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生物角色吧 关注:521贴子:21,667
  • 29回复贴,共1

【档案·X】——无光之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21-07-09 19:55回复
    生物格式:
    名称:
    类别:水栖
    体长:(生态平均个体/极限个体要注明,且不得超过25m)
    体重:(生态平均个体/极限个体要注明,且不得超过600t)
    食性:肉食/植食/杂食
    主要食物:(如若涉及到具体物种,则需自行创造该物种)
    生态地位:(如:顶级掠食者,中层次掠食者,投机者,植食者等)
    外貌:(须手绘)
    PS1:顶级掠食者不可太多,否则将酌情删除一些文本不佳的自创
    PS2:异星之上可以存在趋同演化,但绝不可能出现相似度高于80%的物种


    IP属地:辽宁2楼2021-07-09 19:56
    收起回复
      2025-05-11 03:34:14
      广告
      名称:礁齿鲨
      类别:水栖
      体长:9——16m(生态平均个体/极限个体)
      体重:7——38t(生态平均个体/极限个体)
      食性:肉食
      主要食物:岩铠蟹及其他大型甲壳类
      生态地位:顶级掠食者
      外貌:


      关于礁齿鲨:
      这种形态酷似鲨鱼的奇特鱼类其实与传统意义上的鲨鱼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是一种拥有着强劲脊椎的脊索动物。而相对于其上颚而言即为巨大的鼻腔使得其拥有了在数里外便能嗅到其主要食物:岩铠蟹——一种庞大的脊索甲壳类生物的分泌物所带有的气息,并以此为媒介挥动庞大的,用坚实的骨骼加固的尾鳍,迅速到达,一口毙命的能力。面对堪比钢板的,时常厚达五厘米的几丁质装甲,礁齿鲨进化出了惊人的异型齿——坚固的,具有多重突起的【切齿】以及宛若礁石一般坚固的,具有瘤状增生的【礁齿】——而这也是礁齿鲨名字的由来。
      在拥有着厚度至多可达到两倍上颚厚度的下颚提供澎湃如液压机一般的咬合力的同时,这种庞大的生物却有着看起来与其体型不甚般配的食欲。往往的,一只岩铠蟹便能够使一只礁齿鲨成功地保持三天左右的活力。
      当然,如果它们也并非不热衷于中小型的鱼类——尤其是潜水员这种行动缓慢的小鱼干......
      By:K3队员——史崔克·阿尔杰斯


      IP属地:辽宁3楼2021-07-09 20:15
      收起回复
        名称:渊虚鲲
        类别:水栖
        体长:28~36m(生态平均个体/极限)
        体重:180~380t(生态平均个体/极限)
        食性:杂食
        主要食物:小型鱼类,深海蔓藻
        生态地位:与世无争的巨人
        外貌:


        关于渊虚鲲:
        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悍击者以及其基干族群确实有不少的旁支。但是......眼前这家伙是不是太大了些?看来在那股朝向奇怪的,向着北极圈侧下方深入的洋流的滋润之下,即使是两千多米深的深海之中,这些大家伙们也能够过得很滋润啊。我们的装备到这里基本已经是极限了——深海潜艇消耗的载重显然是比可拆装的快艇要来得大得多,我们玩儿不起那些高端的。
        我们对于这些生物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了——希望在后续的观察中能够发现它们的脾气与那些暴躁的亲戚截然相反吧,听说浅海的支队快伤退四分之一了......
        By:L1技术指导:杰弗森·埃利曼


