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无咎”——《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是人生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究竟。《易经》所追求的就是无咎,不是大吉大利。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你注定要失掉一些东西。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当人家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知道,掉下来是越惨。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周易·系辞传》上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著名易学家刘君祖先生曾说,吉未必就是得到,凶未必就是失去。吉和凶只是个象,未必属实,不宜过度执着追求或纠结。
《易经》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他看出了《易》的精髓。《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才叫做无咎。无咎才是《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反省补过无咎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传》。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称赞爱徒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易》上同样说,“震无咎者存乎悔”。要达到无咎的状态,必然要善于反思悔过,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在内心贞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谨慎无咎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本是指太阳的运行不止,在这里比喻君子勤勉不懈。惕:有敬的意思,小心谨慎、警锡,,夕惕若:是说晚上也要保持警惕的样子。厉:是指危险。咎:是指灾害。历无咎:是说时刻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并不会有灾祸。
亊情发展并不是如此简单,事情并不一直都一帆风顺的。不过如果保持勤勉和警惕,即使有危险,也不会造成灾难。《周易》对谨慎强调很多,“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庸就是平常、平时,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信用,行事更要小心谨慎。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艰贞无咎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应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循环往复,平地在某个时间会变成山坡。这就是说,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易经》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贞正之心,这样做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无独有偶,《论语》中记载孔子被困,已经没有了粮食,他告诉弟子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身处困境,能够坚持自我,熬过去,而小人却不懂得坚持原则,一遇到困难只会变节和逃避。
返璞归真无咎
白贲,无咎
贲( bì)卦是《周易》第22卦。贲是斑纹华彩、色彩纷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绚烂归于平淡,白中涵贲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得到的东西就越多,随之而来烦恼和痛苦也就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世人不断追寻,不断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追求“白贲”的境界。
白贲无咎,这四个字包含了人生的大境界。白贲的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白贲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不再山珍海味的滥吃,身体变得清洁起来。不再做遥不可及的梦,睡眠变得安恬起来。不再穿五花八门的鞋,步子迈得悠闲平稳起来。衣着不再盲跟潮流,穿戴开始舒适宽松起来。不再多说闲言碎语,心情轻松畅快多了。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易经的另一种境界是厚德载物
成语: 厚德载物
发音:hòu dé zài wù
释义: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周易的最高境界?
最通俗的理解:
易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 ?六柱风水掌门人张睿老师按语:这篇文章写得好-----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由于层次不同,相互的阅历、知识、见解肯定不一样,肯定缺少起码的共同语言。比如一个人连四柱完整的预测模式都不知道,对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太阳律月亮律一窍不通,如果再加上是一个嫉妒心强之人,对于这样的人你与其聊命运的科学性,聊六柱预测模式这些东西,对方不但听不懂,而且还会对你十分反感。所以在现实中一旦遇到这样的人。任何争辩都是多余。唯一处置的方式就是把其当成过眼云烟,走自己该走的路·······易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 ?现在明白了吗,易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什么才是周易的最高境界? 所以,深圳风水大师张睿老师认为,易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易经》的三大核心思想是什么?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扩展资料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一个人,只要过了自己这关,内在的力量,就会强大起来
有些人喜欢《易经》,处处求名师,寻高人,几经周折,钱和精力,都花出去了,自己的水平还是老样子。
易经,和一般的知识,不一样,不在传授,而在自悟。常常是,有心求之而不得,无心求之而偶成。
王阳明说得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当你把自身的好与坏,修整完善了,时间到了,自然会觉悟。在这之前,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走正道,才得正悟。
一个人,只要过了自己这关,内在的力量,就会强大起来。
下面讲具体做法:
1、激发潜能,先要过了自己关。
《易经》变化无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按照这条基本原则,天地人,三才相应,人的潜能,也是无穷的。只是后天的各种因素,遮盖了自己的潜能。
要激发潜能,先要过了自己关。
首先要自省,看看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优点,只需要保持;缺点,却要完善。
因为,一个人有了缺点,就有漏洞,当你有漏洞时,你的能量,会源源不断地被漏掉。人的内在能量,就会虚弱。
堵上漏洞,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2、克服缺点,才算过了自己这关。
克服缺点的办法,是接受自己有缺点,并且愿意完善自己。
有很多人,知道自己有缺点,但是不想面对,也不愿意改变。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是老样子,因为过不了自己这关。
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一样。我分享自己的案例:
我的缺点是,个性软弱,容易被人左右;想法很多,做事常常三分钟热度。
