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关于 故事片导演专业二 的复习,还会提及复试内容。
相比于专业一的复习,专业二的灵活性更大,主观题更多。其考察内容大概有,影视(对,不仅是电影)知识,电影评论,剧本创作。如果你本身就是对这些十分熟悉的人,那么你直接去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完全不存在参考书目,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
不过毕竟是考试,还是有复习的套路在里面的。与专业一不同,专业二一开始就建议各位同学们去看真题,搞清楚考什么,理解到底应该怎么答,明白了这些,专业二的复习就从一团乱麻变得有头有脑啦。
首先就是客观题,去年这一部分是选择题,往年也有类似给你电影名让你写关键词之类的,这部分就是看你的基础知识了,包括电影史,阅片量,以及对于行业动态的了解,下面我详细说一下这部分。
电影史,相当多的内容,有同学可能觉得它在总分中占这么小的为什么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看。我觉得电影史的重要之处不仅仅在于客观题会考,还开阔你的眼界,给你的思维提供一个历史视角。很多你以为很新潮的手法,可能别人在几十年前就做到了。有一本大部头的《世界电影史》,很好,时间够的同学可以看,时间不够的还是缓一缓吧,这里推介一套纪录片《电影史话》,15集,一集大概一小时,时间少的可以看看这个,根据里面的片单可以去看电影,而且里面会根据具体的电影片段去讲解,简直不要太好,不过它对于中国电影史的涉及比较少,这里再推介《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编写的,搭配看。
阅片量和行业知识也都是一个道理,多看对你的提升是隐形的,但却是实质性的。近几年的热门电影尽量都去看,因为保不齐就是一道大题,比如去年让你用近两年的电影举例,或者直接给出具体的电影让你去分析。
然后就是这所谓的大题,也就是影视评论,之前有同学在群里问,影评里经常用的名人名言,这个……其实还是一种作文心态,我们要明确的是,不要把这部分的题答成作文,也不要答成大部分的豆瓣影评,也就是少抒情,多针对电影的实质内容去写,多写对电影的理解,而不是情感共鸣之类的。也就可以看出有些平台的影评是不太适合答题的,那么哪里的适合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世界电影》,里面的文章也需要甄别,但是总体是符合要求的,而且近两年热门的电影它都会提及,所以对考研的帮助真的很大。
但是但是!画一个重点,不要剽窃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理解,多看论文是知道答题应该怎么答,具体的回答内容,还是要自己去总结。这里说一下《认识电影》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官网推介了,但是确实有点太入门,而且里面举得例子都不是那么好,不过它的目录和小标题很有用,你可以根据这个去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多分析几部,新的经典的都写写,你就有一个自己的资料库,这部分的答题基本不会跳出这个范围。
最后就是剧作,这一部分最大头,也最难讲。首先,剧作书,看一本就可以,而且主流的剧作书都还是讲好莱坞经典剧作模式,其实是可以有些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的。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多写写,如果单纯是为了应试,可以不写完整剧本,就练结构和某一个场景。
剧作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谈你剧作的依据,为什么要这么写,第二个是故事梗概,这部分是结构最重要,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场景,台词啊,调度啊。其实只要在一方面你能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就能拿高分,毕竟考试时间就这么短,真的很难面面俱到。
在这里,一定要画个重点,大家买资料上网课一定一定要谨慎,很多人拿着网上的资料文字充当自己的,要么就是说起话来语焉不详,一定要仔细甄别呀!毕竟不是每个团队都像 北电考研资料站 这么负责!哈哈。初试过了进复试没有那么难的,关键还是复试!
