Cassius)的记载,卡拉卡拉还喜好穿日耳曼的服饰
            3. 普罗布斯(公元276~282年在位)
            辛纳修斯(Synesius)记载了秃顶元首卡里努斯(Carinus)接见波斯使节,很可能是另有所指,即普罗布斯与萨珊王白赫兰二世谈和。当然也有可能是指伽卢斯(Carus,公元282~283年在位),因为在这三位元首的钱币中,只有伽卢斯被称为“秃头”。图中,普罗布斯穿着“常见的红色羊毛”衣(辛纳修斯的描述),他的左手拿着一顶潘诺尼亚式皮帽(晚期罗马艺术作品中常见的平顶帽)
            移风易俗

            1. 公元3世纪初,日耳曼斥候
            这名斥候可以追溯到公元213年(当时卡拉卡拉正在征讨阿勒曼人),他的皮革斗篷、锥形帽、绑腿和鞋子是基于丹麦Soggards Mose发现的文物复原的,而他的羊毛裤也是基于另一片丹麦沼泽发现的文物复原
            2. 公元3世纪,雷神山(Thorsberg),日耳曼武士
            这名日耳曼武士的服装基于1860年发掘的文物复原(位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雷神山),服装的主人是一位自由民,他的职业是罗马的雇佣军或辅助军。无论其身份为何,长筒衬衣、方形斗篷及长裤都是典型的日耳曼穿搭。经过最新的研究,可以确定:衬衣主体为红色,搭配紫色织物,斗篷双面均为蓝色,带袜的羊毛裤并未经过染色。此外,部分兵器无疑是罗马式
            3. 公元3世纪,帕尔米拉斥候
            这名轻骑兵基于叙利亚Dura-Europos遗址的壁画复原,穿着蓝色衬衣和红色长裤,帕尔米拉衬衣的下摆长度及膝,比大部分罗马衬衣要更宽
            军团戎装

            1. 公元193年,军团士兵
            据狄奥·卡修斯(Dio Cassius)的记载,公元193年,当塞维鲁(Septimus Severus)率领多瑙河军团进罗马城时,城内百姓被军团士兵的穿着吓了一跳——长筒衬衣搭配长裤明显是“蛮族”作风。公元203年落成的塞维鲁凯旋门上,仍雕刻着身披环片甲(lorica segmentata)、内穿传统罗马衬衣的士兵,图中的环片甲基于“纽斯特德式”(Newstead)环片甲复原,意大利式头盔是基于德国尼德默尔姆特(Niedermormter)的文物复原,这款头盔是罗马普及东方式脊盔(ridge helmet)前的一种流行款式
            2. 公元193年,禁卫士兵
            塞维鲁(Septimus Severus)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意大利本土的禁卫军团,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嫡系行省军团。为了表示羞辱,禁卫士兵面见元首时不得披坚执锐,只能穿着盔甲内衬(subarnilis,棉质或皮革内衬,穿在衬衣外、盔甲内,作用是缓冲盔甲的伤害,同时为肩部和下摆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护)
            3. 公元217年,长矛方阵步兵
            卡拉卡拉不仅发明或普及了带兜帽的斗篷,他还在罗马军团中做了一次异乎寻常的试验:为了东征帕提亚,卡这位元首仿照当年的亚历山大大帝,组建了一支马其顿长矛方阵步兵,规模达1万6千人。据狄奥(Dio Cassius)的记载,这支特殊的部队身披亚麻甲或皮革甲,作战兵器包括:马其顿方阵专用的超长矛、短枪以及罗马军团的剑。图中士兵的形象参考了突尼斯纳布勒(Nabeul)镶嵌画的两名士兵,因为这幅马赛克镶嵌画很可能就是参考卡拉卡拉的马其顿方阵步兵创作的


            IP属地:广东7楼2020-07-15 23:12
            回复
              以下插图出自新出版的《ELI 235 - 罗马重骑兵(下册)公元500年~1453年》,原名:Osprey Elite 235 Roman Heavy Cavalry (2) AD500 - 1453,文案作者:Raffaele D´Amato,插图作者:Andrey Negin,共8张