个性软弱的人,是成长的过程中,太过于考虑别人,为别人而活,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实需求。
我的方法是,倾听自己的真实意愿,然后去实践。要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憋屈自己,活出别人喜欢的样子。
在开始的头几年,的确会得罪一些亲朋好友。别人习惯了你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突然你改变了,他们会不习惯。
没关系,意识的觉醒,自我的蜕变,意味着和一些旧的人际关系的断、舍、离。
慢慢地,我拿回了自己的自主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不再是一个软弱、被人随意拿捏的人。
想法很多,做事三分钟热度。
解决的方法,是从自己感兴趣的诸多事情中,选出一件最有意义的、最喜欢的、最擅长的、最能赚钱的,然后专注一件事,一个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制定远、中、短期计划,稳步推进。
坚持很多年,我逐渐变成别人眼中的自律的、自由的、有智慧的人。
我想告诉大家,这是不容易的,但是,你一旦克服自己的缺点,过了自己这关,释放自己的潜能,你的人生就会发生飞跃。
3、过了自己这关,就可以爆发强大的力量。
《易经》说,潜龙勿用。
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太必要了。
人只有潜伏,才能反省自己,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
机会的出现,取决于你的眼光,是否能看到。
成事的趋势,取决于你的力量,是否能爆发。
前面说过,一个人,一旦能完善自己的缺点,能量就不会漏,慢慢地,内在的力量,就会强大起来。
内在的力量,强大起来,当你专注在一个目标,一件事情上,那么就可以积累势能。
势能起来了,事情也就自然而成。
事实上,真正成事的人,做事都不会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持之以恒。
你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股浩浩荡荡的力量,其源头,只是碗口般的汩汩细水。
我分享这些东西,有些人觉得很简单。
事实上,一点都不简单,因为90%的人,都做不到。有心的人,要去实践。
道理,听明白了,还不是你的,你也不会因此变好。
只有你听了,去做,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属于自己的亲身体悟和感悟,你才能真正变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探讨590291740
“无咎”——《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是人生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究竟。《易经》所追求的就是无咎,不是大吉大利。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你注定要失掉一些东西。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当人家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知道,掉下来是越惨。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周易·系辞传》上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著名易学家刘君祖先生曾说,吉未必就是得到,凶未必就是失去。吉和凶只是个象,未必属实,不宜过度执着追求或纠结。
《易经》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无咎。孔子晚年感慨学《易》可以无大过,他看出了《易》的精髓。《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才叫做无咎。无咎才是《易经》指导人生的最高境界。
反省补过无咎
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传》。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而已。无咎的状态不是不犯错误,而恰恰是犯了错误以后,能够及时反省和改正。《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称赞爱徒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不贰过,就是不重复犯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周易》上同样说,“震无咎者存乎悔”。要达到无咎的状态,必然要善于反思悔过,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反思悔过是改过的前提,一个人在内心贞正的反思、悔过,根本不可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要真正达到无咎,就要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每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
谨慎无咎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本是指太阳的运行不止,在这里比喻君子勤勉不懈。惕:有敬的意思,小心谨慎、警锡,,夕惕若:是说晚上也要保持警惕的样子。厉:是指危险。咎:是指灾害。历无咎:是说时刻保持警惕,这样虽然存在着危险,但是并不会有灾祸。
亊情发展并不是如此简单,事情并不一直都一帆风顺的。不过如果保持勤勉和警惕,即使有危险,也不会造成灾难。《周易》对谨慎强调很多,“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庸就是平常、平时,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信用,行事更要小心谨慎。古人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牢记一个“谨”字,所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少。
艰贞无咎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应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的变化,循环往复,平地在某个时间会变成山坡。这就是说,困境和逆境是不断转变的,没有人一辈子走运,也没有人一辈子倒霉。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易经》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贞正之心,这样做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无独有偶,《论语》中记载孔子被困,已经没有了粮食,他告诉弟子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身处困境,能够坚持自我,熬过去,而小人却不懂得坚持原则,一遇到困难只会变节和逃避。
返璞归真无咎
白贲,无咎
贲( bì)卦是《周易》第22卦。贲是斑纹华彩、色彩纷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绚烂归于平淡,白中涵贲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我们在这世界上生活越久,认识的人就越多,得到的东西就越多,随之而来烦恼和痛苦也就越多,幸福和快乐反而越来越少。世人不断追寻,不断得到,却发现身体越来越差、心情越来越躁,生活越来越累。要想摆脱这种烦恼和不幸,只有返璞归真,追求“白贲”的境界。
白贲无咎,这四个字包含了人生的大境界。白贲的境界,就是笑而不语、光而不耀、威而不猛的境界。白贲的境界里,有清凉自在的心,有安定从容之心,有一颗摆脱烦恼束缚的自由之心。不再山珍海味的滥吃,身体变得清洁起来。不再做遥不可及的梦,睡眠变得安恬起来。不再穿五花八门的鞋,步子迈得悠闲平稳起来。衣着不再盲跟潮流,穿戴开始舒适宽松起来。不再多说闲言碎语,心情轻松畅快多了。
这种人生境界就如同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描绘的那样: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易经的另一种境界是厚德载物
成语: 厚德载物
发音:hòu dé zài wù
释义: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
周易的最高境界?