导演系的复试,也是决定你到底能不能进的,不管你初试分多好,复试拍的不好也进不了,所以建议在犹豫要不要明年考的同学今年试一试,进了复试,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
复试的大头就是拍短片,领到题目,一般有两个选择,去年上午是“微微一笑”或“春风十里”,下午是“距离”或“瞬间”,三个小时拍,两个半小时剪辑,器材演员自备,很考验人的水平,你能不能行,就看你拍的怎么样,客观来说,这还是很公平的。毕竟导演系最终是要实践的。但是因为时间局限,建议大家不要太花时间在布光等上面,也不要太在意器材是不是高大上,剧组是不是场面,电影啊,拍的真不是这个。镜头也不要设计的太过碎,会给剪辑带来太大压力。
至于面试,就是轮流看大家的片子,问你最喜欢最不喜欢的,简述理由,还有一些其他问题,这里没什么好说的,你的水平如何,在这里是最真实的反映,所以复习的时候就要多积累,真正的提升自己,而不止是为了应试。
复试大概在三月底四月初,要提前有心理准备,因为好像临近复试的时候才会给通知,然后大家就要开始准备上京赶考了。你需要准备的,除了一个导演的大脑之外,还需要拍摄的设备,剧组人员,演员。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考试时间可能或者有极大概率是在工作日,所以找朋友帮忙的话,要提前考虑这一点。剧组人员的话,看自己需要,也可以很多人,也可以几个人就把事给办了,摄影可以自己来,但是建议是找一个摄影师,你的压力会小很多,其他人员随意。拍摄的地点限制在校园内,因此建议提前个一天去看看场地,确定一下自己要去哪里拍,要选个备用方案,因为校园就这么大,这么多人拍,保不准就有人和你撞场地了。
实际的复试时间是两天,复试前一天要完成一些报名工作和提交3000字的考研原因之类的东西(这个还挺重要的,因为复试的时候,你报的导师是会看这个的,不过不要写的煽情,要体现你自己的电影观之类的实质的东西)也就是总共三天,你可以用报名这一天的时间选择场地,也可以更早过来……在这一天你会知道自己的两个分组情况,一个是拍摄的上下午分组,另一个是面试的分组,一般都是报同一个老师的分到一个组。
那么时间就来到了正式复试的这一天,大家会在上午或者下午来到剪辑室集合,领题目,两个任选其一,拍摄时间3个小时,拍完把素材交到剪辑室,休息一顿饭的时间,然后剪辑3个小时(但实际可能就2个半的时间)。拍摄时有北电的学生监考,确保你是自己导演,顺便提醒你注意时间,所以,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时间,不要设计的过于复杂,不然对于拍摄剪辑都太过于仓促。三个小时,打光什么的如果没有或者没做好我觉得也很正常,但重点是要在片子里体现出你对电影的理解,仓促也埋没不了的你的水平。
剪辑室是苹果系统,提供finalcut pro和技术支持(老师会告诉你你不会的操作),也会提供pr,但是版本老,去年是2015,而且老师不提供技术支持,除了问题要自己解决。剪辑的时候自己可以另外准备声音音乐素材,如果你在考试结束前导出了,还可以偷偷拷出片子来。
第二天大家会集合在剪辑室,一组一组进行英语口语考试和面试,去年这两部分是分开的,往年听说都是一起考。我觉得分开会好一点,因为英语其实没太多要求,主要还是看片子,分开就避免了英语不好的尴尬延续到看片子。一组大概10人以内,都是报考同一个老师的在一起,会把所有人的片子都放一遍,让你回答最喜欢最不喜欢的,简述原因。然后老师可能会针对片子问你问题,还会问大家一些关于喜欢的电影,想拍什么样的电影之类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都是附属的,真诚点回答就可以了,你会不会被录取,你的片子就基本决定了。整个复试的流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个人感觉还是相当公平的,老师的选择也确实有其道理,我是没看到什么所谓的黑幕。所以建议想要尝试的同学,不要怕初试考不好,努力过线!来复试看看自己水平到底如何,考不过也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不够,初试,真的不要太过于害怕,导演终究还是要去拍的。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调剂,去年的有调剂机会的同学会在复试之后的第二天接到电话通知,问是否同意调剂到非全,后期导演~这个,我个人觉得当然要答应了哈哈哈,然后后面就会有另一轮面试了。
其他同学,不论是录取了还是没有,就要耐心等官网的通知了。
最最最后!提个醒,非北京的同学不要急着走,票别买的太早,晚个一两天,复试之后自己要去海淀区医院体检才算彻底走完流程,体检是一定要的呀!
说了很多,大家还是根据个人情况复习,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成绩。关注北电考研资料站,添加学长微信,欢迎免费咨询呦!