              1. 公元534年的吃粑骑兵(Boukellarios), 头顶金色拼接盔(spangenhelm),身穿扎甲(Lamellar),戴锁子甲手套,持叶状长矛
              2. 公元554年的野战军团统领(magister militum)的旗手(bandophoros),头顶拼接盔(spangenhelm)佩鬃饰,内穿锁子甲,外套鳞片胸甲(thorax folidotos),佩剑和小圆盾,紫色大旗上绣金色字体,表明军团统领的身份
              3. 公元575~600年的吃粑骑兵(Boukellarios),据莫里斯的记载,这个时期的重骑兵内穿全身锁子甲(上至脖颈,下至脚踝),套棉质或亚麻护肩,外套大衣(kaftan),头顶扎甲盔(lamellar),戴环片护手(cheiromanika),配备复合弓(toxarion),腰间悬挂箭囊(koukouron),手持长枪(kontarion或kaballarikon,枪管系皮带,方便悬挂),佩科林斯式剑(Corinthian-type spathion)


              IP属地:广东8楼2020-12-25 11:58
              回复

                左:公元623年,波斯战争期间的赫拉克琉斯(Herakleios)皇帝。据《波斯远征记》(Expeditio Persica)作者格鲁吉奥斯(Georgios of Pisidia)的记载,皇帝携弓(toxon),持长枪,佩剑和小圆盾(aspis)作战。头顶镀金扎甲盔(kassis,基于Stara Zagora实物复原),顶部配孔雀翎和紫色马鬃,护颊配紫色鬃饰,锁子甲护颈。内穿阿瓦尔式毛织及亚麻长宽衬衣(zostarion),这样即使在马背上,下摆也能覆盖膝盖。身甲提供三重防护(lorikion o zabe trimiton),金色锁子甲上套圆形鳞甲护肩(peritrachlion stroggylion)及斗篷(skaplion),手臂配紫色装饰(flammoulai)。灰色坐骑(adestraton)的马鞍由两部分构成,战马颈部和胸部提供阿瓦尔式毛织软甲防护
                右:擎天柱军团(Optomatoi,由定居小亚和色雷斯的希腊化哥特人组成的精锐部队)铁甲骑兵(Hippeus enoploos)。头顶华丽装饰的拼接盔(spangenhelm),基于高加索发掘的baldenheim式盔复原。身披锁子甲(zaba),手臂和腿部添加额外防护,波斯式铁手套是与萨珊交战后获得的战利品,大圆盾及其装饰基于Martinovka文物复原。根据《战略》(Strategikon)记载,这支精锐部队的战马配备马辔(psalion)和马镫(skalai,悬于马鞍),重要部位配备护鼻(prometopidion)、护颈(peritrakelion)和护胸(stetisterion)进行防护,下巴(koruphe)、前胸(antelinos)、后臀(opistelions)的缰绳上均配华丽鬃饰(touphai)

                1. 公元8世纪初,伊索里亚军团(Exkoubitoi,5世纪组建的宫廷卫队,由小亚南部的伊索里亚人组成)铁甲骑兵(kataphraktos)。头戴复合盔,前额配备护鼻,盔顶佩华丽羽饰。身穿肌肉甲(sidherotoraka),前胸饰有金狮头,手臂和下摆配备绿色皮条(pteruges)进行防护,腰系蹀躞带,悬挂宝剑(machaira)
                2. 公元8世纪初,保加利亚贵族(boyar)。穿戴及膝锁子甲、铁条拼接的头盔及护腿(podopsella)
                3. 公元801年,菁英军团(Hikanatoi,中央常备军团之一,是擅长近身肉搏的精锐重骑兵,由君士坦丁堡15岁以上的显贵子弟组成)骑兵(hippeus)。身披金色锁子甲,腰系罗马传统的皮条护裙(pteruges),配备可萨游牧风格的护肩、护腕(cheiropsella)和护腿(podopsella),携带长枪(kontos)和圆盾(skouto)作战


