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45贴子:108,484
  • 4回复贴,共1

兵策儒剑(作者):南西伯利亚Afontova Gora遗址的惊人发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兵策儒剑(作者):南西伯利亚Afontova Gora遗址的惊人发现:玉器、细石器的起源与Y-Q关系唐兴作家、社会学者、思想者3 人赞同了该文章
以下文字作者是兵策儒剑先生,转载自他的新浪博客,其文字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因转帖者认为对探索玉文化起源有一定意义,故转载于此,仅是公益行为。如认为侵权,请立即告知,发贴人立即删除。
南西伯利亚Afontova Gora遗址的惊人发现:玉器、细石器的起源与Y-Q关系
(2013-12-08 21:13:34)
href="javascript:;">转载▼
标签: 玉器 玉璧 细石器文化 叶尼塞河 遗址 分类: 历史基因密码
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寒冷多雪,人烟稀少,容易保存古人类遗骨。除了在西伯利亚一个洞穴内发现丹尼索瓦人的牙齿和指骨,最近国际研究又在南西伯利亚 Mal’ta 和 Afontova Gora两个地方发现两个古人类遗骨,其年代分别在2.4万和1.7万年,经测试结果 Mal’ta古人类Y-DNA属于R单倍群,mtDNA属于U单倍群,而Afontova Gora古人类Y-DNA结果为Q1a1-F1215(2013新树命名),mtDNA为R*。从分子人类学角度分析将放在下一篇博文论述。本篇先来看看这个Afontova Gora遗址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下资料主要取自于俄罗斯的一个网站:《Afontova Gora - Афонтова Гора》
1 Afontova Gora位置
Afontova Gora遗址属于旧时代晚期,年代1.7万年左右。在叶尼塞河河谷旁边,这个年代正是某次冰期严寒年代的一部分,极地冰川估计离此不远。下图为遗址所在地:

下面地图显示Mal’ta 和 Afontova Gora的位置,红圈(27)号是Afontova Gora,红圈(29)号是Mal’ta:

下面照片是离Afontova Gora不远的叶尼塞河一段:

2 细石器文化起源
在博文《中国新石器文化之“外来文化”影响与时代分段》一文中已经说到:“5万-1.4万年以内,走出非洲的现代地球人或趁末次冰期的间冰期期间数次北上,这段时期的石器文化人群或与现代人之间存在某些血缘关系,比如4万年前的北京田园洞人。但相信他们也基本上没有能活过1.8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同时也已经提到了北方存在的“细石器文化”以及其开始年代几种说法。

然而在旧石器时代晚期(2-1.8万年)的叶尼塞河谷发现许多细石器,如下面几张图所示:

1 - 石叶刀
5 - 是刮刀
Photo: Vladimir Gorodnjanski 2007
Source: Th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2 - 可能是石锛
3 - 砍切工具
6 - 尖工具
7 - 尖钻工具
Photo: Vladimir Gorodnjanski 2007
Source: Th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1 - 针2 - 打火石或狩猎工具
Photo: Vladimir Gorodnjanski 2007
Source: Th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西伯利亚这个遗址的发现,使我相信细石器确实在2万年前就已经有了。细石器文化可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甚至可以延续到铜石并用的时代。我国细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一带。细石器文化传统可能与当时人类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有关。而Afontova Gora这个地方明确地把细石器与Y-Q系联系了起来,使我相信细石器文化很有可能也确实发源于Y-Q系人群,并传播于其他族群
3 玉器文化起源
细石器文化起源或许以前很多人已经有猜到,但是玉器文化起源就更另人震惊了!看下图物件也是Afontova Gora叶尼塞河谷出土,明显属于玉器,而且属于玉璧!

(Note the advanced technique shown in the lower left bead. Getting a hole that size, and leaving such a narrow band around it requires very good control of the material - Don )
Photo: Vladimir Gorodnjanski 2007
Source: Th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在中国分布极广,它是玉器的最基础形制之一。根据中央孔径的大小把这种片状圆形玉器分为玉璧、玉瑗、玉环3种,有时候也包括玉玦。

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古人在制作玉器时,对于玉璧的孔径与器体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今天我们习惯上把宽边小孔径的圆状器统称作璧,而窄边大孔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瑗”这一名称。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瑞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玉石被人们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境内特别是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四川广汉地区早期文化遗址和西北齐家文化遗址的玉璧也引人注目。下图是浙江良渚文化玉璧:

再看下图,仍然是Afontova Gora叶尼塞河谷出土:

这种三联孔玉环,在东北红山和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中都有发现,下图是红山文化区出土的三孔连在一起的玉环:

下图凌家滩(上排)和红山(下排)玉器对比,可以看到第二列是两孔相联的玉璧:

下图是安徽凌家滩出土的内外嵌套的玉璧:

这种形制的相似,不禁让人立即猜想中国红山等地的玉器与叶尼塞河谷2-1.8万年的玉璧存在起源上的渊源关系!叶尼塞河谷的发现立即把玉器的历史推前了1万多年,让人重新思考末次冰期(LGM)之前人类的活动。红山文化的前身,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就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更进一步,红山文化主人也是Q,因此不可避免地猜想玉器确实应起源于Y-Q系,并伴随Y-Q系迁徙而传播。除了中国有玉器外,古埃及和美洲也都有玉器!新西兰毛利人也有玉器。


IP属地:四川1楼2021-12-21 21:45回复
    Q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22 07:30
    回复
      2025-08-04 10:00: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文章!!!从几个方面证明了,黄帝一族Q系从西从北而来,从西伯利亚而来,带来了早期玉文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22 08:53
      回复
        非农耕族群,
        与华夏关系不大!


        IP属地:广西4楼2021-12-22 13:47
        回复
          这是Q.??Q如果是母系,他们的后代人长的像谁?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01 2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