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药、药闷是很多新手玩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打药”不是“泡药”,“打药”(也叫药闷)和“泡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打药不是少数行为,在文玩核桃领域是广泛存在的。
3、不能妖魔化打药,事实上,打药对文玩核桃市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
4、虽然统称打药,但“打药”和“打药”不一样。
5、核桃打药或者不打药,对核桃本身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和玩家的价值取向有关,不存在玩得出来,玩不出来的问题。
什么是打药?
很多刚刚开始玩核桃的玩家会混淆在食用核桃领域臭名昭著的泡药,误认为,打药就是把核桃放在化学试剂中浸泡。
泡药,曾经在食用核桃领域被不良商人采用,这是将大批量食用核桃浸泡化学试剂以达到清污,染色的廉价手段。
打药,就是在核桃生长过程中,对核桃施用不同的生长激素,改变核桃天生本长形态的一种人为生物干预手段。
通常,文玩核桃大批量泡药不常见。泡药是为了去污和染色,对于文玩核桃价值作用几乎为零,泡过药的核桃化学制剂的味道很难去除,对于核农、核商来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除非有专门靠作假欺骗新玩家获利的不良商家,一般的核商是不会这么干的。
要讲清楚打药,有必要把核桃打药的历史简单做个梳理。
最早期的核桃是不打药的。03年以后,文玩核桃市场复兴,也有零星打药,靠打药来扩大核桃的尺码,在那个靠尺码决定价格,一个尺码价格可以几何翻番的年代,那确确实实是一种造假行为。
那个时代,文玩核桃界关于尺码有一句俗语:38够手头,40够价格,42够身份,而天生本长的核桃,42几乎是一个核桃的生长极限,而超过42的,和三棱、四棱一样都属于异形范畴。
08年奥运会以后,一款核桃的横空出世,刷新了人们对于核桃尺码的传统认知,这就是曾经一代王者——麒麟纹官帽,因为它是由核农王勇利用西北官帽为母本育种嫁接而成的,也被叫做王勇大官帽。
这个品种天然大尺寸,坐果率、良品率都高,一时之间,一帽难求,大尺寸王勇官帽当时被炒到了3-5万,普通的也在四位数水平。
王勇大官帽的爆红,释放了玩家对于核桃只顾尺寸,不顾其余的疯狂欲望,暴利的驱使下,也让一切可以增大核桃尺寸的手段,得到大规模普及运用。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药。
根据实践核农、核商发现,这种打药的核桃虽然油性变小,皮质、骨质变差,但对核桃的走色包浆影响却完全在玩家的可接受范围内,于是打药技术正式登场,文玩核桃进入打药的时代。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很多玩家都相信开始大规模运用打药技术的就是涞水。
第一代的打药技术就是为了最大限度追求尺寸。
它的原理类似于吹气球,让核桃最大限度横向生长,内部空腔变大,同时果壳变薄,一些打药过分的核桃,甚至果仁出现萎缩。
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对44的核桃,它的实际尺寸可能只有37—38,甚至更小,它的重量可能还达不到37、38的实际重量,加之空腔变大,严重影响盘玩手感,造成盘玩起来,发飘、发轻、声音发闷、发糠。这是人们对于打药核桃最初的认知。
2016年前后,一款核桃的出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打药的认知,这款核桃就是闷尖白狮子头。因为这款核桃一开始为北京大核商王三所垄断力推,又被称为王三闷尖。这款新品种就是白狮子结合打药技术培植出来的。最开始的王三闷白,不但品相、皮质秒杀老款白狮子,而且骨质上,不但没有减小密度,反而有所提升,而且甚至比老款白狮子更牛。
这里补充说明一个概念,不是所有的闷白都能叫王三闷白,现在市场上大型其道的闷白,也开始盲目追求尺寸,45,甚至50以上的闷白并不罕见,在品质上和当年的王三闷白也无法相提并论。
附带说一句,2016年对于文玩核桃界是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涞水打药技术开始突飞猛进,育种技术(习惯上叫嫁接,其实是个错误,嫁接是无性繁殖,虽然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会产生少量的变异特征,但根本上不能改变母本的遗传特性)也有了突破进展,例如涞水七山镇,七山三棱(输入法原因普遍错误叫为岐山三棱,其实和陕西岐山没有任何关系)的成功培育。这款“二棱才是异形”的核桃,和盘山三棱一起发力,让三棱开始得到量产。
随着王三闷白的大获成功,打药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打药,不再以膨大尺寸为目标,而是将重点放在品相和品质上,在技术上,不再是简单的抹闷尖药,而是5、6种,甚至更多种药一起打,每种药的配比、时机、多少都有一定工艺要求。从此,文玩核桃形成了从育种、嫁接、打药、夹板、修型一整套完整的种植种植链条。
在这套链条下,无数品相让人叹为观止的新品种不断涌现——泥鳅背(母本绣球)、麒麟元宝墩(母本白狮子)、金蟾尊(母本白狮子)、驴打滚(母本千佛山小粗筋)。
在这套链条下,很多经典品种也出现了新的玩法:拱桥四座楼、南瓜桩元宝楼、闷白、球白、球形南疆。
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打药呢?
