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障碍吧 关注:247贴子:1,583
  • 0回复贴,共1

“三年级现象”只是孩子成绩下滑的开始!“二加一减”是“病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生活就和考试分数紧密相连了。
孩子考试如果考了100分,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爸爸妈妈喜笑颜开,还会有各种的奖励。
但如果孩子考试不及格,不仅他自己垂头丧气,爸爸妈妈脸上也会有暴风骤雨。
小风现在是一名准四年级学生,但提到他的这个学习成绩,妈妈就气不打一处来。
自从孩子升入三年级后的常态:
成绩从双门满分跌到80多不说,孩子的学习动力似乎也一下子消失殆尽,每天上课不是发呆就是开小差,就连作业也是马马虎虎,甚至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为此小风妈妈没少成为班主任的“座上客”,可小风妈妈死活搞不懂,明明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为什么一到三年级就“大变样”了呢?
一直以来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这几个关键的升学阶段,认为它们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实,有一个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期,被大多数家长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在升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出现的“三年级效应”。
“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年级开始分化,四五年级差距拉大。”
这句教育界的谚语意思是说,一二年级的成绩其实是具有“欺骗性”的,真正能够影响孩子成绩的分界点其实是三年级。
02
二加一减是关键
★为什么“三年级现象”在小学生阶段频发?教育专家直言:二加一减是关键
针对孩子频频出现的三年级现象,教育界的专家就此进行过专门的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孩子们的这种反常表现其实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他们将其总结为“两加一减”。
★ 一加:课程难度增加
不同于一二年级的“临时冲刺”,三年级对孩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本著名脑科专家田秀树提出了“九岁之壁”的理念,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会在9岁左右提升到另一个阶段。
死记硬背的能力逐渐下降,抽象能力迅速发展,所以会出现一二年级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以后开始飞流直下,难逃“三年级现象”。
到了三年级,也就意味着相对轻松、简单的学习阶段已经结束,面对新学期突然加大难度的学习安排,孩子难免会有“畏难”和“抵触”的情绪,课堂上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学习更是缺乏动力,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 二加:课程数量的增加
一般来说,三年级是小学生迎来英语的关键一年。
对于做好提前准备的学生来说或许勉强适应,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突然闯入”的英语会彻底打乱他们的原先的学习习惯。
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在增加孩子课业压力的同时,也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一段时间学习后,孩子的成绩出现了后退的情况,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会有所降低,继而影响孩子的日常学习状态。
★ 一减:玩耍时间的减少
当孩子们迈进三年级的门槛后,他们在老师眼中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而是已经做好了学习准备的“小大人”。
一方面,老师会对孩子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留给自己玩耍的时间就越少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在运动过程中,产生适当的多巴胺,可以有效激活大脑各脑区神经链接,反馈到大脑前额叶,有效提升孩子学习动力。
孩子到了三年级,学习科目增加,学习任务的增多,给予孩子玩耍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学习动力难以得到及时的提升。
专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1、理清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清晰,开始写作业的时候以为只有两项作业,感觉时间很充足,于是发发呆走走神、玩玩橡皮,慢悠悠的完成。
等到快到睡觉时间了,才发现还有其他作业要做,于是开始拼命赶作业,增加作业错误率。
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表,专门用来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计划。
除此之外,对于做作业很多孩子会认为做完就完事了,其实在完成的过程中不光有数量的要求,还要有质量的要求,更要像考试那样有时间上的要求,整个作业过程都要像考试那样来要求,养成定时作业的习惯,按质按量完成的习惯。
怎样制定作业目标,你只要提出以下四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回答,并记录下来作为孩子执行和自我检查的标准。
第一:说出作业内容及完成数量;
第二:每项作业要达成的标准(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正确率等等);
第三:开始作业前要复习哪些相关知识;
第四:完成作业预计要多少时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初期目标可以定低一些,让孩子容易达成,激励自信,养成专注习惯,鼓励孩子追求更高的目标。
2、培养探索精神,引导孩子自主思考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想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首要的就是要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
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一遇到难题,家长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按照正确的答题步骤去答题,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成就感。
当孩子能够顺利解开作业题目时,我们可以寻找同类问题给孩子解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知识,就能将难题转变为做过的、熟悉的题目,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习过程中也更专注高效。


1楼2021-07-27 10: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