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技:
虎鲨-侦察车

2本科技
黑豹-轻型作战装甲车
作战全重23吨,全车轻装甲,可以配装加特林机炮塔或者火箭炮塔,车内可搭载3名作战人员

2本分支科技
兔狲-坦克歼击车
以黑豹系列车体为基础,强化正面装甲,在车体正面安装一门突击加农炮,主要用于拦截敌方重装甲目标

2本分支科技
轻型坦克组合
左侧为东风自行防空炮,右侧为野鼬鼠轻型坦克,均采用黑豹系列轻型装甲车的底盘,强化正面和侧面防御,加装炮塔,可一定程度上对抗敌方空中和地面重装甲目标,承担穿插、分割任务。


3本科技
恐齿象坦克,作战全重173吨
MK-1型为突击型,采用传统突击加农炮,主要对抗敌方地面目标和维持战线。

MK-2型采用两门轨道炮,主要用于攻坚任务,破坏敌方基地防御和永固工事。

恐齿象坦克拥有两门主炮,俯角极大可用于山地作战。两具飞弹发射器,可以对抗敌方重型目标和空中目标。还配备有一具加特利炮台用于杀伤人员。

行动机构与黑豹系列完全不同

3本分支科技
掠夺者-中型/主战坦克,作战全重117吨
随着战争的扩大化,战线拉长,战况日趋复杂,战损持续升高。
野鼬鼠坦克火力和装甲贫弱难以稳固阵线,而恐齿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受限。因为一线作战部队急需一款能够兼顾战线穿插、攻坚和维持作战的多用途作战载具。
掠夺者-中型/主战坦克应运而生。
其行动机构采用了与恐齿象坦克相同双排附中轮,车体结构件与野鼬鼠坦克通用性超过70%。因此,只需要新建坦克组装线即可实现大规模量产,大幅降低了坦克量产的前期生产投入


掠夺者坦克与野鼬鼠、恐齿象坦克的最大不同,就是其取消了传统的中线主炮布局,而采用了类似恐齿象坦克飞弹发射器的侧炮设计,大幅提升了炮塔正面的防护能力。同时,两门主炮采用独立驱动机构,规避了恐齿象坦克被“一炮双哑”的尴尬。炮塔后方尾仓搭载一具加特林机枪,用于杀伤人员和防空反导。
鉴于存在敌方大型飞空舰投入一线作战,或者从太空实施轨道空降作战的可能性。掠夺者坦克还设置了高炮功能,其突击加农炮的最大仰角可达75-80度。可直接打击大型空中目标或者低机动的轨道空降单位


虎鲨-侦察车

2本科技
黑豹-轻型作战装甲车
作战全重23吨,全车轻装甲,可以配装加特林机炮塔或者火箭炮塔,车内可搭载3名作战人员

2本分支科技
兔狲-坦克歼击车
以黑豹系列车体为基础,强化正面装甲,在车体正面安装一门突击加农炮,主要用于拦截敌方重装甲目标

2本分支科技
轻型坦克组合
左侧为东风自行防空炮,右侧为野鼬鼠轻型坦克,均采用黑豹系列轻型装甲车的底盘,强化正面和侧面防御,加装炮塔,可一定程度上对抗敌方空中和地面重装甲目标,承担穿插、分割任务。


3本科技
恐齿象坦克,作战全重173吨
MK-1型为突击型,采用传统突击加农炮,主要对抗敌方地面目标和维持战线。

MK-2型采用两门轨道炮,主要用于攻坚任务,破坏敌方基地防御和永固工事。

恐齿象坦克拥有两门主炮,俯角极大可用于山地作战。两具飞弹发射器,可以对抗敌方重型目标和空中目标。还配备有一具加特利炮台用于杀伤人员。

行动机构与黑豹系列完全不同

3本分支科技
掠夺者-中型/主战坦克,作战全重117吨
随着战争的扩大化,战线拉长,战况日趋复杂,战损持续升高。
野鼬鼠坦克火力和装甲贫弱难以稳固阵线,而恐齿象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受限。因为一线作战部队急需一款能够兼顾战线穿插、攻坚和维持作战的多用途作战载具。
掠夺者-中型/主战坦克应运而生。
其行动机构采用了与恐齿象坦克相同双排附中轮,车体结构件与野鼬鼠坦克通用性超过70%。因此,只需要新建坦克组装线即可实现大规模量产,大幅降低了坦克量产的前期生产投入


掠夺者坦克与野鼬鼠、恐齿象坦克的最大不同,就是其取消了传统的中线主炮布局,而采用了类似恐齿象坦克飞弹发射器的侧炮设计,大幅提升了炮塔正面的防护能力。同时,两门主炮采用独立驱动机构,规避了恐齿象坦克被“一炮双哑”的尴尬。炮塔后方尾仓搭载一具加特林机枪,用于杀伤人员和防空反导。
鉴于存在敌方大型飞空舰投入一线作战,或者从太空实施轨道空降作战的可能性。掠夺者坦克还设置了高炮功能,其突击加农炮的最大仰角可达75-80度。可直接打击大型空中目标或者低机动的轨道空降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