相比于专业一的复习,专业二的灵活性更大,主观题更多。其考察内容大概有,影视(对,不仅是电影)知识,电影评论,剧本创作。如果你本身就是对这些十分熟悉的人,那么你直接去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完全不存在参考书目,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
不过毕竟是考试,还是有复习的套路在里面的。与专业一不同,专业二一开始就建议各位同学们去看真题,搞清楚考什么,理解到底应该怎么答,明白了这些,专业二的复习就从一团乱麻变得有头有脑啦。
首先就是客观题,去年这一部分是选择题,往年也有类似给你电影名让你写关键词之类的,这部分就是看你的基础知识了,包括电影史,阅片量,以及对于行业动态的了解,下面我详细说一下这部分。
电影史,相当多的内容,有同学可能觉得它在总分中占这么小的为什么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看。我觉得电影史的重要之处不仅仅在于客观题会考,还开阔你的眼界,给你的思维提供一个历史视角。很多你以为很新潮的手法,可能别人在几十年前就做到了。有一本大部头的《世界电影史》,很好,时间够的同学可以看,时间不够的还是缓一缓吧,这里推介一套纪录片《电影史话》,15集,一集大概一小时,时间少的可以看看这个,根据里面的片单可以去看电影,而且里面会根据具体的电影片段去讲解,简直不要太好,不过它对于中国电影史的涉及比较少,这里再推介《中国电影史》李少白编写的,搭配看。
阅片量和行业知识也都是一个道理,多看对你的提升是隐形的,但却是实质性的。近几年的热门电影尽量都去看,因为保不齐就是一道大题,比如去年让你用近两年的电影举例,或者直接给出具体的电影让你去分析。
然后就是这所谓的大题,也就是影视评论,之前有同学在群里问,影评里经常用的名人名言,这个……其实还是一种作文心态,我们要明确的是,不要把这部分的题答成作文,也不要答成大部分的豆瓣影评,也就是少抒情,多针对电影的实质内容去写,多写对电影的理解,而不是情感共鸣之类的。也就可以看出有些平台的影评是不太适合答题的,那么哪里的适合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世界电影》,里面的文章也需要甄别,但是总体是符合要求的,而且近两年热门的电影它都会提及,所以对考研的帮助真的很大。
但是但是!画一个重点,不要剽窃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理解,多看论文是知道答题应该怎么答,具体的回答内容,还是要自己去总结。这里说一下《认识电影》这本书,这本书虽然官网推介了,但是确实有点太入门,而且里面举得例子都不是那么好,不过它的目录和小标题很有用,你可以根据这个去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多分析几部,新的经典的都写写,你就有一个自己的资料库,这部分的答题基本不会跳出这个范围。
最后就是剧作,这一部分最大头,也最难讲。首先,剧作书,看一本就可以,而且主流的剧作书都还是讲好莱坞经典剧作模式,其实是可以有些自己的思考在里面的。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多写写,如果单纯是为了应试,可以不写完整剧本,就练结构和某一个场景。
剧作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谈你剧作的依据,为什么要这么写,第二个是故事梗概,这部分是结构最重要,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场景,台词啊,调度啊。其实只要在一方面你能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就能拿高分,毕竟考试时间就这么短,真的很难面面俱到。
在这里,一定要画个重点,大家买资料上网课一定一定要谨慎,很多人拿着网上的资料文字充当自己的,要么就是说起话来语焉不详,一定要仔细甄别呀!毕竟不是每个团队都像 北电考研资料站 这么负责!哈哈。初试过了进复试没有那么难的,关键还是复试!
