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性”一样,孩子身体“隐私部位”也是日常“不放在台面上讲”的话题之一,但其重要性是人人心知肚明的。而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男孩隐私部位的二三事。
相较于女生安全卫生知识科普,男孩的身体隐私部位护理常常会被大家忽略,比如99%的男孩子的父母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的包皮要不要割呢?如果割的话是不是有很多坏处呢?
有的说到初中再割,有的想小学就“早割早干净”,有的坚持“顺其自然”,有的半信半疑,总之作为养娃主力军,爸爸妈妈们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态度,基本达不到统一战线。
其实,割包皮这事在美国还挺普遍的,经常是孩子一出生就顺便在医院处理了,有的甚至父母在家分娩就自行处理了。
每年大约有55%至65%的新生男孩接受割礼,全世界约20%-30%的男性都做过这个小手术。
从医学角度看,割包皮的确是有一些好处。而到底值不值得为这点好处动刀子?除了动刀之外还有没有替代方案?这也是今天的主题。
有没有必要给儿子割包皮?
割包皮的学名叫包皮环切术,是以手术方式切除阴茎部分或是全部的包皮。有时阴茎腹面靠近尿道口的包皮系带也会被一并切除,称为“包皮系带切除术”。
青春期前的男孩生殖器上覆有一层保护套,叫包皮,里面包覆着龟头。
幼年时,男生阴茎的包皮会将阴茎头盖住。随着青春期发育的开始,阴茎逐渐增大,包皮会逐渐往后退缩,露出部分或整个阴茎头。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长长长……长的过程,一般要到18-25岁才能发育完全。
手术时,切开包皮,套上橡胶保护套。然后用细线勒住包皮,切下多余部分。
细线和橡胶环会继续留5-7天,直至伤口愈合,自动脱落。
如果是用金属保护器具,则不保留任何东西。任由伤口自动愈合,会有疼痛和淡黄色分泌物,属于正常现象。
是不是看着都觉得疼,不愿孩子受这份儿罪呀?
这就得看它好处有多大了。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结论,割包皮可以:
(1)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如艾滋病感染,但其机制/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不过不能预防淋病、沙眼衣原体或梅毒引起的感染。
(2)降低尿路感染(UTI)的风险
(3)降低阴茎癌的风险
(4)预防包茎,包皮环切的男性无需包皮回缩
(5)预防包皮感染
(6)更容易保持生殖器卫生
但是包皮环切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
① 皮肤切除不充分,可能导致阴茎外观不令人满意,需要手术修正。
② 出血,通常为轻度、可局部压迫止血,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和输血。
③ 感染,通常为轻度、并可用局部抗生素治疗,但可能发生脓毒症,而且已经有死亡的报道。
④ 尿道皮肤瘘等尿道并发症。
⑤ 龟头损伤,包括阴茎切除。
⑥ 切除过多的包皮,可能导致阴茎体裸露。
⑦ 表皮包涵囊肿,原因是无意中包埋了健康皮肤,使其无法自然脱落。
⑧ 轻度粘连至致密粘连。
⑨ 皮桥。
⑩ 瘢痕,这是通常在手术切口线处发生的环形疤痕,且通常与隐匿阴茎有关。
⑪ 麻醉并发症。
当然,这些并发症看起来很多,但是其实发生的概率也很小。
所以,整体对比下来,美国儿科学会表示:新生儿包皮环切术对健康的益处大于风险,可这种益处还不足以推荐进行普遍的新生儿包皮环切术。
看来官方对这种行为是不鼓励也不阻止。而不管有没有做,唯一确定的就是,平时都一样要注意卫生。
男生私处卫生怎么注意?