                IP属地:广东9楼2020-12-25 13:48
                回复
                  2025-07-29 23:02: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 公元880~900年,中央常备军团(Tàghmata)铁甲骑兵(kataphraktos)。据《战术》(Taktika,拜占庭兵书,作者为“智者”利奥四世皇帝)记载,中央常备军团的锁子甲(zaba)长至脚部,胸部和腰间紧系皮带,以分散锁子甲的重量,战马也同样受到保护;头顶锥形盔,配以蓝色羽饰(flamouliskia);携带圆盾(Aspis)、佩剑(spathion),手持带蓝色小旗(flamoula)的长枪(kontos)
                  2. 公元900~950年,地方军区部队(Themata)铁甲骑兵(kataphraktos)。根据《战术总集》(Sylloge Tacticorum,10世纪中期的拜占庭兵书)记载,军区重骑兵携带的超长枪(kontos)长达3.5米,枪头以下加小旗(flamoula),此外还携带圆盾(Aspis)和佩剑(spathion),马鞍旁悬挂钉锤(ravdion)。士兵身穿铁制、骨制或角制胸甲(klibania),环状结构(zoni)让人想到罗马传统的赫拉克勒斯绳结(nodus herculeus),这是军官身份的象征;头顶缠绕头巾(phakeolion),挂在鞍前的头盔由金属制成。他们使用羽毛或流苏装饰肩甲,佩戴护腕(cheiropsella)、护腿(podopsella,材质为铁质、木质或硬化皮质),手臂和下摆穿戴希腊罗马传统的条状护裙(pteryges),内衬生丝或棉质长袖袍

                  1. 公元10世纪,不朽军团(Athanatoi)铁甲骑兵(katáphraktos)或具装骑兵(klibanophoros)
                  不朽军团是约翰一世于公元970年组建的精锐重骑,中央常备军团(Tàghmata)之一。据福卡斯(Phokás)和欧拉诺斯(Ouranós)记载,铁甲骑兵(katáphraktoi)是军中装备最精良的士兵。结合巴尔干地区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对10世纪铁甲骑兵做出如下复原:士兵人均配备胸甲(klivánion),胸甲下方悬挂(κρεμάσματα)粗布(κουκολιον)或棉质(βαμβάκιον)制成的粗条护裙(κρεμάσματα);肩铠(méla)装饰鬃毛(flamouliskia),袖筒(manikia)延伸至肘部,肘部以下佩戴臂甲(mahikélia);佩戴头盔前缠绕软布头巾(phakeolion),并用库法字体在盾牌上铭文(根据10世纪卡帕多奇亚的湿壁画复原,应是时髦做法)
                  2. 仆役(Douloi)
                  每位精锐骑手身边至少跟着两名随从(被称为paides、pallikes或hypourgoi),负责照料起居和背负战甲,随从人数在马其顿王朝有所增加。图中两名仆役形象根据巴塞莱奥斯二世(Basileios II)画像(menologion)复原,身穿衬衣(kamision)、紧身裤(anaxyrida)和靴子(kampotouvia)
                  3. 披甲战马
                  图中马甲原型为今马其顿境内Strugosjata地区曾发掘出一套扎甲,甲片长达9.5厘米(3.7英寸),因此很可能是用来保护战马的。作为精锐重骑兵的坐骑,其头部、颈部、胸部和两侧均覆甲防护,并配上华丽的鬃饰(touphai)


