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确认生物吧 关注:184,258贴子:1,053,859
  • 8回复贴,共1

浅谈恐龙灭绝原因的一般认识及“活恐龙”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非洲、美洲、大洋洲甚至北美洲的阿留申群岛的活恐龙问题一直是神秘动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尽管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有所降温,但是这些问题撑起了几个十年里的神秘动物考察行动,我们可以说活恐龙是神秘动物学里的“经典问题”。因为丰富的目击报告,加上各类媒体的加工与渲染,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相信恐龙尚未灭绝的神秘动物爱好者数量非常庞大。但是实际上综合目前的证据来看,我并不认可存在有任何一点的证据可以为恐龙幸存至今提供依据。所以至少现在,从科学一点的视角来看,活恐龙事件尽管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仍然不能因为感性的冲动就做出恐龙没有灭绝的判断。
一般认为除了鸟类(新鸟亚纲)以外的所有恐龙都在发生于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全部消亡了,这次灭绝也被称作“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恐龙大灭绝”。造成“恐龙大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解释,原因或许也不是单一的,直接原因有可能是超级灾难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气候的改变,而作为根本原因的超级灾难则有着更为繁复的解谜要点。
地质学考察发现在白垩纪和古近纪的地层之间有一层富含铱的黏土层,由于铱在陨石中的含量要高于在地壳中的含量,且在拉美的尤卡坦半岛(英语:The Yucatan Peninsula,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半岛)发现过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形成时间大约在6600万年前,美国物理学家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英语、西班牙语:Luis Walter Alvarez,196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综合了这些证据提出了关于陨石撞击地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灾难导致恐龙灭绝的“阿尔瓦雷茨假说”。这个假说也是人们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常规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恐龙的灭绝应该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并非在一天或几天内就使得地球上几乎所有物种都灭绝殆尽的历史瞬间,换言之,恐龙的消失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至此,可能会有人对恐龙的幸存抱有侥幸,但是倘若恐龙伟存至今,那么在白垩纪至今的地层中应该能够发现一些相对完整或占据一定数目的连续的恐龙化石才对,然而遗憾的是,除了偶尔在K-Pg线(即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界线)以上可以找见一些零星的恐龙化石碎片外,迄今为止,除了一个例外,并没有发现过任何相对完整的恐龙化石。在古新世底层中确实发现过一具对完整的鸭嘴龙化石,并且也有确实研究认为,这只鸭嘴龙的出现可能并非地质运动带来的。但是这些观点并未获得科学界的广泛且统一的认可。即便保留这种可能性,这些零散的化石发现的地层所对应的地质年代也与恐龙灭绝的年代接近,而在稍晚些的地层中则全无踪迹了,所以这并不能视作是为活恐龙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上的证据。
曾经有一种说法,因为宣传活恐龙考察的人有不少都是神创论者或年轻地球论者,因此有人认为这一切都是持神创观点的人的阴谋。这种说法是有一些道理的,确实,一些神创论者有他们的研究机构,甚至有从他们的机构“测定出”一些恐龙化石形成于“三万到五万年前”的。但是前去活恐龙出没地区考察并亲自目击到活恐龙本尊的科学家们有很大比重都不是这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类,而他们在不同的时间给出了极其相似的目击报告且有着详细的记录,这就不能不令人重视了。而神创论者或年轻地球论者除了少数的一些外,大多数都表现的比较“惜命”。他们很热衷于宣传此类事件,但是却不乐于花上几天时间穿过遍布毒蛇、猛兽以及各种毒虫的原始森林去一探究竟。因为一件事情可能为一种错误的学说提供证据,据此认定这一事情只是持此种学说的人编造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当代社会是地球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科学与技术的时代,理性和科学在与迷信、神秘和荒诞的角逐中胜出,而人们也往往由此开始了围绕经验产生的理性主义至上的膨胀,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了一种视野萎缩,将一些不合理的事物都不加分辩地归为骗局或用一些不合适的理论强行进行解释,这绝不是学问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做研究的人出了问题。
一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科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明确自己所处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既是当前的无奈,也为未来提供了无限可能。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1-17 20:16回复