男孩生殖器随着年龄增长,体型在变化,包皮也在变化。
3岁之前的孩子看起来包皮都有点过长,基本都是完全包住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包皮通过粘膜粘在龟头上,只开一个小小口供尿液通过,阻止粪尿刺激敏感脆弱的龟头。
随着长大,这种膜会自然溶解。3岁以后孩子的阴茎头和包皮之间的粘连逐渐消失,包皮的开口变宽,包皮开始可以向后拉,露出龟头。80%以上孩子到8岁都能够上翻了。
包茎分为生理性包茎和病理性包茎。
几乎所有新生男婴都是生理性包茎,这是包皮与龟头之间的先天性粘连所致。所以,3岁以前的包茎基本不具有任何的病理意义,无须去医院割包皮。
当包皮本身的病变造成无法上翻而表现出排尿困难、感染、勃起疼痛等症状,或是成年后包皮依然没有缩回,就是病理性包茎,需要做前面提到的小手术了。
对于小宝宝而言,包皮不需要洗澡外的特殊护理。洗澡的时候可以用点温和的肥皂,把小鸡鸡、阴囊下面、腹股沟区域都冲到。
自然分离后,在两层皮肤之间可能会有一种称为包皮垢的白色物质,这些是脱落的皮肤细胞,不是感染或囊肿的迹象。
但是它是滋生细菌的温床,细菌会释放气味,严重了还会妨碍将包皮拉回去,感染龟头发红和肿胀,出现龟头炎,所以需要洗掉。
清洁包皮垢的时候,需要“剥皮”,用湿巾、软布擦洗,但是别用棉签擦。洗完也不需要用什么痱子粉滑石粉或吹风机吹干,把包皮放回原位即可。
出现自然分离后,小男孩上厕所时,爸爸需要教他把包皮缩回能看到尿道口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尿液在包皮下积聚并可能引起感染。
另外提醒一句,拉臭臭的时候男孩也需要从前往后擦屁股。
处在“狗都嫌”的年龄段的熊孩子,没事就喜欢玩自己的生殖器,搓搓捏捏。告诉他会有自然分离的现象,不然哪天孩子突然玩“秃噜皮”了,自己得把自己吓一跳。
如果还没有分离,也别因为好奇强行尝试。否则撕出伤口容易感染不说,愈合也容易留隐患,有的错位粘连一起,导致包皮永久性的回缩或者包覆。
最后补充一点:
有些熊孩子们好奇心泛滥,说不准哪天约着小伙伴上厕所时,就开始比赛谁包皮翻得厉害,小点的孩子因为没分开着急自卑,大点的孩子逞强好胜,可劲儿拽,就容易出现撕裂问题。
为保证小男孩的健康成长,关于包皮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分离的这点小变化,家长也别嫌不好意思藏着掖着,还是早点告诉孩子比较好。
相较于女生安全卫生知识科普,男孩的身体隐私部位护理常常会被大家忽略,比如99%的男孩子的父母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的包皮要不要割呢?如果割的话是不是有很多坏处呢?
有的说到初中再割,有的想小学就“早割早干净”,有的坚持“顺其自然”,有的半信半疑,总之作为养娃主力军,爸爸妈妈们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态度,基本达不到统一战线。
其实,割包皮这事在美国还挺普遍的,经常是孩子一出生就顺便在医院处理了,有的甚至父母在家分娩就自行处理了。
每年大约有55%至65%的新生男孩接受割礼,全世界约20%-30%的男性都做过这个小手术。
从医学角度看,割包皮的确是有一些好处。而到底值不值得为这点好处动刀子?除了动刀之外还有没有替代方案?这也是今天的主题。
有没有必要给儿子割包皮?
割包皮的学名叫包皮环切术,是以手术方式切除阴茎部分或是全部的包皮。有时阴茎腹面靠近尿道口的包皮系带也会被一并切除,称为“包皮系带切除术”。
青春期前的男孩生殖器上覆有一层保护套,叫包皮,里面包覆着龟头。
幼年时,男生阴茎的包皮会将阴茎头盖住。随着青春期发育的开始,阴茎逐渐增大,包皮会逐渐往后退缩,露出部分或整个阴茎头。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长长长……长的过程,一般要到18-25岁才能发育完全。
手术时,切开包皮,套上橡胶保护套。然后用细线勒住包皮,切下多余部分。
细线和橡胶环会继续留5-7天,直至伤口愈合,自动脱落。
如果是用金属保护器具,则不保留任何东西。任由伤口自动愈合,会有疼痛和淡黄色分泌物,属于正常现象。
是不是看着都觉得疼,不愿孩子受这份儿罪呀?