        IP属地:辽宁8楼2022-03-18 22:24
        收起回复
          原颌虫
          类别:水生
          全长:15~40cm(生态平均/科考最大)
          体重:10~180g(生态平均/科考最大)
          食性:杂食
          主要食物:海底能被发现并咬动的任何有机质
          生态地位:小型垃圾桶,兼性分解者
          关于原颌虫:
          如果我不说它属于可能是最接近椎索动物共同祖先的生物——原椎动物门,你会不会觉得这像是一条沙蚕?你会,说实话我也会,而且它的习性真的就很像沙蚕,挖个洞住在海底的泥沙里面,时不时钻出来找点吃的,只要用一点有机物就能把它引出来,然后抓来钓鱼……用法也像。哦对你得小心点,别被它那两对颚咬到了。这四片颚其实就是椎索动物的上下颌的雏形——如果再加上另外两对辅助进食的颈部附肢就是类似昆虫的口器的雏形了——并且它还具有类似咽齿的内颚,辅助研磨食物。什么,你说它有四对步足而椎索动物最多三对?猜猜椎索动物是怎么做到体内受精的,哈哈!当然,让我坚定这是椎索动物门的近亲的关键特征还是体内那些游离的原始椎体,通过肌肉和软骨控制来辅助运动,比如摆动那条有一些肉质游泳足的小尾巴,挂在钩上的时候拿来吸引鱼挺不错的……嗯,或许我该去钓一条试试。
          by:K3渔业部垂钓专家——卢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4-22 12:51
          回复
            龙百合
            类别:水栖
            体长:2——5m(生态平均个体/极限个体)
            体重:15kg——175kg(生态平均个体/极限个体)
            食性:滤食
            主要食物:浮游生物,小型游泳动物
            生态地位:固着底栖滤食者
            外貌:

            关于龙百合:
            “我可去特喵的,这东西怎么会是个椎索动物!”
            by:——某暴躁研究员
            龙百合是无光之海常见的固着滤食者,看起来宛如一个插在地上,有六个细长触手的海葵类生物,虽然没有如同珊瑚一样常见,但也依然不少。是当地各种生物,比如岩铠蟹的食物之一。
            龙百合最令人惊讶的,便是其所象征的演化可能性,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结果——龙百合属于椎索动物,它们的体内也确实有类似脊椎的结构,六条如花瓣或触手般进行滤食活动的部件,其实是它们的肢体,其内部有着明显的残留骨骼结构。
            它们的头骨和颈椎部分基本已经退化,残留的进食结构几乎被挪到了曾经应该是胸口的位置,不过它们也在“手”上演化出了一些类似消化道的结构,方便就地消化浮游生物。而类似茎部的结构,则是腿部乃至尾部的极端特化的演化——这就为这只椎索动物带来了“扎根”的能力。
            龙百合几乎退化掉了所有的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它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几乎等于地球上的肉食植物。不过它们也确实会捉,至少尝试用滤食足捉一些不小心碰到它们的小型游泳动物。
            龙百合的结构在固着滤食者生态位上,显然并不合格,不过它们也确实有一些手段来保证它们那并不算边缘物种的地位。它们体内有一个发声器官,配合着还勉强存在的感知系统,在发现捕食者后,它们会用这个发声器官.........引来各种更大的掠食者。考虑阿瑞斯上极度拥挤的生态环境,这个战术居然还让相对高耗能的它们成功挤进了固着滤食者的生态位。同时,有一定运动能力的它们还会从物理上对其他固着滤食者进行打压,不过不显著,更多情况,它们会依靠声波吸引那些无法处理它们,却可以处理这些小型固着滤食者的生物来解决竞争对手。
            “我们当时就碰了一下它,然后.......一群礁齿鲨就撵了我们半条街......好吧,只是个比方,但那些大家伙真的追了我们很久。”
            By:K3队员——阿福德尔·卡波斯


            IP属地:浙江12楼2022-10-29 13:36
            回复
              斥猎鱼蝓
              体长:0.21m-1.7m
              体重:56kg-140kg
              食性:肉食
              主要食物:中小型鱼类
              生态地位:中型冰洋巡游掠食者


              关于斥猎鱼蝓:相较于它们生活在大部分热带海域的远亲,它们的体型要大上很多倍,而且生活在冰冷刺骨的极地地区,同时它们也要更加凶残且具有威胁性。斥猎鱼蝓的巨大体型现在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极地巨大化的表现,而巨大的体型所带来的就是更为高效的捕食,它们将齿舌逐渐特化成了适合捕猎的上下颚结构,并且将三对眼睛进行了特化,最前端的一对主要负责感受光线,而后两对则负责清晰地成像,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它们在昏暗危险的冰层下追逐猎物;它们身上的巨大藻类斑点已经基本失去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斥猎鱼蝓并未抛弃它们,这些藻类能利用斥猎鱼蝓所吃的猎物的一部分营养来给斥猎鱼蝓的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额外热能来保证斥猎鱼蝓在冰洋中时刻保持高机动狩猎,还能发出一定的荧光来吸引猎物和配偶。
              还有,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居然真的尝起来像马鲛鱼欸?!”
              BY:K3北半球寒带近极点海域生物第二勘测队水体调查员——艾科琳娜


