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吧 关注:475,451贴子:744,687

还是修修人性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学点礼。学点诗。
礼乐,人性规则。
诗书,文化文明。


1楼2021-12-22 15:18回复
    礼的真正含义,是保全天性,然后损益人性,以达成善果。
    先说“”礼节“”
    春秋及其以前时候,诗歌重视节拍,一如当时俊男美女恋爱重视节奏。
    这个节奏,就是礼节。
    而这个礼节,就是天性。
    男人总想一下子就搞定,这是天性
    女人总想慢慢来,需要热身,需要持久,这也是天性
    男女天性这么大矛盾,需要调和,这就是礼节
    礼节,让男人稍微悠着点,让女人稍微努力一点,然后才能顺利完成阴阳结合的大礼,然后才能繁衍子孙。这也叫周公之礼。大概婚姻礼节,就是周公最早定下来的。


    2楼2021-12-22 18:38
    收起回复
      2025-08-01 16:25: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古人实践表明,只有遵守礼节,恋爱才会成功,浓情蜜意才会出现
      所以礼节,在古时候是很重要的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法律,全靠礼节
      社会的方方面面,礼节都在起到“调和天性、损益人性”的作用
      不遵守礼节,或是没有礼节,男女恋爱,就是现在的情况,男的憋一肚子,女人流无数次泪,都还无法配对成功。
      没有圣人,没人教你们礼节,活该如此啊


      3楼2021-12-22 18:40
      收起回复

        周礼,是人道的丰碑。
        影响之大,连诗歌里面都是礼节。
        因为诗歌是情感的载体与艺术,当情感有礼节,诗歌的韵律自然也就会体现出礼节来
        礼节体现于诗歌中,一是节拍,一声韵律,还有就是一唱三叹。诗经的感情,都是有控制的,不会泛滥成灾。这都是礼节的体现。而现在的音乐与诗文,感情都是天马行空,惊涛拍岸,狂风暴雨的,都是没有控制的,注定成灾害的。如今,礼仪之邦,早已不复存在。这就是朝代气象的差别。
        读诗经,重要的就是节拍
        关关之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其中的节拍与节奏才是关键
        一有节奏不顺,到处都别扭
        情感与节奏节拍完美契合,那就是天成的杰作
        孔子老先生选的诗经可是精雕细心的,古风由此得存
        为什么儒生要学事情,就是为了陶制你的情操,让你的感情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但是却是有控制的,是有礼有节的。儒生必须要学诗经,当你真正精通了诗经,也就明白了古人的恋爱及其生活的情感,以及其中的细节与礼节


        4楼2021-12-22 18:49
        回复
          礼节,古已有之。
          周朝建制,周礼成为礼法,这就是礼节变成法律。
          夏朝商朝的法律,可不是人性礼节,而是包含有鬼神的旨意。
          这就是周朝的进步,人道代替了天道与地道。


          5楼2021-12-22 18:56
          回复

            古之博士,能定礼节,调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性与天性需求。博士能拿朝廷的俸禄,那就是说,其人定的礼节,是符合人性与天性的。要学到这种程度,就很难了。
            周礼,是以周易为根基。
            汉朝白虎通义里的礼,是以汉朝的易为根基。汉朝的易,就是八卦纳甲之术。
            宋朝的礼,是以华山派先天八卦为根基。先天八卦催生宋朝理学。
            每一种礼制的背后,都是有哲学依据的。再由哲学技术,衍生出人伦与天伦要求,构成社会伦理学,让老百姓进入人道,只要符合礼制,踏实去做,都会有好结果,不必争,不必抢,更加不用偷盗抢劫。
            古圣人的智慧,你们都得五体投地才合适。


            6楼2021-12-22 19:40
            回复
              学礼,可以皓首穷经,读一辈子书,然后去当博士
              也可以浅尝即止,明白人伦天伦大体就行了。
              像我,能学到开和谐后宫的程度,然后去写小说也就心满意足了。
              然后学了音乐弹琴之类的,就可以学习读《诗经》写诗啦。
              礼乐,一如佛法与禅,只是渡人过河的竹筏,过了河,就可以舍弃竹筏啦。(除非你真想去当博士)
              儒家有诗艺,原来也是挺浪漫的。
              孔夫子原来也有挺浪漫的一面。
              这真是出乎意料。


              8楼2021-12-23 18:33
              回复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里面接近完美的诗篇。
                全诗只是一位贵族公子人生中的微小片段。
                贵公子无聊待在水岸边,看着水鸟与浮萍,想着梦里情人,沉溺于不可收拾的情感之中,胡思乱想了许多事情。
                就这么回事而已,却因为真情与诗歌艺术,最终成了千古名篇。
                在诗文里,水岸与沙洲,公子与水鸟浮萍:这就是全部。
                其余一切都是虚幻与梦幻。梦里窈窕淑女,其实没有出现。琴瑟传情,也没有真正去做。但是在诗里却反复出现,反复吟唱。虚虚实实,却又符合情理,不是故作姿态。艺术韵律,以及唱叹的节奏,都是无可挑剔的完美。
                诗经第一,确实是这一首。


                9楼2021-12-23 18:43
                回复
                  2025-08-01 16:19: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一首也很好,只是不如关雎。
                  这一首,好在韵律,第一联,简直完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句,通篇韵律与感情完美交融。
                  打油诗,只有最后一个字有韵。通篇顺口溜而已。
                  而古诗,韵律很适合人去念着、唱着、摇曳着。
                  韵,是文字的音节;律,就是人的节奏,摇曳的节奏。
                  韵律必须与感情契合,诗文节奏还要摇曳,又要循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这一句,一下子就差了一大截。作者写完完美的第一联,才情已尽,勉强凑数整出这一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一句节奏变化的很好,可惜用兮字押韵,显得才情不足。
                  写关雎的是一位受过上等教育的富贵公子,才情上佳,诗文造诣完美。
                  写子衿的是一位才情不错的女子,情有余,而才不足,郑风使然,不如周朝文明鼎盛故也。


