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吧 关注:198,513贴子:271,038
  • 1回复贴,共1

性心理——这个“羞耻”的秘密,是青少年抑郁康复的巨大障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教育里,有两个禁忌话题是很多家长都不会或者不愿主动去提的,一个是死亡,一个是性。
死亡是不幸、诅咒,性是羞耻、不检点。
然而,在抑郁症的治愈过程中,部分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在性心理发育方面有非常大的困惑。有的困惑已经达到性心理障碍的标准;而有的不能被看作疾病,但又确实容易引发激烈的人际冲突、心理冲突,成为抑郁症康复路上的大阻碍。
这些性心理困惑可来自于非主流的性取向(同性恋或双性恋)、性别烦躁(即“易性症”,疑似的或典型的)、性欲倒错障碍(包括恋物障碍、恋足障碍、恋童障碍、异装障碍等)和自慰成瘾等。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很多患者心里很矛盾,但从不敢告诉别人,包括医生、心理咨询师和家人。但研究发现,性生活需求的表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患者自信和尊严,消除社会隔离和污名效应,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和改善负面情绪。
也有可能他们鼓起勇气说出来了,希望得到理解和帮助,但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可能因缺乏经验,一筹莫展;或者误认为没有解决办法,只能顺其自然发展;而很多父母可能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过这个“秘密”的存在。
所以一旦出现了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认知,明确性并不是应该被排斥的问题,而是青春期少年生长发育的正常现象,尤其是如果遇到了孩子是同性恋/双性恋等少数情况,家长也应清楚认识到,同性恋/双性恋其本身不是心理问题,更加不是病,绝不能打着“治疗”的名号强行干预或进行所谓的“矫正”,否则极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恶化亲子关系,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其次,我们应该弄清楚孩子“性问题”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常规认知里,大家认为相当一部分抑障碍患者是存在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问题,或者是部分患者偶尔会出现性冲动,但无法从中体验到乐趣。然而实际上,还会有极少数抑郁症患者也会表现出与之相反的状态,即性欲亢奋。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的对应措施都有所不同,比如最常见的性欲减退,它可能是由于服用抑郁治疗药物而造成,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医生诊断指导下,从选药、减药、联用其他药物、换药等等不同手段进行合理干预治疗。

最后,这里也特别提醒家长们一点,针对非主流的性取向(同性恋或双性恋)、性欲倒错障碍(包括恋物障碍、恋足障碍、恋童障碍、异装障碍等)和自慰成瘾等性问题,家长在带孩子就医之前,也可以自己先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解清楚孩子性问题状况和成因,以避免在就医治疗时,孩子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不愿说明自己的状况。


1楼2021-03-18 09:47回复
    更多关于孩子生理、心理健康,请添加康贝贝首席官:kangbei2021


    2楼2021-03-18 1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