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吧 关注:798贴子:3,990
  • 0回复贴,共1

别再说孩子“内向胆小”了!这2个方法让孩子快速适应环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位妈妈找到我们咨询:儿子特别内向、胆小,见到人不打招呼,也不爱说话。
有时候在电梯遇到邻居,或者家里来客人,会让孩子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可他就是不配合,我们只好很抱歉地跟别人解释:“孩子有点慢热,认生了。
孩子在学校也是一样的,一旦遇到不熟悉的同学老师,就不太交流,上课回答问题或者集体活动/表演,他也总是别别扭扭的,很难适应。
我身边的朋友都说:“一个男孩子怎么那么害羞啊,以后走上社会要吃亏的!”我听了心里也很焦急,到底该怎么让孩子胆子大一点,敢说敢做呢
★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内向
著名儿科心理学家乔纳森·波奇利博士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孩子从一开始就有着独特的个性。”
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对近千名婴儿做出的跟踪调查,从适应力、情绪、运动能力、对陌生人的反应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发现宝宝的先天性格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观察型、温和型、热情型和探索型
其中观察型的孩子会经常表现出“胆小”、“害羞”状态,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气质。
演员贾静雯有一次带着女儿咘咘上节目时,需要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唱歌来介绍自己。
咘咘非常害羞,虽然在家已经练习过,但到了正式场合仍然放不开,尽管贾静雯温柔鼓励,她还是不敢张口。
对此,贾静雯没有着急,而是表示非常理解孩子,她说:“咘咘是个观察型的孩子!
贾静雯说:“咘咘不是一个外向求表现的孩子,她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不愿意去做。如果逼迫她,会破坏她的好奇心和动力。
★ 观察型的孩子,大脑发生了什么?
观察型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杏仁核往往更容易兴奋,遇到刺激的时候,他们心率更高,体液中压力荷尔蒙的含量也更高。
他们体会到的紧张、害怕、羞愧等感受也更加强烈,所以他们更加谨慎,需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适应,以确认自己的安全。
比如有的孩子,看动画片时都会非常紧张,害怕里面突然出现吓人的情景,我们不要简单地把这样的孩子定义为胆小,他们只是对环境的敏感度更高而已。
观察型的孩子更在意自己的内在秩序,家长要为孩子做的事情,绝不是改变、扭曲,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存在感到舒适,然后用自己舒适的方法和节奏,一步步把舒适感扩展到环境当中
先天的气质类型与后天的社会能力并不能划等号,父母在顺从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也可以塑造出优秀的社交型人才
★ 如果孩子“内向、胆小”,我们可以怎么做?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自证预言”,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而青春期前的孩子对父母的话是深信不疑的,父母常常说孩子内向,孩子就真的会变得内向。
基于这些专业的心理认知行为原理,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固定的标签,而是要用鼓励来代替催促和指责
同样的,当孩子面对陌生的人和事,犹豫不前时,光靠嘴皮子说“你快打招呼啊,你快去做呀。真笨!一点都没礼貌!”是没用的
我们要教孩子掌握方法,比如让孩子理解不同情景下的沟通表达技巧、行为规范准则,同时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不仅仅善于观察,还要懂得怎么合理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和规划。
只有孩子的自主能力得到提升,他们在面对陌生环境、人或事情时,才不会茫然失措,一直不敢踏出脚步。而是能通过观察,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更快地融入新环境
锻炼大脑前额叶皮质,合理抑制杏仁
在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观察型的孩子,他们的大脑杏仁核往往更容易兴奋,他们体会到的紧张、害怕、羞愧等感受也更加强烈,与其对应的表现就是孩子会更加谨慎,需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适应,以确认自己的安全。
这虽然也有好处,可以让孩子不那么莽撞冲动,但是如果情况太过一面倒,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过度的紧张焦虑,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自我表达和展现,适应能力、决策能力也会更弱。
因此,科学对大脑进行锻炼,如通过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以多点位的训练方式强化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正确处理杏仁核接收到的情绪信号,提升情绪管理能力,让大脑各部位的能力发挥更为平衡、全面。
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可以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保持良好观察力的同时,大胆表达、勇于挑战,更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果家长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1楼2020-11-30 10: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