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game吧 关注:1,768,984贴子:25,870,092

樱之刻章节名推测及相关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查资料查了一晚上,自鸽鸽你章节名就不能好好写。


本贴收到10个礼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14 20:39回复
      第Ⅰ章
      右侧连写文字为
      La gazza ladra
      《鹊贼》(La gazza ladra) 是罗西尼创作的第二十部歌剧,于1817年在米兰首演。作品创作于欧洲连年战争岁月之后,迎合了民众渴求安宁的情绪。在这部歌剧中,罗西尼以其特有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皆大欢喜的喜剧气氛。
      而对应樱之诗中,大概率是指鸟谷线中被提到作为赝品的喜鹊花瓶。
      所以第一章的展开方向很可能是围绕鸟谷,中村,本间家的夙愿展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14 20:44
      回复
        2025-08-03 10:20: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tql


        IP属地:河北3楼2021-08-14 20:49
        回复
          第Ⅱ章
          右侧连写文字推测为
          Kapmunku e biremabku
          这个标题的转译就比较复杂了,而且最后一个词的意思仍未确定。整个过程要感谢樱刻群的群友大佬。
          首先依据连写的方式推测出了原文为Kapmunku e biremabku,这种用法很可能为法语的用法,但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都无法给出有关信息。然后群友在搜索时存在Kapmunku这一词汇的网站为俄语的网站,所以推测有可能是西里尔字母的转译,在经过转译后出的俄文为картинки,翻译后的结果为“图片”。结合左侧日文:图画展览会。推测biremabku有可能指的是展览会,最终翻译就是左侧的日文。但我将biremabku西里尔转译成俄文后出来的结果是бирэмабку,翻译未找到相关答案。
          所以最后推测意思为 图画展览会通过西里尔转译后用法语的形式连写而成。但具体意思仍待考证。
          图画展览会: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原曲为钢琴组曲;
          1874年6月穆索尔斯基写下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灵感来自于一次画作展览会,会上的作品是由穆索尔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维克托·阿里山大罗维奇·哈特曼所画。
          本曲中分为漫步、侏儒、古堡、杜乐利花园、牛车、蛋中小鸡、穷富犹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辅城门楼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
          从资料中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些关键词。
          画展对应剧情中的穆尔展或者男主与圭参加的大小画展。
          已逝世的朋友对应诗中因车祸意外去世的圭。
          组曲中穿插全文的“漫步”对应樱之诗的标题:在樱之森下漫步。
          结合已放出cg第二章应讲述的是男主与圭的童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14 21:02
          收起回复
            第Ⅲ章 其一
            右侧连写文字为
            Der Dichter spricht
            语原为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最后一曲《诗人的话》
            《童年情景》是钢琴套曲,由德国作曲家舒曼于1838年创作。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作者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并且此套曲还是写给作者本人未来的妻子克拉拉的一封“情书”。
            诗人的话。这首终曲是以成人的口吻写成,旋律悠缓,蕴含着迷惘惆怅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克拉拉的思念。与第一首形成呼应。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14 21:07
            回复
              第Ⅲ章 其二
              右侧连写文字为
              Kibou
              既望(きぼう、kibou),既望指的是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例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另外,还有1.〔将来に対する期待〕希望,2〔願い,要求〕愿望;期望;期待;要求;意图.两个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14 21:12
              收起回复
                第三章 其三
                右侧连写文字为
                Night on balo mountain
                语原应该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a night on balo mountain》中文译名《荒山之夜》。其构思出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说《圣约翰之夜》中对巫婆安息日的描写。这是在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兴起后,俄国民族乐派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
                作者在原稿上有一段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传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破晓。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14 21:15
                收起回复
                  第Ⅳ章
                  右侧连写文字为
                  Mon panache!
                  语原应该是法国剧作家罗斯丹创作的五幕戏剧《西哈诺》。《西哈诺》所讲述的爱情故事或者说爱情悲剧的后面覆盖着丰富的内涵。从本质上看,这是一首颂扬美好人性的赞歌,颂扬真善美的赞歌。面貌丑陋的西哈诺体现了真善美的本质。在一个“丑”的外表下所映出的“美”显得更加值得追求。这就使人对“美”更加崇尚,更加向往。
                  素晴日中也有此句的引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8-14 21:20
                  回复
                    2025-08-03 10:14: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太强了,建议加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8-14 21:28
                    回复
                      第Ⅴ章
                      右侧连写文字为
                      D'où venons - nous?
                      Qui sommes - nous?
                      Où allons - nous?
                      译文(百度)为
                      我们来自何处?
                      我们是谁?
                      我们要去向何方?
                      这三句话出自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绝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论》。“我最擅长的事就是一蹶不振”“对于将来深感绝望!”“对于自我内心的软弱深感绝望!”“对于人际关系深感绝望!”不同于巴尔扎克执着于正面粉碎一切障碍,卡夫卡把一切可以粉碎自己的障碍,都变成了一场接着一场的噩梦。这也是我们看到卡夫卡的世界不是美好的原因所在,可以说,他的书就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这章的标题说实话像极了诗第四章那句心理学辩论。不明白本章男主经历了什么,但是单从标题题材来说是相当压抑的,但是正如上文所言,卡夫卡的世界不是美好的,同意男主的世界也不是美好的,天才的人生充满了残缺。但是更重要得是能否走出这份阴影,粉碎一切障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8-14 21:32
                      收起回复
                        都挖到这地步了,不搞一波哪章是哪个人的线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8-14 21:38
                        收起回复
                          第二章文字修正
                          картинки с выставки
                          Kapmunku e biremabku
                          是由俄语直接按字翻译成的拉丁字母。
                          出处仍为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图画展览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14 21:48
                          收起回复
                            对于第五章的标题,还有另一方面贴近的资料。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où venons-nous? Que sommes-nous? Où allons-nous?),是法国画家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于1897年在南太平洋大溪地(Tahiti)完成。据画家所言,此画具有人生总结性的意味,同年3月画家刚刚经历了丧女之痛,之后又一直受着梅毒和眼病的折磨,贫病交加的画家起意自尽,临死前完成了这幅画作,因此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见解。然而其后画家自杀未遂,得以继续创作另外一些最后的作品。身体上的痛苦照应直哉不能再次拿起画笔的手臂,丧女之痛就像樱之诗中对中原中也《往昔之歌》的丧子之痛的引用。代指圭的离去。从这个意义上第五章也可以猜测为男主对人生境遇感想的集中抒发。
                            (百度已经抽到发个画作也要打码了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14 22:02
                            收起回复
                              考究党suki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8-14 22:08
                              回复
                                2025-08-03 10:08: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自己摸索了一个下午,原来还有考据群的吗,求个群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8-14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