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觉得北洋新军在1900年已经规模巨大,六镇新军宣告成功,其实还差远呢。
虽说如果北洋六镇新军编练成功总兵力将会达到7万多人,而北洋新军所采用的是德国的西式训练法,每一个镇大约为12,500人,所以北洋六镇的新军将会达到75,000人,军队又分成炮兵、工程兵、步兵、骑兵等兵种,并且对不同的兵种实施专门的技能训练,根据不同的战场条件实施兵种协同作战,所以新军中不仅装备步枪,马枪等单兵轻武器。
还装备有57毫米以上火炮324门,无论是火炮还是轻武器,都采购自西方军事强国,为的是保证武器的质量和持续的活力,所以这7万多北洋新军如果能够出现在京津一带和当地的五万八国联军作战,就凭当时八国联军乱糟糟的样子一定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而如果北洋六镇在1900年已经成军,袁世凯很可能会反对东南互保,而选择支持慈禧和侵略者来一场血战。
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美好,因为北洋六镇新军在1900年的时候刚刚组建出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很多人印象不一样的是北洋新军在1900年只有1万人左右,还不到一个镇。
1900年3月,袁世凯奉命担任山东巡抚镇压当地的义和团,他将山东的旧军改编,定名为武卫军先锋队,让他所统帅的兵马实力大为增加,但是总兵力也就2万,与京津一带的八国联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
再加上与山东各地驻防,他手中能够调拨的军队就更少了。
所以,袁世凯只能维持山东一地的稳定,对京津冀一带的八国联军,无论他愿意与否,都没有能力与之战斗。
当然,袁世凯所在的山东地区紧邻京津,并且也是义和团运动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能够让这里避免八国联军的荼毒,除了袁世凯镇压当地的义和团运动,积极和列强斡旋之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毕竟他手底下还有2万精锐作为威慑,否则山东地区也很难独善其身了。
所以,在李鸿章去世之后,袁世凯不仅没有因为东南互保坐视京津地区失陷而遭到清廷的弹劾,反而接替了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被任命为练兵大臣。
因为,慈禧认为,在当时只有袁世凯手下的这支武卫军先锋队有能力威慑北方稳定局势,这等于是承认袁世凯北洋新军的编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所以在袁世凯平步青云的同时,他手下的军队又随袁世凯回到了小站,并以这支军队为基础编练新军。
由于总的负责人是北洋大臣袁世凯,所以军队开始被称为北洋新军。
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大清王朝担心战争波及到京津地区,加快了北洋新军的建设,让袁世凯将新新军扩容到6个镇。
八国联军之役5年后,袁世凯所练的北洋新军才正式扩张到7万多人,距离甲午战争也已经过去了10年之久。
所以,大清王朝最大的失误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没有下足够的力度编练新军,以至于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的时候无兵可用。
虽说如果北洋六镇新军编练成功总兵力将会达到7万多人,而北洋新军所采用的是德国的西式训练法,每一个镇大约为12,500人,所以北洋六镇的新军将会达到75,000人,军队又分成炮兵、工程兵、步兵、骑兵等兵种,并且对不同的兵种实施专门的技能训练,根据不同的战场条件实施兵种协同作战,所以新军中不仅装备步枪,马枪等单兵轻武器。
还装备有57毫米以上火炮324门,无论是火炮还是轻武器,都采购自西方军事强国,为的是保证武器的质量和持续的活力,所以这7万多北洋新军如果能够出现在京津一带和当地的五万八国联军作战,就凭当时八国联军乱糟糟的样子一定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而如果北洋六镇在1900年已经成军,袁世凯很可能会反对东南互保,而选择支持慈禧和侵略者来一场血战。
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美好,因为北洋六镇新军在1900年的时候刚刚组建出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很多人印象不一样的是北洋新军在1900年只有1万人左右,还不到一个镇。
1900年3月,袁世凯奉命担任山东巡抚镇压当地的义和团,他将山东的旧军改编,定名为武卫军先锋队,让他所统帅的兵马实力大为增加,但是总兵力也就2万,与京津一带的八国联军相比处于绝对的劣势。
再加上与山东各地驻防,他手中能够调拨的军队就更少了。
所以,袁世凯只能维持山东一地的稳定,对京津冀一带的八国联军,无论他愿意与否,都没有能力与之战斗。
当然,袁世凯所在的山东地区紧邻京津,并且也是义和团运动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能够让这里避免八国联军的荼毒,除了袁世凯镇压当地的义和团运动,积极和列强斡旋之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毕竟他手底下还有2万精锐作为威慑,否则山东地区也很难独善其身了。
所以,在李鸿章去世之后,袁世凯不仅没有因为东南互保坐视京津地区失陷而遭到清廷的弹劾,反而接替了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被任命为练兵大臣。
因为,慈禧认为,在当时只有袁世凯手下的这支武卫军先锋队有能力威慑北方稳定局势,这等于是承认袁世凯北洋新军的编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所以在袁世凯平步青云的同时,他手下的军队又随袁世凯回到了小站,并以这支军队为基础编练新军。
由于总的负责人是北洋大臣袁世凯,所以军队开始被称为北洋新军。
直到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大清王朝担心战争波及到京津地区,加快了北洋新军的建设,让袁世凯将新新军扩容到6个镇。
八国联军之役5年后,袁世凯所练的北洋新军才正式扩张到7万多人,距离甲午战争也已经过去了10年之久。
所以,大清王朝最大的失误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没有下足够的力度编练新军,以至于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的时候无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