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古钱币鉴赏:淳熙钱是南宋孝宗(赵眘)元年至十六年(1174—1189)铸造,币质为铜和铁,面值分为小平、折二和折三,钱文有真、篆、行、隶等体式,分为元宝和通宝两种。淳熙钱是南宋泉品的重要品种,从淳熙七年(1180)起,我国出现了首次按照年代排序的纪年钱(比欧洲早300多年),且钱文风格由对钱向单一的宋体文演变,所以,淳熙钱是宋代钱币铸造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我国古代钱币发展的重要分界线。南宋初年,建炎、绍兴、隆兴、乾道、淳熙等年号钱依然沿袭北宋钱的风格,铸行篆楷成对的“对钱”。自宋孝宗淳熙七年始,南宋(铜)钱的钱文不再使用篆书,只采用风格单一、整齐方正的宋体字,并开历代之先河,首创在钱背添加纪年数字,此后直至南宋末年的咸淳八年止,纪年钱铸行了近百年时间。纵观南宋各年号的纪年钱,计有小平88枚、折二87枚、折三3枚,共计178枚。在南宋各年号钱中,淳熙钱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它不仅是世界货币史上最早铸行的纪年钱,而且自北宋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对钱制度也在淳熙年消亡。可以说淳熙钱是对钱和纪年钱的分水岭,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不同一般的地位总体而言,淳熙铜钱字体变化相对简单,开宋体钱文之先河,钱文由真篆成对逐渐向规范化字体(宋体)嬗变。同时,淳熙钱也是宋代钱币书法艺术由黄金时代走向衰落的标志,自此以后,钱文渐趋单一、书风日下!深究其原因,则能反映出政治、经济(货币)和文化的关联性。南宋王朝坚守半壁江山,苟且偷安,与北宋时期的综合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从钱文风格变化上已可见端倪,此时文字风格从北宋的飘逸潇洒、风格多样、粗犷豪放、大气磅礴向纤细柔弱、循规蹈矩的单一程式过渡,不仅铸钱数量远少于北宋,铸钱质量也是江河日下,已逐渐呈现日暮西山态势。但是淳熙钱中也有少数版别颇具特色,值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