                  IP属地:广东10楼2020-12-25 16:15
                  收起回复

                    1. 公元1000~1025年,铁甲骑兵(kataphraktos)。据尼基弗鲁斯·欧拉诺斯(Nicephorus Ouranos,巴塞莱奥斯二世时期的将军)的《战术》(Taktika)记载,此时的铁甲骑兵身披华丽长袍(epilorikion),头顶壶形盔(chapel de fer),锁甲覆面(kassidia avtaprosopa),携带复合弓和泪形盾(亦携带长枪,图中未展示),战马披硬化皮甲
                    2. 公元12世纪中期,马其顿地区的恩准制(pronoiarios,类似西欧采邑制)铁甲骑兵(kataphaktos)。该士兵身穿鳞甲(thorax pholidotos),携带泪形盾作战;头顶弗里吉亚式盔,锁甲(kassidia avtaprosopa)覆盖了整个面部,只露出双眼
                    3. 公元1180年,科尔松军区(Cherson,位于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重骑兵。这名士兵身穿复合的胸甲(klivanion 或lorikion),头顶锥形盔,盔底链接锁子甲,以保护侧面和颈部,携带希腊传统的圆盾(aspis),佩剑(spathion)

                    1. 公元1210~1250年,在尼西亚服役的钦察(Kipchak)佣兵。彼时钦察人一度与邻居库曼人组成部族联盟,但也有一部分武士为帝国而战。这些突厥游牧骑手曾作为骑射手和重骑兵,受雇于尼西亚的拉斯卡利斯王朝。图中展示了一种专门用来保护战马头部的护甲,被称作“chamfron”。马背上的佣兵头顶带铁面具的锥形盔,身着锁子胸甲(thorax folidotos)、铁手套(cheiropsella)和护腿(podopsella),携长枪(kontos)和弯刀(paramerion)作战
                    2. 公元1250年,尼西亚铁甲骑兵(kataphraktos)。这名骑士头顶华丽的金盔(kranos),身披镀金胸甲(sosanion),穿戴护腿(chalkotouba),战马身金属鳞甲。左手持剑(spathion),右手携带一面经过精心打造的金盾(aspis),右腿附近悬挂战锤(korrhinè)
                    3. 公元1260~1280年,马其顿的希腊权贵(archon)。这名骑手衣着豪奢而讲究,头顶缠希腊式头巾(phakeolion),脚穿华丽的金丝赤履(kampotouvia),身披可萨式(Kazakh)胸甲 - 其形制类似西欧的板甲衣(brigandine),肩部和下摆配备金色护裙(pteruges),青色斗篷边缘绣满了珍珠,绛红长袍(zoupa)布满了黄金装饰

                    1. 公元1351年,沃德纳(Vodena,位于马其顿地区)围城战中的铁甲骑兵(kataphraktos)。这名骑士头顶东方式铁盔,护颈下披着带护裙(pteruges)的胸甲(klibanion)。胸前的甲片(petalas )扎成花瓣状, 这种扎法是当时突厥和蒙古扎甲的典型样式。携带长枪(knotos)、剑(spathion)、战锤(korrhinè)、小圆盾、复合弓和箭囊
                    2. 公元1400年,希腊权贵(archon)麾下精锐的旗手(bandophoros)。这名骑手头顶铁盔(kranos),内衬带护颈,外披胸甲(thorax folidotos),箭囊上绣着双头鹰;手持一面青色大旗,旗上镶着金色的巴列奥略王潮(Palaiologean)双头鹰图案,中间绣着紫色狮头纹章
                    3. 公元1360年,特拉布宗地区的骑兵。这名骑兵身披鳞甲(chiton folidotos),头顶壶形盔(chapel de fer),锁甲覆面(kassidia avtaprosopa),手持长枪(knotos),战马披着硬化皮甲


                    IP属地:广东11楼2020-12-25 18:07
                    回复
                      @SIMIVS🐒 你好,楼主,请问你有没有鱼鹰社的完整版目录,最好是连新出版的都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2-25 18:36
                      收起回复
                        @SIMIVS🐒 你好,楼主,请问你有没有鱼鹰社的完整版目录,最好是连新出版的都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2-25 19:14
                        回复
                          @SIMIVS🐒 你好,楼主,请问你有没有鱼鹰社的完整版目录,最好是连新出版的都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2-25 19: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