导演系的复试,也是决定你到底能不能进的,不管你初试分多好,复试拍的不好也进不了,所以建议在犹豫要不要明年考的同学今年试一试,进了复试,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
复试的大头就是拍短片,领到题目,一般有两个选择,去年上午是“微微一笑”或“春风十里”,下午是“距离”或“瞬间”,三个小时拍,两个半小时剪辑,器材演员自备,很考验人的水平,你能不能行,就看你拍的怎么样,客观来说,这还是很公平的。毕竟导演系最终是要实践的。但是因为时间局限,建议大家不要太花时间在布光等上面,也不要太在意器材是不是高大上,剧组是不是场面,电影啊,拍的真不是这个。镜头也不要设计的太过碎,会给剪辑带来太大压力。
至于面试,就是轮流看大家的片子,问你最喜欢最不喜欢的,简述理由,还有一些其他问题,这里没什么好说的,你的水平如何,在这里是最真实的反映,所以复习的时候就要多积累,真正的提升自己,而不止是为了应试。
复试大概在三月底四月初,要提前有心理准备,因为好像临近复试的时候才会给通知,然后大家就要开始准备上京赶考了。你需要准备的,除了一个导演的大脑之外,还需要拍摄的设备,剧组人员,演员。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考试时间可能或者有极大概率是在工作日,所以找朋友帮忙的话,要提前考虑这一点。剧组人员的话,看自己需要,也可以很多人,也可以几个人就把事给办了,摄影可以自己来,但是建议是找一个摄影师,你的压力会小很多,其他人员随意。拍摄的地点限制在校园内,因此建议提前个一天去看看场地,确定一下自己要去哪里拍,要选个备用方案,因为校园就这么大,这么多人拍,保不准就有人和你撞场地了。
实际的复试时间是两天,复试前一天要完成一些报名工作和提交3000字的考研原因之类的东西(这个还挺重要的,因为复试的时候,你报的导师是会看这个的,不过不要写的煽情,要体现你自己的电影观之类的实质的东西)也就是总共三天,你可以用报名这一天的时间选择场地,也可以更早过来……在这一天你会知道自己的两个分组情况,一个是拍摄的上下午分组,另一个是面试的分组,一般都是报同一个老师的分到一个组。
那么时间就来到了正式复试的这一天,大家会在上午或者下午来到剪辑室集合,领题目,两个任选其一,拍摄时间3个小时,拍完把素材交到剪辑室,休息一顿饭的时间,然后剪辑3个小时(但实际可能就2个半的时间)。拍摄时有北电的学生监考,确保你是自己导演,顺便提醒你注意时间,所以,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时间,不要设计的过于复杂,不然对于拍摄剪辑都太过于仓促。三个小时,打光什么的如果没有或者没做好我觉得也很正常,但重点是要在片子里体现出你对电影的理解,仓促也埋没不了的你的水平。
剪辑室是苹果系统,提供finalcut pro和技术支持(老师会告诉你你不会的操作),也会提供pr,但是版本老,去年是2015,而且老师不提供技术支持,除了问题要自己解决。剪辑的时候自己可以另外准备声音音乐素材,如果你在考试结束前导出了,还可以偷偷拷出片子来。
第二天大家会集合在剪辑室,一组一组进行英语口语考试和面试,去年这两部分是分开的,往年听说都是一起考。我觉得分开会好一点,因为英语其实没太多要求,主要还是看片子,分开就避免了英语不好的尴尬延续到看片子。一组大概10人以内,都是报考同一个老师的在一起,会把所有人的片子都放一遍,让你回答最喜欢最不喜欢的,简述原因。然后老师可能会针对片子问你问题,还会问大家一些关于喜欢的电影,想拍什么样的电影之类的问题。但其实这些都是附属的,真诚点回答就可以了,你会不会被录取,你的片子就基本决定了。整个复试的流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个人感觉还是相当公平的,老师的选择也确实有其道理,我是没看到什么所谓的黑幕。所以建议想要尝试的同学,不要怕初试考不好,努力过线!来复试看看自己水平到底如何,考不过也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不够,初试,真的不要太过于害怕,导演终究还是要去拍的。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调剂,去年的有调剂机会的同学会在复试之后的第二天接到电话通知,问是否同意调剂到非全,后期导演~这个,我个人觉得当然要答应了哈哈哈,然后后面就会有另一轮面试了。
其他同学,不论是录取了还是没有,就要耐心等官网的通知了。
最最最后!提个醒,非北京的同学不要急着走,票别买的太早,晚个一两天,复试之后自己要去海淀区医院体检才算彻底走完流程,体检是一定要的呀!
说了很多,大家还是根据个人情况复习,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成绩。关注北电考研资料站,添加学长微信,欢迎免费咨询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