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友人谈起仙人球的播种事宜,他朋友建议他在播种前将种子晒一晒,他决定试试,他说农民伯伯也有晒种的习惯。(他在晴天室外温度22度左右,将种子从下午3点晒到5点,出芽特快。)
我当时对“晒种”没有概念,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晒”,但也觉得既然农民伯伯也晒种,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几天后,我找到了“晒种”的前因后果。
种子休眠有多种原因。一类植物在开花结实后,种子虽然脱离母体,但种子中的胚并没有发育完全,在脱离母体后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发育和生理变化才能成熟,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后熟作用。
另一类植物当种子脱离母体时,虽然胚已发育成熟,但有的是由于种皮过厚不易通气透水而限制种子萌发,有的则由于种子内部产生抑制萌发的物质,如有机酸、植物碱和某些植物激素等,种子虽处于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只有当这些抑制物质消除后才能萌发。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很多,比如采用晒种、浸种催芽、酸浆浸种和药物肥料混合拌种等措施以及人尿浸种、骨粉、过磷酸钙、灶烟灰拌种等,以及应用化学药剂 、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激素 、超声波、红外线、紫外光和激光处理等方法处理种子,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起了很大作用。
种子处理虽然各类很多,但不外是物理因素处理、化学物质处理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3个方面。
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种子后熟,加强种皮透水能力,加速种子内部物质的生物化学变化,促进酶的活动,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加速幼苗生长以及减少种子的幼苗被病虫侵害等。(这就是晒种的原因)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和最长期限 ,通常是以达到60%以上的出芽率的贮藏时间为种子寿命的依据。不同植物种子寿命的长短决定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发育是否健壮,同时也和种子贮藏期的条件有关。
低温、低湿、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是一般种子贮藏的理想条件。这是由于在理想的贮藏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极微弱,种子内营养的消耗少,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反之,如温度大,温度高,将会加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贮藏养分,种子寿命便缩短。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成熟,具有生活力。除此以外 ,还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些外界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少数植物种子萌发还受光照有无的调节,如莴苣、烟草的种子萌发需光,而番茄、洋葱、瓜类的种子只有在黑暗条件下能顺利萌发。充足的水分对种子萌发是首要条件。干燥的种子除有微弱的呼吸作用外,其他各种生理活动大部分停止。种子吸水后,使种皮结构变松软,有利于氧气通过种皮进入内部,增加呼吸作用,并且细胞中酶被活化,将贮藏的营养物质水解成简单化合物,运向正在生长的幼胚中,供吸收利用。各种植物种子萌发时吸收的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通常需要吸收较多的水分。种子萌发还要求有适当的温度。随着种子的吸水萌动,种子的生命活动增强,表现在酶的催化活性加强,而酶的催化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所以种子也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
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有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温度三基点)。在最适温度下,种子萌发速度最快,发芽率最高;超出最低温度或最高温度时,种子发芽率很低,甚至不能萌发。
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常随着植物不同而异,一般冬作物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较低,而夏作物较高;与植物的原产地不同也有关系,原产北京地区的作用和果树,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低,而起源于南方低纬度地区的作物和果树,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高。除了水分和温度外,足够的氧气是种子萌发的另一必要条件。种子萌发时生命活动活跃,其所需的养分和能量都来自于呼吸作用。在种子得到足够的氧气时,呼吸作用加强。种子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 ,并释放能量 ,供各种生理活动之用,从而保证了种子的正常萌发。
如果氧气不足,则导致种子无氧呼吸,贮藏物消耗过快,还可引起酒精中毒,使种子萌发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播种时若土壤板结,播种太深,都会因氧气不足而影响种子萌发。
上述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对于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都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起着综合性作用。
转自,荒漠肉植记,已授权,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对于植物种子的一些问题说得非常明白,特此分享


我当时对“晒种”没有概念,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晒”,但也觉得既然农民伯伯也晒种,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几天后,我找到了“晒种”的前因后果。
种子休眠有多种原因。一类植物在开花结实后,种子虽然脱离母体,但种子中的胚并没有发育完全,在脱离母体后还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发育和生理变化才能成熟,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后熟作用。
另一类植物当种子脱离母体时,虽然胚已发育成熟,但有的是由于种皮过厚不易通气透水而限制种子萌发,有的则由于种子内部产生抑制萌发的物质,如有机酸、植物碱和某些植物激素等,种子虽处于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只有当这些抑制物质消除后才能萌发。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很多,比如采用晒种、浸种催芽、酸浆浸种和药物肥料混合拌种等措施以及人尿浸种、骨粉、过磷酸钙、灶烟灰拌种等,以及应用化学药剂 、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激素 、超声波、红外线、紫外光和激光处理等方法处理种子,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起了很大作用。
种子处理虽然各类很多,但不外是物理因素处理、化学物质处理和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3个方面。
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种子后熟,加强种皮透水能力,加速种子内部物质的生物化学变化,促进酶的活动,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加速幼苗生长以及减少种子的幼苗被病虫侵害等。(这就是晒种的原因)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和最长期限 ,通常是以达到60%以上的出芽率的贮藏时间为种子寿命的依据。不同植物种子寿命的长短决定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发育是否健壮,同时也和种子贮藏期的条件有关。
低温、低湿、黑暗以及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是一般种子贮藏的理想条件。这是由于在理想的贮藏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极微弱,种子内营养的消耗少,有利于延长种子寿命。反之,如温度大,温度高,将会加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贮藏养分,种子寿命便缩短。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成熟,具有生活力。除此以外 ,还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些外界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少数植物种子萌发还受光照有无的调节,如莴苣、烟草的种子萌发需光,而番茄、洋葱、瓜类的种子只有在黑暗条件下能顺利萌发。充足的水分对种子萌发是首要条件。干燥的种子除有微弱的呼吸作用外,其他各种生理活动大部分停止。种子吸水后,使种皮结构变松软,有利于氧气通过种皮进入内部,增加呼吸作用,并且细胞中酶被活化,将贮藏的营养物质水解成简单化合物,运向正在生长的幼胚中,供吸收利用。各种植物种子萌发时吸收的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通常需要吸收较多的水分。种子萌发还要求有适当的温度。随着种子的吸水萌动,种子的生命活动增强,表现在酶的催化活性加强,而酶的催化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所以种子也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萌发。
种子萌发所要求的温度有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温度三基点)。在最适温度下,种子萌发速度最快,发芽率最高;超出最低温度或最高温度时,种子发芽率很低,甚至不能萌发。
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常随着植物不同而异,一般冬作物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较低,而夏作物较高;与植物的原产地不同也有关系,原产北京地区的作用和果树,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低,而起源于南方低纬度地区的作物和果树,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高。除了水分和温度外,足够的氧气是种子萌发的另一必要条件。种子萌发时生命活动活跃,其所需的养分和能量都来自于呼吸作用。在种子得到足够的氧气时,呼吸作用加强。种子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 ,并释放能量 ,供各种生理活动之用,从而保证了种子的正常萌发。
如果氧气不足,则导致种子无氧呼吸,贮藏物消耗过快,还可引起酒精中毒,使种子萌发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播种时若土壤板结,播种太深,都会因氧气不足而影响种子萌发。
上述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对于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都很重要,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起着综合性作用。
转自,荒漠肉植记,已授权,个人感觉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对于植物种子的一些问题说得非常明白,特此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