对于大众市场普通玩家而言,纠结于核桃是不是打药,就像纠结于lv是不是真皮一样,没有必要。更多应该关注自身的喜好、价值审美和核桃本身的品相、品质,不值得为所谓的类似于全品、无药、无夹、无修的概念买单。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自身有相应的追求,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去追求这些概念,也无可厚非。毕竟,和一枚香奈儿别针可以卖到7000块,还大把人抢着买单比,好不算太过分。
我们要纠结的是打的什么药,打药影不影响盘玩体验。
新玩家很容易盲目追求尺寸,这样的情况下,容易买到过渡追求尺寸的打药核桃。这样的核桃虽然一样可以变色包浆,但盘玩的体验感差,盘玩过程中的乐趣就会大大流失。所以,老玩家在选购核桃时候,一般都要“听铜音”。
对于新玩家来说,不具备“听铜音”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建议选购时问一问核桃的克重作为新手期选购参考。一般大众品种,尺寸、克重比例可用1比1比例作为标准,上下浮动5克进行衡量。比如一对42闷白,克重37克,勉强属于可接受正常范围,如果只有35或者更低,就说明这对核桃打药过多或者成熟度不够。
当然,克重只能作为参考,也别迷信重量,给核桃增重的方式也有很多。新手玩家可先从小尺寸入手(价值不高的情况下,坑自然就比大尺寸少很多),慢慢熟去悉一个品种的特性,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别老想着一步到位,一步毕业,要买就要买好的,买极品。要这样,作为核商,不坑你,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对于打药的新品种而言,不建议追新,新品种炒作的因素过大,价格虚高,同样,你要真喜欢,条件允许,为兴趣而不是价值买单,就不存在值与不值。
也许是人们对于打药的新奇感的消退,抑或是一些玩家要显现出于大众不同的个性、段位,如今,曾经被放弃的很多品种开始重新翻红,成为价值不菲的“新宠”:原桩、一代、原树、野生,成为核桃文玩市场与“打药”并行的两条线。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文玩核桃从复兴、疯狂、降温、惨淡到理性;从高高在上到逐渐大众化;从畸形市场到完全市场,到了今天,逐渐形成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市场分级,这是好事!
首先必须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打药”不是“泡药”,“打药”(也叫药闷)和“泡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打药不是少数行为,在文玩核桃领域是广泛存在的。
3、不能妖魔化打药,事实上,打药对文玩核桃市场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
4、虽然统称打药,但“打药”和“打药”不一样。
5、核桃打药或者不打药,对核桃本身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主要和玩家的价值取向有关,不存在玩得出来,玩不出来的问题。
什么是打药?
很多刚刚开始玩核桃的玩家会混淆在食用核桃领域臭名昭著的泡药,误认为,打药就是把核桃放在化学试剂中浸泡。
泡药,曾经在食用核桃领域被不良商人采用,这是将大批量食用核桃浸泡化学试剂以达到清污,染色的廉价手段。
打药,就是在核桃生长过程中,对核桃施用不同的生长激素,改变核桃天生本长形态的一种人为生物干预手段。
通常,文玩核桃大批量泡药不常见。泡药是为了去污和染色,对于文玩核桃价值作用几乎为零,泡过药的核桃化学制剂的味道很难去除,对于核农、核商来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除非有专门靠作假欺骗新玩家获利的不良商家,一般的核商是不会这么干的。
要讲清楚打药,有必要把核桃打药的历史简单做个梳理。
最早期的核桃是不打药的。03年以后,文玩核桃市场复兴,也有零星打药,靠打药来扩大核桃的尺码,在那个靠尺码决定价格,一个尺码价格可以几何翻番的年代,那确确实实是一种造假行为。
那个时代,文玩核桃界关于尺码有一句俗语:38够手头,40够价格,42够身份,而天生本长的核桃,42几乎是一个核桃的生长极限,而超过42的,和三棱、四棱一样都属于异形范畴。
08年奥运会以后,一款核桃的横空出世,刷新了人们对于核桃尺码的传统认知,这就是曾经一代王者——麒麟纹官帽,因为它是由核农王勇利用西北官帽为母本育种嫁接而成的,也被叫做王勇大官帽。
这个品种天然大尺寸,坐果率、良品率都高,一时之间,一帽难求,大尺寸王勇官帽当时被炒到了3-5万,普通的也在四位数水平。
王勇大官帽的爆红,释放了玩家对于核桃只顾尺寸,不顾其余的疯狂欲望,暴利的驱使下,也让一切可以增大核桃尺寸的手段,得到大规模普及运用。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药。
根据实践核农、核商发现,这种打药的核桃虽然油性变小,皮质、骨质变差,但对核桃的走色包浆影响却完全在玩家的可接受范围内,于是打药技术正式登场,文玩核桃进入打药的时代。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很多玩家都相信开始大规模运用打药技术的就是涞水。