这就得看它好处有多大了。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结论,割包皮可以:
(1)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如艾滋病感染,但其机制/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不过不能预防淋病、沙眼衣原体或梅毒引起的感染。
(2)降低尿路感染(UTI)的风险
(3)降低阴茎癌的风险
(4)预防包茎,包皮环切的男性无需包皮回缩
(5)预防包皮感染
(6)更容易保持生殖器卫生
但是包皮环切术也存在一些并发症:
① 皮肤切除不充分,可能导致阴茎外观不令人满意,需要手术修正。
② 出血,通常为轻度、可局部压迫止血,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和输血。
③ 感染,通常为轻度、并可用局部抗生素治疗,但可能发生脓毒症,而且已经有死亡的报道。
④ 尿道皮肤瘘等尿道并发症。
⑤ 龟头损伤,包括阴茎切除。
⑥ 切除过多的包皮,可能导致阴茎体裸露。
⑦ 表皮包涵囊肿,原因是无意中包埋了健康皮肤,使其无法自然脱落。
⑧ 轻度粘连至致密粘连。
⑨ 皮桥。
⑩ 瘢痕,这是通常在手术切口线处发生的环形疤痕,且通常与隐匿阴茎有关。
⑪ 麻醉并发症。
当然,这些并发症看起来很多,但是其实发生的概率也很小。
所以,整体对比下来,美国儿科学会表示:新生儿包皮环切术对健康的益处大于风险,可这种益处还不足以推荐进行普遍的新生儿包皮环切术。
看来官方对这种行为是不鼓励也不阻止。而不管有没有做,唯一确定的就是,平时都一样要注意卫生。
男生私处卫生怎么注意?
男孩生殖器随着年龄增长,体型在变化,包皮也在变化。
3岁之前的孩子看起来包皮都有点过长,基本都是完全包住的,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包皮通过粘膜粘在龟头上,只开一个小小口供尿液通过,阻止粪尿刺激敏感脆弱的龟头。
随着长大,这种膜会自然溶解。3岁以后孩子的阴茎头和包皮之间的粘连逐渐消失,包皮的开口变宽,包皮开始可以向后拉,露出龟头。80%以上孩子到8岁都能够上翻了。
包茎分为生理性包茎和病理性包茎。
几乎所有新生男婴都是生理性包茎,这是包皮与龟头之间的先天性粘连所致。所以,3岁以前的包茎基本不具有任何的病理意义,无须去医院割包皮。
当包皮本身的病变造成无法上翻而表现出排尿困难、感染、勃起疼痛等症状,或是成年后包皮依然没有缩回,就是病理性包茎,需要做前面提到的小手术了。
对于小宝宝而言,包皮不需要洗澡外的特殊护理。洗澡的时候可以用点温和的肥皂,把小鸡鸡、阴囊下面、腹股沟区域都冲到。
自然分离后,在两层皮肤之间可能会有一种称为包皮垢的白色物质,这些是脱落的皮肤细胞,不是感染或囊肿的迹象。
但是它是滋生细菌的温床,细菌会释放气味,严重了还会妨碍将包皮拉回去,感染龟头发红和肿胀,出现龟头炎,所以需要洗掉。
清洁包皮垢的时候,需要“剥皮”,用湿巾、软布擦洗,但是别用棉签擦。洗完也不需要用什么痱子粉滑石粉或吹风机吹干,把包皮放回原位即可。
出现自然分离后,小男孩上厕所时,爸爸需要教他把包皮缩回能看到尿道口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尿液在包皮下积聚并可能引起感染。
另外提醒一句,拉臭臭的时候男孩也需要从前往后擦屁股。
处在“狗都嫌”的年龄段的熊孩子,没事就喜欢玩自己的生殖器,搓搓捏捏。告诉他会有自然分离的现象,不然哪天孩子突然玩“秃噜皮”了,自己得把自己吓一跳。
如果还没有分离,也别因为好奇强行尝试。否则撕出伤口容易感染不说,愈合也容易留隐患,有的错位粘连一起,导致包皮永久性的回缩或者包覆。
最后补充一点:
有些熊孩子们好奇心泛滥,说不准哪天约着小伙伴上厕所时,就开始比赛谁包皮翻得厉害,小点的孩子因为没分开着急自卑,大点的孩子逞强好胜,可劲儿拽,就容易出现撕裂问题。
为保证小男孩的健康成长,关于包皮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分离的这点小变化,家长也别嫌不好意思藏着掖着,还是早点告诉孩子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