    配图是网络流传的据说唯一一张拍到的刚果泰莱湖活恐龙Mokele Mbembe的照片,拍摄者可能是Herman Rugesters团队的摄影师。但是我看过Rugesters团队目击Mokele Mbembe后撰写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没有放上这张照片。Rugesters本人在一段采访中确认了自己团队拍到了这个奇怪生物的照片,但是他们的设备因为当地的潮湿气候有了损坏,因此照片应该是没有保留下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11-17 20:20
    收起回复
      2025-08-03 20:22: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章里有些病句,表达也有些啰嗦,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11-17 20:43
      回复
        【重要】这里做一个更正:文中提及的K-Pg线以上的相对完整的恐龙化石只有一个例外,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我表述不清,发现的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鸭嘴龙股骨化石,这里因为我的错误表述可能被理解成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其次,K-Pg线以上的相对完整且有可能不是地质运动造成的恐龙及附属物化石不止此一例。在这里因为我的学识太少给大家传播了错误的知识表示道歉。参考文献这次我就不放了,相关的文章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1-01-08 20:06
        回复
          我观点不变,活恐龙的存在目前没有地质学或者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1-01-08 20:14
          收起回复
            关于文中我附上的照片,可以排除Rugesters团队摄影师摄制的可能了。这张照片来历不明,根据我能搜集到的背景知识,这张照片来自于一个录像,是一个碰巧经过的人拍摄到的。因为这方面的信息实在太少,我们有理由质疑这张照片的可靠性。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1-01-08 20:17
            收起回复
              跟进一个后续,经某神秘动物学者告知,有人揭露配图的照片是造假的,照片里的恐龙只是个模型。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1-03-18 12:41
              收起回复
                回复上一楼 “天池水怪可能是大鱼”“尼斯湖水怪可能是鳝鱼”,这话像不像民科说的?要不要去查一查天池里有几种鱼,体型多大?那种环境能长出大鱼?《走近科学》说某些人看见的是水獭,某些人看见的是龟鳖类动物,有些人看见的是朝鲜的船只,唯独没提大鱼的可能性。2019年Gemmell的团队的调研结果显示尼斯湖水怪可能是鳗鱼,但是他本人还说了巨型鳗鱼要取决于如何理解“巨型”,十几米的鳗鱼,八九米的鳗鱼存在的可能性都不大。而且尼斯湖水怪是举行鳗鱼的说法被提出来至少也有四十年了……Gemmell的团队只是研究了这种可能性,并且否定了蛇颈龙存在的可能,因为没有任何爬行动物的dna。不要以为只要坚持“这些都是假的”,就科学了。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在于,如果长白山天池水怪真被人发现是条大鱼,这本身对某些研究会有较大的意义,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这种环境不可能有这么大的鱼,研究它为什么生长这么大,可以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其推动作用。当然,至少现在,说长白山天池水怪是大鱼的说法是不符合科学研究成果的。这个说法,你可以查查看1993年10月9日《长春晚报》《长白山天池中捉到天池鱼》看一看邻国科学家们是怎么说长白山天池里鱼的体型的。当然,如果你非要说发现的二十几厘米的鱼叫大鱼,那我也无话可说。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1-04-02 12:12
                回复
                  2025-08-03 20:16: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追更两个修正:第一,Rugesters,应为 Regusters,这些在我后续的文章里已经得到了修正。写错了是因为当时我购置的几本书不在手边,只记住了雷吉斯特兹这个中文名,因此推断“吉”的英文为ge。在我之后的文章里,我也首次将这个名字译为“雷格斯特兹”。在英语中,我听到过两种读法,其中一种重音在音节gu上,元音近似a,也许翻译成”雷噶斯特兹”也是可以的,另一种读音更为常见,在20世纪的一些文献中出现的“雷古斯特兹”这一种译法也许就来源于这种读法。第二,文章配图很可能是美国的一个名叫 That's Incredible 的节目中公布的魔克拉·姆边贝的录像中截取的画面,拍摄地点也许是乌班吉河(Ubangi River)。据长期研究魔克拉·姆边贝的传教士,同时也是魔克拉·姆边贝的目击者之一的 Eugene Thomas说,这段画面是一个名叫Kevin Duffy的人类学研究者伪造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 Regusters 和其妻子 Kia Vandusen 于1985年发表的 An Interim Report on the Search of Mokele Mbembe 一文。


                  36楼2021-12-20 1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