第一代的打药技术就是为了最大限度追求尺寸。
它的原理类似于吹气球,让核桃最大限度横向生长,内部空腔变大,同时果壳变薄,一些打药过分的核桃,甚至果仁出现萎缩。
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对44的核桃,它的实际尺寸可能只有37—38,甚至更小,它的重量可能还达不到37、38的实际重量,加之空腔变大,严重影响盘玩手感,造成盘玩起来,发飘、发轻、声音发闷、发糠。这是人们对于打药核桃最初的认知。
2016年前后,一款核桃的出世,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于打药的认知,这款核桃就是闷尖白狮子头。因为这款核桃一开始为北京大核商王三所垄断力推,又被称为王三闷尖。这款新品种就是白狮子结合打药技术培植出来的。最开始的王三闷白,不但品相、皮质秒杀老款白狮子,而且骨质上,不但没有减小密度,反而有所提升,而且甚至比老款白狮子更牛。
这里补充说明一个概念,不是所有的闷白都能叫王三闷白,现在市场上大型其道的闷白,也开始盲目追求尺寸,45,甚至50以上的闷白并不罕见,在品质上和当年的王三闷白也无法相提并论。
附带说一句,2016年对于文玩核桃界是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涞水打药技术开始突飞猛进,育种技术(习惯上叫嫁接,其实是个错误,嫁接是无性繁殖,虽然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会产生少量的变异特征,但根本上不能改变母本的遗传特性)也有了突破进展,例如涞水七山镇,七山三棱(输入法原因普遍错误叫为岐山三棱,其实和陕西岐山没有任何关系)的成功培育。这款“二棱才是异形”的核桃,和盘山三棱一起发力,让三棱开始得到量产。
随着王三闷白的大获成功,打药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打药,不再以膨大尺寸为目标,而是将重点放在品相和品质上,在技术上,不再是简单的抹闷尖药,而是5、6种,甚至更多种药一起打,每种药的配比、时机、多少都有一定工艺要求。从此,文玩核桃形成了从育种、嫁接、打药、夹板、修型一整套完整的种植种植链条。
在这套链条下,无数品相让人叹为观止的新品种不断涌现——泥鳅背(母本绣球)、麒麟元宝墩(母本白狮子)、金蟾尊(母本白狮子)、驴打滚(母本千佛山小粗筋)。
在这套链条下,很多经典品种也出现了新的玩法:拱桥四座楼、南瓜桩元宝楼、闷白、球白、球形南疆。
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打药呢?
对于大众市场普通玩家而言,纠结于核桃是不是打药,就像纠结于lv是不是真皮一样,没有必要。更多应该关注自身的喜好、价值审美和核桃本身的品相、品质,不值得为所谓的类似于全品、无药、无夹、无修的概念买单。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自身有相应的追求,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去追求这些概念,也无可厚非。毕竟,和一枚香奈儿别针可以卖到7000块,还大把人抢着买单比,好不算太过分。
我们要纠结的是打的什么药,打药影不影响盘玩体验。
新玩家很容易盲目追求尺寸,这样的情况下,容易买到过渡追求尺寸的打药核桃。这样的核桃虽然一样可以变色包浆,但盘玩的体验感差,盘玩过程中的乐趣就会大大流失。所以,老玩家在选购核桃时候,一般都要“听铜音”。
对于新玩家来说,不具备“听铜音”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建议选购时问一问核桃的克重作为新手期选购参考。一般大众品种,尺寸、克重比例可用1比1比例作为标准,上下浮动5克进行衡量。比如一对42闷白,克重37克,勉强属于可接受正常范围,如果只有35或者更低,就说明这对核桃打药过多或者成熟度不够。
当然,克重只能作为参考,也别迷信重量,给核桃增重的方式也有很多。新手玩家可先从小尺寸入手(价值不高的情况下,坑自然就比大尺寸少很多),慢慢熟去悉一个品种的特性,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别老想着一步到位,一步毕业,要买就要买好的,买极品。要这样,作为核商,不坑你,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对于打药的新品种而言,不建议追新,新品种炒作的因素过大,价格虚高,同样,你要真喜欢,条件允许,为兴趣而不是价值买单,就不存在值与不值。
也许是人们对于打药的新奇感的消退,抑或是一些玩家要显现出于大众不同的个性、段位,如今,曾经被放弃的很多品种开始重新翻红,成为价值不菲的“新宠”:原桩、一代、原树、野生,成为核桃文玩市场与“打药”并行的两条线。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文玩核桃从复兴、疯狂、降温、惨淡到理性;从高高在上到逐渐大众化;从畸形市场到完全市场,到了今天,逐渐形成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市场分级,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