              IP属地:浙江13楼2022-10-29 13:38
              回复
                鬼魅掠颚
                全长:2~3m
                体重:25~84kg
                食性:肉食
                食物:各种能用颚控制住的小动物
                生态地位:深层中型掠食者
                威胁等级:中立
                外貌:
                关于鬼魅掠颚:
                啊……我原先以为原椎动物只是椎索动物演化史上缺失的一环,但没想到它们的种类会这么繁荣。我觉得不少成员——起码是我们看到的这条巨型“沙蚕”——已经在朝着与椎索动物截然不同的路线演化了。你绝对不会想在深海碰到这么一个面目狰狞,行踪隐秘的家伙。不过幸运的是它只是在我们周围快速兜着圈子,并没有发动攻击,显然我们的潜水器对它来说太大了。不过灯光吸引来的小动物就没这么好运了,鬼魅掠颚那极其灵活的运动方式加上四对大颚交替出击的攻击策略,任何低于它体重一半的动物估计都会被撕碎……即使是另一只原椎动物。
                by:K3深海考察团记录员——利帕瑞.斯维尔


                IP属地:浙江14楼2022-10-29 13:43
                回复
                  2025-05-11 03:28:14
                  广告
                  诡异臂螅
                  全长:12~20cm
                  体重:17~80g
                  食性:杂食
                  食物:所有能被获得的海底有机物
                  生态地位:海底清洁工
                  威胁等级:被动
                  外貌:
                  关于诡异臂螅:
                  我已经想不出什么词来形容这种生物的长相了,反正看到它在深海底下缓慢爬行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一个词:“动手!”
                  啊,不是我们想对它动手,是这家伙长得真的像一只爬行的手……不过有六个指头就是了。作为一种臂螅,它在星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六个带有感觉器官的触手朝一个方向聚集,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头部”——如果一堆奇怪的长满眼睛的触手集合可以被称为头部的话——更有利于在海底定向移动。
                  为了抵御水流,臂螅不再用腕须把自己从海底拖起,而是直接躯干贴地缓慢爬行,腕须变得短粗而具有吸力。它们不仅可以被用于爬行,还可以将食物粘住并送入位于躯干中间的三角多层齿板中嚼碎。背上的纤毛栉板没有了游泳功能,现在大概是某种感觉器官吧。它的生存之道大概就是节能,这样一种没什么肉又看起来就难吃的玩意估计不会有什么生物喜欢。
                  by:K3深海考察团记录员——利帕瑞.斯维尔


                  IP属地:浙江15楼2022-10-29 13:48
                  回复
                    游荡爬星
                    全长:25~35cm
                    体重:73~200g
                    食性:杂食
                    食物:海底碎屑、小动物等
                    生态地位:小型杂食和分解者
                    威胁等级:温顺
                    外貌:
                    关于游荡爬星:
                    哦谢天谢地,能在阿瑞斯上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海星……至少是类似地球上的海星,真是太让人感到亲切了。好吧,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海星”跟我老家海边的那种相比,好像除了多了一个触肢以外还有一点其他的变化……对了,它似乎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正对着其中一条触肢的方向,就好像那条腕足是它的头一样。这在触眼动物里面还是首次发现,以前那些有明显的“头部”的触眼动物(如果那些“动手”也算有头部的话)都是以至少两个触肢形成头部。我觉得我是时候得抓一只上去研究一下了。
                    在结果出来之前我得先说一句,这玩意可以随便抓,数量很多,没有危险,并且得益于皮下骨板,它们几乎什么都不怕……就算有能咬开它们的生物估计也会嫌难吃。
                    by:K3深海考察团记录员——利帕瑞.斯维尔


                    IP属地:浙江20楼2022-10-29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