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我们再说说名伦早期经典性价比鱼竿之一。
前面说到,手里没有鱼竿可用,综合自己的需求,开始了又一轮的选竿。同时咸鱼爆发的一波名伦甩货潮,现在来看,真是钓鱼人的一大福音,只恨当时入门晚,没有把握好这个清仓大甩卖的时机,但好赖出手了一两只。
这个经历就是从武玄风一代3.9开始。或许说到早期的经典竿,以天风顶带领的名伦当家三大将,天风顶,玄风极,武玄风。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只可惜天风顶和玄风极的涂装不是我的菜,当我看到武玄风时,只一眼,就心动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后悔。
时至今日,我自认为,武玄风一代是有独自气质的一把竿。它的涂装沉稳而内敛,精致而优雅,厚重温润,简洁通透,不可言喻的魅力由内而发。细细品味,精彩绝伦。它的设计师,不一般。它是一眼就可以被吸引的竿子,并且让我爱不释手。
难得的是,它的锥度不大,仅且包括3.9尺寸以内。有人说它重头,在这个尺寸来说,可以忽略。
使用下来,不硬不软,37调。稍有遗憾的是因为是早期产品,碳布吨位不高,重量在那里,回弹力也差了一些。但是就性价比来说,真心讲是一把不错的竿子。也是名伦竿中少有的让我无法去吐槽的竿子之一。经典自有它的不凡所在。
这把竿来到之后,让我有了继续购置它其它尺寸的想法。于是毫不犹豫的又入手了4.5米尺寸。
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大失望,毕竟它太老了,英雄迟暮让人惋惜不已。4.5米尺寸,名伦就开始了它的骚操作,锥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并且持感显重,有头重感,不能久持。下水几次以后,我发现4.5米有明显掉号,调性发生改变。
经典,代表它在过去的时间里,奠定了它的不凡之处。但是经典也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随着时代进步推陈出新,它也终将退出它的舞台。
我留下了3.9尺寸,将4.5米送了朋友,并继续挑选4.5尺寸。
好在名伦没有抛弃它,对它做了升级,就是武玄风二代黄字鲤和红字鲤硬。这也让我对它的选择有了延续。惊喜的是,它的精髓在二代身上保留了下来,并且随着碳布的提高,一些缺陷也得到了弥补和提升。
二代的涂装设计,一样的出彩。

前面说到,手里没有鱼竿可用,综合自己的需求,开始了又一轮的选竿。同时咸鱼爆发的一波名伦甩货潮,现在来看,真是钓鱼人的一大福音,只恨当时入门晚,没有把握好这个清仓大甩卖的时机,但好赖出手了一两只。
这个经历就是从武玄风一代3.9开始。或许说到早期的经典竿,以天风顶带领的名伦当家三大将,天风顶,玄风极,武玄风。红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延续至今。只可惜天风顶和玄风极的涂装不是我的菜,当我看到武玄风时,只一眼,就心动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后悔。
时至今日,我自认为,武玄风一代是有独自气质的一把竿。它的涂装沉稳而内敛,精致而优雅,厚重温润,简洁通透,不可言喻的魅力由内而发。细细品味,精彩绝伦。它的设计师,不一般。它是一眼就可以被吸引的竿子,并且让我爱不释手。
难得的是,它的锥度不大,仅且包括3.9尺寸以内。有人说它重头,在这个尺寸来说,可以忽略。
使用下来,不硬不软,37调。稍有遗憾的是因为是早期产品,碳布吨位不高,重量在那里,回弹力也差了一些。但是就性价比来说,真心讲是一把不错的竿子。也是名伦竿中少有的让我无法去吐槽的竿子之一。经典自有它的不凡所在。
这把竿来到之后,让我有了继续购置它其它尺寸的想法。于是毫不犹豫的又入手了4.5米尺寸。
没有惊喜,也没有太大失望,毕竟它太老了,英雄迟暮让人惋惜不已。4.5米尺寸,名伦就开始了它的骚操作,锥度一下子就上来了。并且持感显重,有头重感,不能久持。下水几次以后,我发现4.5米有明显掉号,调性发生改变。
经典,代表它在过去的时间里,奠定了它的不凡之处。但是经典也只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随着时代进步推陈出新,它也终将退出它的舞台。
我留下了3.9尺寸,将4.5米送了朋友,并继续挑选4.5尺寸。
好在名伦没有抛弃它,对它做了升级,就是武玄风二代黄字鲤和红字鲤硬。这也让我对它的选择有了延续。惊喜的是,它的精髓在二代身上保留了下来,并且随着碳布的提高,一些缺陷也得到了弥补和提升。
二代的涂装设计,一样的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