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吧 关注:798贴子:3,990
  • 0回复贴,共1

孩子玩游戏上瘾不是逃避学习!而是大脑奖励机制下的代替行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课堂学习之余,给孩子报网课来进行学习提升。
但父母忙于工作,很多孩子都借此机会把学习时间变成游戏时间,父母很焦虑:管吧,怕影响亲子关系;不管吧,又怕影响孩子学习进度和身心健康。
前两天有一位妈妈留言诉苦:
我孩子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周六我上班之前和他一起制定了学习时间表,他也答应会按时学习的。
结果我下班回到家,发现他不但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还打了几个小时的游戏,我真的忍不住对他发火。孩子这样不求上进,贪玩儿,不想学习,用玩游戏的方式来逃避学习可怎么办?我该怎么帮助孩子改变?
玩游戏是逃避学习吗?其实这只是一种代替行为。
现在的孩子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分数对于一个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体系。
伴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父母的高要求,除了学校里的学习,各种补习班、网课几乎填满了孩子们的周末和假期。在这种充满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孩子的学习压力难免会有所增加。
人的体内有种激素恰好就跟压力有关,它就是“压力荷尔蒙”——皮质醇。
一般来说,皮质醇水平遵循昼夜节律,在早上达到峰值,在一天结束时下降。
当然,它们也会随着人的经历而波动,压力能够促使肾上腺产生更多皮质醇,所以任何压力(无论是精神上,情感上还是身体上)都会引起体内皮质醇的波动。
与“压力荷尔蒙”相反的是“快乐荷尔蒙”。
“快乐荷尔蒙”是一种能使人心绪放松的物质,是体内的一种血清素,也是一种神经传导素,也被称为“刹车型化学物质”,这就是多巴胺。
当身体感受到压力时,我们往往希望找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来做。
2001年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发表的研究表明:多巴胺会促使人们期待得到奖励。
游戏都设计了即时奖励机制,孩子们在玩儿游戏时,会及时得到奖励,从而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分泌的多巴胺又会刺激孩子们继续渴望奖励。
因此,玩游戏就成了循环往复、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比起学习上的不断受挫,没有太多自控力也没有其他选择的孩子们,玩游戏似乎是一个最容易最轻松获得满足的替代行为。
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做了一个实验:
他要求人们在一段时间内不要想到白色的熊,一想到白色的熊,就摇响手中的铃铛,结果你猜怎么样?铃铛响个不停。
但是,当他换了一种方式,告诉人们在这段时间内试着去想想红色的大众汽车,也许会有帮助。
结果你猜又怎么样?这一次,有一半人都没再摇响铃铛,他们的念头都被分心到红色的汽车上了。
实验证明:我们越是强迫自己不去想一件事,反而会一直想起这件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给孩子断网、没收手机,孩子还是要趁机偷偷玩的原因所在。不是孩子故意和父母唱反调,而是由于大脑机制,越是限制孩子,孩子就越想去做。


1楼2021-01-11 11: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