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你读书了吗吧 关注:247贴子:1,011
  • 4回复贴,共1

【备份】奇袭贾布瓦是否属冒进行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明:本文并非系统讨论的专栏文章,也不是对《雷霆反击》小说进行某种硬核分析,更不是挂人打脸什么的,仅是将我之前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x411U7rS 下某评论的回复备份上来,不至于连我自己都找不到评论内容。
原文均不加特殊格式,仅结论部分移到最前面(方便对比我回复时的逻辑和商榷的内容),我的回复以红色字体贴在对应条目下,结论仍按原样放在最下方。第二个分割线的内容为我根据小说内容后加入的补充。

综上所述,看似简单的奇袭贾布瓦行动,背后有着如此多的必备条件,整个行动才会一帆风顺,看似有惊无险.而实际作战过程中,是否能满足这么多的条件,就难说的很了。所以林淮生被人说是昭和参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奇袭贾布瓦是有很多先决条件的
1.印度的重兵集团分成两个,一个在巴基斯坦南部,回不来。一个在克什米尔至伊斯兰堡地区,被阿克赛钦和巴基斯坦北方残余军事力量所牵制,不能动。而在阿萨姆地区,原有的由帕斯阿德构筑的防御体系早已被抽调得支离玻碎,防御空虚,这是奇袭贾布瓦最大的先决条件
林淮生正式提出奇袭贾布瓦的计划(167章“远景设想”)时,帕斯阿德被已经撤职(86章“封锁”),阿萨姆地区的部队已经被抽调的七七八八了,这个先决条件在小说里早已达成,是客观存在的背景
2.印度之前已经强迫孟加拉开放领空以便于将比哈尔邦和加尔各答的空军及海航的战斗机支援阿萨姆的防空作战,那么之后中国借道缅甸的奇袭行动在国际政治上所受到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
同1,在林淮生扮演蓝军和周耀华对抗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林淮生自己都吃惊这一点(见241章“米35”)
3.之前王铁川搞到了印度军队的通信加密秘钥,之后就一直掌握在徐景哲手中,在情报方面印度军队的动向基本毫无秘密可言——除了奇袭当日所遭遇的印度陆军总部直属的装甲合成教导旅的部署情况,这也给林淮生的机降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一点不算是决定性因素,而是锦上添花,演习中林淮生作为蓝军在知道计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知道红军兵力部署的情况下还是被红军给骗了(233章“面目全非的计划”“240章“虚拟战争””),当时王铁川并没有搞到密码,而且如3里所说,这一点反而导致了对印军装甲旅的忽略,但这里还有另一个结果,印军装甲旅被全歼使得提斯普尔问题可以提前一周解决(433章“崩裂的前兆”),这个好处同样是林淮生提交计划前不敢想象的
4.奇袭之前的一个月内,中方军队通过特种部队的地面侦查渗透摸清了阿萨姆当面之敌的主要远程反制火力如龙卷风远火,大地一型地对地导弹和主要防空力量如S300防空系统,山毛榉导弹等,并在之后的空袭作战之中将之一一摧毁,在奇袭行动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制电磁权,扫清了奇袭的主要障碍
这些本来就是为了使得奇袭成功而做的先头准备,实际作战中肯定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如果这一点无法满足的话,奇袭行动甚至都未必会开始,这些都是计划的一部分,5同理,这些都还没做到压根就不可能发动奇袭了
5.通过空袭摧毁了大吉岭的铁路运输线,使得整个阿萨姆地区的主要防御力量——印度57,56步兵师无法机动,整支部队散布在150公里长的广大地域无法及时回救。
6.发起空中突击前2个小时,动力伞部队已经完全控制了雅鲁藏布江以及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沿岸所有制高点的印方哨所,不至行动泄露
这个也是先行准备,而且这个行动本来就是林淮生为了防止行动泄露做出的“补救”,同样应当看作奇袭计划的一部分
7.林淮生本人在紧急救援奎达的作战中有了最基本的机降作战经验,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个人倾向于没有这个经验林也能控制机场,只不过情况会糟糕一些,没了奎达机场上的课会不会导致整个奇袭行动失败这个见仁见智
另外,奇袭贾布瓦这个计划并不是脑子一热没经验证就直接上马了,小说里这个计划有一个雏形“4157乙计划”(同167章),而在虚拟演习之前,林淮生的计划就已经被总部推翻重做再推翻再重做了几次(同233章),虚拟演习是在对红军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蓝军指挥官是计划的制定者,另外演习里林淮生派了装甲部队和印藏特种部队一起去夺取机场,同样没有成功),而不是昭和海军那种直接动手修改攻击结果的图上推演,上文提及的456正是充分考虑到计划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后进行的预先行动。这也恰恰证明了奇袭计划的最终版本虽然冒险但并不“昭和”。

小说里奇袭行动(不包括后面进攻提斯普尔的部分,贺凡直捣提斯普尔的行动不在计划里,是印军军事冒险失败的结果)的进展要比演习结果顺利的多(吸收245章“海面下”里明确提到蓝军在第一阶段减员不多,红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第253章“参谋长”里提到林淮生始终保持了建制的完整,“演习时间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计”“蓝方的抵抗相当之成功”)。另外245章里也借徐景哲的心理活动写出了军区这边并没有把宝都压在林淮生的奇袭上,演习本身已经排除出了战役突然性。
综上所述,原评论里“(奇袭贾布瓦)看似有惊无险.而实际作战过程中,是否能满足这么多的条件,就难说的很了”以及相应的依据似乎相当值得商榷,至少小说里很多地方的文字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IP属地:浙江1楼2021-08-26 21:30回复
    分析的很不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奇袭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9-28 08: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