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5,840贴子:14,898,366
  • 1回复贴,共1

曹魏的士家制及里面的骚操作生人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士家制:曹魏时期兵士及其家庭被称作士家,地位低于平民。他们不但世代当兵,兄终弟及,父死子承(这点类明代的军户制),而且还禁止与平民婚配,婚配限于同类,如果士家的男子死亡,其妻马上会被政府强制抑配。(杜畿担任河东太守时,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面对朝廷要求征集寡妇进行分配的要求,只征集真正的寡妇,所征集少。后来就换成了赵俨大征生人妇了)先来说下搞生人妇的赵俨:197这货投靠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尚书,封宜土亭侯。魏明帝曹睿时期,历任大司农、骠骑将军、大司空等职。(《魏略》初畿在郡,被书录寡妇。是时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书皆录夺,啼哭道路。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及赵俨代畿而所送多。文帝问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对曰:"臣前所录皆亡者妻,今俨送生人妇也。"帝及左右顾而失色。说实话这记录其实有洗曹丕的感觉,生人妇把他吓的变色,然后那?大搞生人妇的赵俨之后1路升官封侯,可见赵俨干的事其实很合曹操曹丕等的心意,另外,别看这货在演义里基本就1路人角色,但实际上,公元208年曹操征讨荆州时,就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后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太守,从这些就能看出这货在曹操那的地位了。)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时承高干(袁绍之甥,)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跱。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 降附者万计。
士家的来源,1主要来自曹操征战中所收编的降卒。曹操平定冀州后,就将大批从袁氏集团收编的士兵之家属迁徙到邺城附近,除了作为人质进行控制之外,也是利用这些士兵家属进行生产。2曹氏政权的地方官也会设计瓦解地方武装,将私家部曲转化为曹政权的士家。
曹操以推行屯田制著名,而屯田包括军屯与民屯,军屯的规模甚至还要大于民屯。以曹魏时期40万兵力计算,士家人口的数量多达200万口以上,都需要负担为国家屯田的义务。当士兵承担屯田任务时,被称作田兵。(大约占了人口的1半以上)
《晋书·傅玄传》: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久,众心安之。今一朝减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人失其所,必不欢乐。(曹魏政权前期军屯的剥削比例是50-60%,入晋后一度高达70-80%,经过傅玄上书才调整回原来的比例。汉代正常时期田税为30税1和15税1,当然这是纸面上的,实际多少不明。当然曹魏的10税5-6同样是纸面上的,实际不明。)
因为税太高,士兵既要接受军事训练,又要承受残酷的剥削,难免发生逃亡造反现像,所以曹魏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法律,来打击士兵逃亡造反。(《步战令》规定:"卒逃归,斩之。一日家人弗捕执,及不言于吏,尽与同罪。三国志·高柔传》: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三国志·卢毓传》: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等,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巿。)按这些记录基本上就能看出曹魏对逃兵之类的处罚非常重。,如果士兵逃亡,家人知情不捕捉,不告发,就与逃兵同罪,家属很可能会被处死。很多情况下,士兵逃亡的下场无疑是全家被杀了。逃兵的妻子白等人被聘到夫家数日甚至没有和丈夫见面,就几乎因为丈夫逃亡而遭到弃市(杀死后暴尸)的酷刑。
当然,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关羽水淹七军并计划北伐时,曹操统治区域黄河以南的屯兵纷纷起义响应关羽。《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第二》:(黄初六年)六月,利成郡兵蔡方等以郡反,杀太守徐质。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平之;其见胁略及亡命者,皆赦其罪。曹魏后期及西晋初年,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废除了士兵死后妻子被分配给他人的制度,来获取民心。咸宁元年,晋武帝已经下令由官奴婢代替士家进行屯田,逐步废除士家的军屯义务。
士家制度是三国时期曹魏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强行规定士兵及其家属成为社会一定等级的制度。蜀、吴两国虽然也有实施过军户民户分离,军人家庭也有世袭的军户,但对军户的压迫剥削远比曹魏为轻。


IP属地:四川1楼2021-02-02 00:11回复
    日本鬼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7 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