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理美术史论课外学习|1887年,任伯年48岁,吴昌硕44岁。作为第一代海派书画群体的重要人物,任伯年那时早已名扬海外,任伯年润例之高,据说一张四尺画几乎可以养活一家数口人一个月。求画者纷至沓来,有人为求画甚至要求价格翻倍,这让任伯年应接不暇。吴昌硕还曾为任伯年刻过一枚“画奴”大印,恰是那段时间的写照。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年初到上海的吴昌硕生活并不理想,一度曾住在吴淞江的小船上。因为要时常到浦东作画办事,来往奔波,作品却乏人问津。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如日中天的任伯年,却有着扶持学子的大度和气量。他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号召聚集了一批有才华和底气的书画家,为其他画家撰写荐语,这里面就包括了吴昌硕。海派书画家藉此整合成了一个群体,推动着海派艺术不断成熟,为日后涌现像吴昌硕这样的大师名家建构了一个平台。到任伯年辞世后,吴昌硕成为海派书画新的领军人物。晚清“海派”画坛有“海上三任”,即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其中,以晚出的任伯年声誉最高。任伯年绘画上极有天分,对物象的生动造型有着非同一般的把握,绘画题材丰富,手段也多样化。(太理艺术考研,有事儿留言,学姐为你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