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训练吧 关注:555贴子:2,765
  • 0回复贴,共1

忽略这2点,孩子学习只会越来越差!2个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凡凡妈妈收到老师的信息,大致是这样:凡凡最近学习特别不用心,书写潦草,敷衍了事,错字连篇。昨天的家庭作业一共30个单词,有9个都没写。不知道最近是咋回事,学习动力不是很足,家长平时也要做好监督啊。
凡凡妈妈一看到这信息,瞬间紧张起来,赶紧跟老师保证:等孩子回家我一定会和孩子沟通了解下情况,监督孩子学习,让他专心一点。
关于孩子学习,凡凡妈妈表示她对孩子一直是持鼓励态度。有好的表现,赶紧给买零食、买玩具,按理来说,有激励就有动力啊,怎么还会适得其反呢?
在日常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想必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当情况发生时,很多家长会使用打骂教育,试图在自己的高压之下,让孩子感受到压力,乖乖学习。
有的家长则会跟凡凡妈妈一样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试图讨好孩子,以此激励孩子学习。
但是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却大致相同,孩子没有持久性,很快现原形。
究其原因,实际上我们是没有找到促进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脑科学角度来了解一下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孩子为什么会动力不足?
大脑特性
日本神经外科医生菅原道仁在《超级大脑的7个习惯》中说: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禁不住诱惑。
大脑的重量只相当于人体的2%,但是能量消耗却占到20%,正因为大脑被“累坏了”,所以才会有自我保护功能,能偷懒就偷懒,能放松就放松。
大脑有一种“从众效应”,如果周围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孩子也会受到影响,随波追流。
孩子已经玩乐了很长时间,但是看到更好玩的事情,大脑的感觉中枢受到刺激,依然会禁不住诱惑去玩,而不是去学习。
心理压力大
我们常常会要求孩子考试考第一,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孩子出现错误,就会招致斥责、打骂。
我们为了让孩子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会告诉孩子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才能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找到好工作等等。
我们是过来人,有了一些经历之后才总结出这些经验,但是孩子却缺乏情感认同,依然搞不懂现在好好学习,意味着将来会更加轻松,遥远的未来对他来说太抽象。
孩子看到的只是他眼前的辛苦,考不好被骂、做不完作业被罚,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状态被称为“短视思维”
当孩子处在高风险的情境时,下丘脑会刺激一些关键的应激激素的产生,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正常分泌状态下可以有效传递信息,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进入前额叶,反而会抑制神经元活动,进而影响有效的沟通。
这种损伤基本上清除了你的工作记忆,并阻止了理性的、逻辑的前额叶影响其他大脑区域。
与此同时,大量的皮质醇进入海马体,不仅破坏了那里的激活模式,长时间接触还会杀死海马神经元,这阻碍了人们获取旧记忆的能力,扭曲了对新记忆的感知和存储。
总之,这个过程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使得逻辑认知活动难以进行。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孩子被消极情绪支配,陷入了极度不安、焦虑的状态,阻碍了学习的动力。
如何正确缓解孩子压力,提升专注力和动力?
针对性训练,提升综合学习力
受前额叶发育规律影响,孩子学习专注力很容易受其他有趣事物影响而转移,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对此,我们可以选择带科学提升孩子专注力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作为主要训练方法,同时配合读写训练、沙盘训练、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行为约束等多种辅助训练,更为全面的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学习力等综合能力。
针对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科学制定脑电训练方案,同时搭配合理的辅助训练,及时关注孩子注意力情况、及时提醒、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保持良好状态
首先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做事时,不要带太多的批评色彩,甚至是“恐吓”孩子:“你再不去写作业,我就……”“学习再不专心点,小心我……”
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自己态度强硬点,给孩子一点压力,他们的效率会更高,但如果在这过程中,让孩子产生了焦虑情绪,结果会适得其反。
对此,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情绪和自控力训练,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处理情绪。
通过对孩子的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课程,给孩子安排合理的训练,在帮助孩子识别和感知情绪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矫正行为。
除此之外,训练还可以改善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做到更为自主积极地学习!


1楼2021-03-31 10: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