                  10楼2021-12-23 20:52
                  收起回复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诗经里的女子口中,柔情万种。在曹操这里,豪情万丈。曹操这首,韵律还可以。就是拼凑的东西,有点杂乱。不过英雄有这水平也可以了。


                    11楼2021-12-24 11:56
                    回复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周朝京都地方,王孙公子泡妞,想的是琴瑟传情,有点像王子,骑着白马,拿着鲜花,文质彬彬,礼仪周到。
                      秦国地方的男子有点像骑士,想的是怎么样直接去到佳人身边,有点像骑士,要么带着猎获的礼物,要么去为美人效劳,风格直接简单,光明正大。
                      伊人,在水一方。逆流而去,山高陡峭,难以达到;顺流而去,水湾曲折,还是难以达到。秦国地方的男子,在乎的是难度,而不是彼此情感契合程度。这就是文化差异。


                      12楼2021-12-24 12:07
                      回复

                        郑风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多言,亦可畏也。
                        呵呵, 郑国的男子,泡妞一如罗密欧,翻墙,闯后花园,无所顾忌,毫无忌惮。发暗号,学猫叫,只想约出美人,月下私会,卿卿我我。
                        有这样的大环境,于是才有了这首诗歌。刚刚跟哥哥定情的少女,不得不满怀担忧,嘱咐情人不要乱来,让她难做。这少女也很想朱丽叶,很爱又很担忧,很纯情,又满是憧憬与期待。
                        这位朱丽叶,是初恋。写子衿的女子,是热恋。情感都很真,艺术稍微差一点。
                        郑国男子,多是登徒子、浪荡子,要激情不要性命,喜欢私情。周南的王孙,端庄大器,情思曲折;秦国男子,勇猛直接,挺直硬朗:这都是郑国男子难比的了。
                        孔子称赞君子,所以列关雎为第一,用意很深的。


                        13楼2021-12-24 12:21
                        回复
                          人性,受到不同的熏陶,会呈现不同的生命气象,而不同的生命气象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周南的王孙,端庄大器,情思曲折,是受到周地的礼乐文化熏陶所致。可以想见当初礼乐征伐由周天子出,诸国全都俯首,何等高尚,何等大义凛然。
                          秦国男子,勇猛直接,挺直硬朗。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气概,也就可以想见秦国横扫天下的威武。
                          郑国男子,多是登徒子、浪荡子,要激情不要性命,喜欢私情。再来看郑国的历史,其实也风光过,但不过是私交联盟性质的风光,之后便一蹶不振。
                          平常的算命,算的是个体的人性气象,是个人的命运。这为何不能登大雅之堂?这是因为,这是无关国家与民族的东西。而地域气象或文化气象所塑造的群体性格,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与种族的命运。
                          儒家的礼乐,是塑造个体的性格与命运。儒家的诗书,则是用来塑造民族与国家的性格与命运。
                          儒家拜师入门,学习礼乐,就是塑造个体的气象,也就是塑造自身的命运。人确实有宿命的,是前辈子遗留的惯性所决定的。人如果随波逐流,宿命就必定实现,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会被算命先生算个精准。但其实,宿命是可以改变的,前提是你必须付出一定努力。人间的任何努力,其实都是一场修行。不是说,非得要到山里才是修行。山里是修仙,人间是修行,可以这样说。
                          低级的算命先生,越算越倒霉,可见其作用有限。沉溺于个人命运,肯定不会有大作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连自己的气象都没有塑造完成,就捉急忙慌进入社会搞事情,只会是更加有害,不但害人,还会害了自己,给社会造成灾难麻烦。
                          诗经,给修习礼乐完成之后儒生,指了一条明路。
                          各地之风,是各地的人性,也就是各地的文化现状。大雅小雅,是儒家所倡导的人性,也就是高尚的文化,但还不是文明。只有颂,才是文明,是圣贤的丰功伟绩造就的文明。
                          周朝之后,文化与文明成为社会主流,取代了夏商时候的鬼神巫师的作用,这是文明胜过了鬼神的新时代。虽然文明会被大盗贼所利用,照样祸害人间,但盗贼至少不会像以前那么放肆,想要利用文明,至少表面上必须尊重文明准则与规则。


                          14楼2021-12-25 15:58
                          回复
                            儒家,并不在乎鬼神与命运,只关心文化与文明。这都是在人性上用工夫。
                            但人性是虚妄的,会受到地域与时空的变化影响,这就还要儒生学易经与易术;而文化与文明,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还要学春秋。
                            不把礼、乐、诗、书、易、春秋这六艺学全,儒生就没有毕业。等到学全毕业之后,就是贤良。成为贤良之后,可以进入社会中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恐怕只有开创新时代的文化与文明的贤良,才是儒家的圣人。
                            宋朝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圣人,所以中国千年来日渐江河日下。
                            我这是来给你们指一条路。


                            15楼2021-12-25 16:11
                            回复
                              2025-08-01 16:13: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周朝的中原文化,最后归结于儒家,流传一直到今天。
                              明天,给你们讲一讲楚文化。楚文化,最后归结于道教,在晋朝成形,在南北朝时候成为茅山上清派,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原文化,重视人性;楚文化,重视天性。
                              儒家,修炼的就是人性。道家修炼的就是天性。


                              16楼2021-12-25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