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6岁的孩子来说,阅读更像是一种游戏,他们喜欢书本带来的愉悦感,喜欢跟父母通过书本互动,这就是孩子们对阅读最初的目的和爱。
可是到了孩子6岁(有的是5岁)的时候,就会不一样了。
孩子会自己从故事中获取一些感悟,然后跟自己生活的感受联系起来,对于5-12岁的孩子来说,阅读更像是一种延伸。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很多孩子就裹足不前,还是喜欢那些婴孩读物,拒绝新的故事,无法深入阅读。
有位家长就在咨询竞思时说:
“儿子9岁,一直不太爱看书,语文成绩也偏弱,到了三年级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把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可是儿子一看书就犯困。”
还有的家长问:
“女儿小时候,我们都会陪她读绘本,給她讲故事,现在孩子7岁了,还是不愿意自己看书,尤其是文字比较多的书籍,怎么办?”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或者说是阅读的内驱力,那我们就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学习。
孩子的听力发展早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孩子的听力是早于阅读能力的。
孩子通过耳朵可以直接听懂故事,而读字再消化就没那么畅快了,因此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孩子会喜欢听故事,或者看图片多文字少的故事。
怎么提升?小建议:
想要引导孩子独立阅读,我们可以让孩子拿起自己以前读过的简单的绘本,先让他们建立阅读的信心,另外就是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朗诵,双方互读,谈论读过的书。
“让孩子大声读书”可以让孩子尽快提升,也是促进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完成阅读时期的过度。
阅读和大脑背后的秘密
阅读,是发生在头脑内的高强度、复杂“运动”。脑神经科学家们,曾做过“阅读如何影响大脑”的有趣试验,他们发现:阅读时,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会同时“亮起来”。
眼睛看到的抽象文字,一瞬间就被大脑编译为准确的含义。在科学家们的眼里,“会阅读”的大脑,像“点石成金”的魔法石一样神奇。这种强大的功能,只有大脑多个部位“协同合作”才能实现。
阅读过程中,左右脑的信息高速流通,非常依赖位于两脑中间的胼胝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信息中转站”,它像我们身上的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
怎么提升?小建议:
想要培养“阅读脑”,让孩子在阅读时高效分工、吸收知识、灵活运用,我们就可以根据阅读涉及到的大脑功能区域,进行整合训练,通过支持多点位训练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更为精准的锻炼大脑不同区域,并增强整体神经的连接。
当大脑的各个功能和整体神经网络得到充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认知加工能力都会取得提高,达到综合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阅读动机和阅读情绪,会影响阅读体验
孩子阅读动机很多,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最常见的是以下四种,前两种是外在动机,后两种是内在动机:
1、孩子并不想读,但父母老师有要求,不读不行;
2、孩子知道阅读是“好的行为”,希望通过阅读得到别人的赞赏;
3、孩子对某一个主题产生了兴趣,通过阅读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孩子对书籍有亲切感,享受阅读乐趣,阅读成为个人爱好。
正面情绪越高,阅读的体验越好,越有可能催生后续持久的、专注的阅读行为。
怎么提升?竞思小建议:
1)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及时提供符合孩子兴趣的图书。由于孩子的成长特性,兴趣变化比较快,如果从一个兴趣点得不到更深入的乐趣,孩子的兴趣会很快地转向其他方面。
在兴趣发生时,如果有合适的图书供孩子阅读,不但可以让兴趣更持久,还能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一举三得。
2)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让孩子在书海里漫游,自主选择选择图书。这样,孩子有机会发现新的兴趣点,拓展阅读面。
3)设计一个阅读积分榜贴在家里墙上,可以按阅读时间积分,或者按读了多少本书积分,和孩子一起每天填写积分榜,达到一定积分换取奖励。
可以适当泛读略读,不要时刻精读
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大部分是精读策略,对于很大一部分家长来说,很容易形成一个认知的误区,以为所有的阅读都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
然而,实际生活中,精读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用的是泛读、速读、略读、跳读,甚至只是目录式阅读。
如果生活中的阅读也要时时刻刻都和写作业、考试一样,没有几个孩子能受得了这种高强度。
最常见的小说阅读一般是泛读方式,读到没意思的地方会略读和整段跳读,如果用读语文课文的方式去读一本小说,再有趣的小说也如同嚼蜡。
怎么提升?小建议:
1)早期广泛的亲子阅读能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书籍,如绘本、故事、小说、科普读物等,自然而然地体验和实践不同书籍的阅读策略。
2)把阅读定义得更宽泛些,不必仅限于阅读书籍,还包括阅读报纸、杂志、各种说明书、在线资料、店铺广告、通知、车站站牌、菜单菜谱等等等等。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家长带来新的帮助和启发,如果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可是到了孩子6岁(有的是5岁)的时候,就会不一样了。