最通俗的理解:
易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 ?六柱风水掌门人张睿老师按语:这篇文章写得好-----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人以群分 物以类聚;由于层次不同,相互的阅历、知识、见解肯定不一样,肯定缺少起码的共同语言。比如一个人连四柱完整的预测模式都不知道,对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太阳律月亮律一窍不通,如果再加上是一个嫉妒心强之人,对于这样的人你与其聊命运的科学性,聊六柱预测模式这些东西,对方不但听不懂,而且还会对你十分反感。所以在现实中一旦遇到这样的人。任何争辩都是多余。唯一处置的方式就是把其当成过眼云烟,走自己该走的路·······易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啊 ?现在明白了吗,易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什么才是周易的最高境界? 所以,深圳风水大师张睿老师认为,易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易经》的三大核心思想是什么?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扩展资料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一个人,只要过了自己这关,内在的力量,就会强大起来
有些人喜欢《易经》,处处求名师,寻高人,几经周折,钱和精力,都花出去了,自己的水平还是老样子。
易经,和一般的知识,不一样,不在传授,而在自悟。常常是,有心求之而不得,无心求之而偶成。
王阳明说得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当你把自身的好与坏,修整完善了,时间到了,自然会觉悟。在这之前,应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走正道,才得正悟。
一个人,只要过了自己这关,内在的力量,就会强大起来。
下面讲具体做法:
1、激发潜能,先要过了自己关。
《易经》变化无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按照这条基本原则,天地人,三才相应,人的潜能,也是无穷的。只是后天的各种因素,遮盖了自己的潜能。
要激发潜能,先要过了自己关。
首先要自省,看看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优点,只需要保持;缺点,却要完善。
因为,一个人有了缺点,就有漏洞,当你有漏洞时,你的能量,会源源不断地被漏掉。人的内在能量,就会虚弱。
堵上漏洞,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2、克服缺点,才算过了自己这关。
克服缺点的办法,是接受自己有缺点,并且愿意完善自己。
有很多人,知道自己有缺点,但是不想面对,也不愿意改变。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是老样子,因为过不了自己这关。
每个人自身的情况,不一样。我分享自己的案例:
我的缺点是,个性软弱,容易被人左右;想法很多,做事常常三分钟热度。
个性软弱的人,是成长的过程中,太过于考虑别人,为别人而活,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实需求。
我的方法是,倾听自己的真实意愿,然后去实践。要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憋屈自己,活出别人喜欢的样子。
在开始的头几年,的确会得罪一些亲朋好友。别人习惯了你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突然你改变了,他们会不习惯。
没关系,意识的觉醒,自我的蜕变,意味着和一些旧的人际关系的断、舍、离。
慢慢地,我拿回了自己的自主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不再是一个软弱、被人随意拿捏的人。
想法很多,做事三分钟热度。
解决的方法,是从自己感兴趣的诸多事情中,选出一件最有意义的、最喜欢的、最擅长的、最能赚钱的,然后专注一件事,一个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制定远、中、短期计划,稳步推进。
坚持很多年,我逐渐变成别人眼中的自律的、自由的、有智慧的人。
我想告诉大家,这是不容易的,但是,你一旦克服自己的缺点,过了自己这关,释放自己的潜能,你的人生就会发生飞跃。
3、过了自己这关,就可以爆发强大的力量。
《易经》说,潜龙勿用。
这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太必要了。
人只有潜伏,才能反省自己,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
机会的出现,取决于你的眼光,是否能看到。
成事的趋势,取决于你的力量,是否能爆发。
前面说过,一个人,一旦能完善自己的缺点,能量就不会漏,慢慢地,内在的力量,就会强大起来。
内在的力量,强大起来,当你专注在一个目标,一件事情上,那么就可以积累势能。
势能起来了,事情也就自然而成。
事实上,真正成事的人,做事都不会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持之以恒。
你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股浩浩荡荡的力量,其源头,只是碗口般的汩汩细水。
我分享这些东西,有些人觉得很简单。
事实上,一点都不简单,因为90%的人,都做不到。有心的人,要去实践。
道理,听明白了,还不是你的,你也不会因此变好。
只有你听了,去做,然后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属于自己的亲身体悟和感悟,你才能真正变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探讨59029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