孩子会自己从故事中获取一些感悟,然后跟自己生活的感受联系起来,对于5-12岁的孩子来说,阅读更像是一种延伸。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很多孩子就裹足不前,还是喜欢那些婴孩读物,拒绝新的故事,无法深入阅读。
有位家长就在咨询竞思时说:
“儿子9岁,一直不太爱看书,语文成绩也偏弱,到了三年级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把阅读习惯培养起来,可是儿子一看书就犯困。”
还有的家长问:
“女儿小时候,我们都会陪她读绘本,給她讲故事,现在孩子7岁了,还是不愿意自己看书,尤其是文字比较多的书籍,怎么办?”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或者说是阅读的内驱力,那我们就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学习。
孩子的听力发展早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孩子的听力是早于阅读能力的。
孩子通过耳朵可以直接听懂故事,而读字再消化就没那么畅快了,因此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年纪偏小的孩子会喜欢听故事,或者看图片多文字少的故事。
怎么提升?小建议:
想要引导孩子独立阅读,我们可以让孩子拿起自己以前读过的简单的绘本,先让他们建立阅读的信心,另外就是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朗诵,双方互读,谈论读过的书。
“让孩子大声读书”可以让孩子尽快提升,也是促进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非常有利于帮助孩子完成阅读时期的过度。
阅读和大脑背后的秘密
阅读,是发生在头脑内的高强度、复杂“运动”。脑神经科学家们,曾做过“阅读如何影响大脑”的有趣试验,他们发现:阅读时,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会同时“亮起来”。
眼睛看到的抽象文字,一瞬间就被大脑编译为准确的含义。在科学家们的眼里,“会阅读”的大脑,像“点石成金”的魔法石一样神奇。这种强大的功能,只有大脑多个部位“协同合作”才能实现。
阅读过程中,左右脑的信息高速流通,非常依赖位于两脑中间的胼胝体。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大脑的“信息中转站”,它像我们身上的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
怎么提升?小建议:
想要培养“阅读脑”,让孩子在阅读时高效分工、吸收知识、灵活运用,我们就可以根据阅读涉及到的大脑功能区域,进行整合训练,通过支持多点位训练的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更为精准的锻炼大脑不同区域,并增强整体神经的连接。
当大脑的各个功能和整体神经网络得到充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认知加工能力都会取得提高,达到综合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阅读动机和阅读情绪,会影响阅读体验
孩子阅读动机很多,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最常见的是以下四种,前两种是外在动机,后两种是内在动机:
1、孩子并不想读,但父母老师有要求,不读不行;
2、孩子知道阅读是“好的行为”,希望通过阅读得到别人的赞赏;
3、孩子对某一个主题产生了兴趣,通过阅读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书籍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孩子对书籍有亲切感,享受阅读乐趣,阅读成为个人爱好。
正面情绪越高,阅读的体验越好,越有可能催生后续持久的、专注的阅读行为。
怎么提升?竞思小建议:
1)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及时提供符合孩子兴趣的图书。由于孩子的成长特性,兴趣变化比较快,如果从一个兴趣点得不到更深入的乐趣,孩子的兴趣会很快地转向其他方面。
在兴趣发生时,如果有合适的图书供孩子阅读,不但可以让兴趣更持久,还能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一举三得。
2)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让孩子在书海里漫游,自主选择选择图书。这样,孩子有机会发现新的兴趣点,拓展阅读面。
3)设计一个阅读积分榜贴在家里墙上,可以按阅读时间积分,或者按读了多少本书积分,和孩子一起每天填写积分榜,达到一定积分换取奖励。
可以适当泛读略读,不要时刻精读
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大部分是精读策略,对于很大一部分家长来说,很容易形成一个认知的误区,以为所有的阅读都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
然而,实际生活中,精读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用的是泛读、速读、略读、跳读,甚至只是目录式阅读。
如果生活中的阅读也要时时刻刻都和写作业、考试一样,没有几个孩子能受得了这种高强度。
最常见的小说阅读一般是泛读方式,读到没意思的地方会略读和整段跳读,如果用读语文课文的方式去读一本小说,再有趣的小说也如同嚼蜡。
怎么提升?小建议:
1)早期广泛的亲子阅读能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书籍,如绘本、故事、小说、科普读物等,自然而然地体验和实践不同书籍的阅读策略。
2)把阅读定义得更宽泛些,不必仅限于阅读书籍,还包括阅读报纸、杂志、各种说明书、在线资料、店铺广告、通知、车站站牌、菜单菜谱等等等等。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家长带来新的帮助和启发,如果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