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吧 关注:2,817,992贴子:58,687,031
  • 2回复贴,共1

力速双A:奥莱尔/aune X1s GT 解码耳放一体机体验测评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样机来源:厂商送测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作者:SuperN0
图片:SuperN0
虽然现在是个小尾巴横行的时代,但是小尾巴的优势点是在于便携上,如果对便携性要求并不高,给自己自己前端设备选择的时候一下就丰富了非常多,但是如果不考虑便携性,台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最优解。当然了,再因为预算限制一下上限,但是同时又想要不错的声音素质以及强劲的推力,最后选择考虑更方便的一体式台机。
奥莱尔稍微沉寂了一下下,感觉现在市场上的好多用户对他们都没什么印象,大部分都聚焦在jasper上。不过这次这台X1s GT是奥莱尔从08年开始到现在,迭代了8次的产品,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升级上都是很有经验的一个产品,1799的价格也很适合作为第一款台机入手。

(主体概览)
包装上的设计比较干练,正面是大大的产品图,下面印着功能、接口等内容的简述,基本上看见了这些就能明白X1s GT这台机器的厉害之处了,8th的标识也代表了这是X1系列的第八款产品。
天地盖的设计好处就是打开之后就是开门见山,抽走封套打开盖子就能看见全部,一张简明扼要的指南,本体再就是搭配的电源线材一类了。

(包装正面)

(包装背面)
附属配件是已经做到让用户直接上手就好。电源、数据线、6.35转3.5都是有的了。


IP属地:四川1楼2022-07-11 18:25回复
    在外观设计上,这类设备考虑到后期堆叠和桌面摆放,颜色大多数都是以黑色和银色为主,奥莱尔这次也给X1s GT最后选择了黑色作为主色调,与红色的GT字样搭配在一起更有一种张扬而又不失沉稳的感觉。
    考虑到桌面摆放还有堆叠的属性考虑,台机的设计都是以方型为基调,做出差异化也是能让自己更出众的方法。X1s GT在顶部带有一丝弧度,比平面更加美观,但也不影响堆叠,对散热似乎也会有更好的帮助。
    还有与其他一体机不太相似的是,X1s GT主体并没有选择采用光面的设计,而是用了颗粒大一点的磨砂,质感也还是不错的。

    (顶部设计)
    不过考虑到侧面设计的时候我大抵明白了这种涂装的原因了。向内的圆弧除了在观感上会更加优雅之外,也给手指一个空间方便搬动,在我将它拿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磨砂的设计也自然而然变成了防滑的设计。考虑直立摆放的话也有一定防滑的作用,甚至不用担心划伤。

    (侧面设计)
    X1s GT的正面是这类产品一贯的设计,X1s GT通过左侧的小按键进行输入模式、背景灯以及滤波器的切换。4.4mm平衡接口的加入也给了更多耳机提升上限机会,一些采用XLR接口的大耳也能够直接干上平衡。
    因为X1s GT的旋钮,我是非常喜欢正脸的设计的,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弧线,在同价位产品之中,X1s GT的旋钮是我认为其中最好看的,旋动的手感也确实不错,一丝丝阻尼感能在细分音量的同时也有不错的反馈,而在有背景灯的情况下更是能体现出“GT”的强劲性能。

    (正面细节)
    不仅在正面,背面的输入输出接口也是在1k~2k档位上提供最多的一个,USB、光纤还有同轴都备齐了,还额外给了一个10M时钟输入接口,为后续升级做好了准备。前级输出接口和线路输出接口也是为了给音箱等设备提供好了。

    (背面细节)


    IP属地:四川2楼2022-07-11 18:26
    回复
      2025-08-01 19:28: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到底,外观设计再怎么突出“GT”的质感都仅仅是停留在外观设计上,只有在声音上也做到了强劲性能才能真正算得上是“GT”
      那么先惯例放一波官方的测试参数

      (官方参数图)
      看得出来在同价位产品中X1s GT的数据还是比较拔尖的,也是为提供好声音提供了基础。毕竟有不少开始考虑台机产品的用户都对声学有了一定的追求,如果出现明显底噪或者是什么低级小毛病,那就让人不快了。
      整体声音评价:在考虑了价格和性能等因素之后,我选择了声音记忆 SM2,飞傲 FH9和拜亚 DT880Pro。很巧的是这仨也是正好能够让我试明白X1s GT的声音特性,从SM2开始说起,首先是解决了原装SM2我认为最大的一个毛病,没味。在标准模式下,让SM2的声音变暖了一些,听感上也相对舒适了一些,同时提供的在三频密度上的加成也是比较明显的,让SM2本身有些许单薄的声音更加厚实且有力度。这也是在给SM2的低频的加成上能够轻易感知的,不仅提升了一部分量感,在密度上也有一定的提升,更为有力度了,高频也得到了适当的控制,在依旧顺滑的同时也得到了更稳定的表现。中频则是更向男声靠了一点,这也是一个暖声所会带来的自然变化,当然在齿音的部分X1s GT也给出了一部分的削弱,可以感受得到整体调音方向是往扎实、有力的方向走的。

      SM2是使用的单端,FH9则是单端和平衡都试了一下,不过实际上X1s GT和FH9的相性我觉得并不是太好。FH9本身就有相对优秀的密度,声音完成度也很优秀,加了一点点暖声的元素之后并不如本身中性的声音好听,不过进一步的密度提升如果个人喜好的话,那就算是锦上添花了。切换成纯享模式的话会更加合适一些,还是暖声,但是加成没有标准模式大,相比起来更加中性,差不多是一个模式更加在意音染,一个模式更加在意还原。说回平衡和单端的区别,实际上在听感上的差别并不大,主要还是在横向声场和细节上的提升,FH9的声场被进一步拉开,这样面对小编制倒也有了更好的空间感,更多的细节也让乐器的聆听得到了更为细腻的感情表达。在乐器人声的结像上也更为精致了一点,在其他方面的听感上依旧是和单端一样是保持不错的水准。

      不过最让我满意的还是使用DT880Pro时给我的体验,在我几年前第一次听到DT880Pro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它的声音,不过当时是配了一套价格也很高昂的系统,直到我在收了一条880p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件事情。虽然说X1s GT推880p出来的声音距离我当年听见的声音还是差了几分,但在低频这个让我喜欢上880p的地方得到了目前我最满意的优化。虽然只是单端,但是DT880Pro的低频密度也得到了可闻的提升,也有着不错的弹性,距离拳拳到肉的劲爆低频可以说只是咫尺之遥。也修正了880p中频和高频有些过多的颗粒感,听起来明显是更“润”了一点,但对我一个电子和ACG爱好者来说,880p还有一个毛病就是高频的毛刺感太明显了,在插上X1s GT之后也是得到了不错的改善,说到底其实颇有遇到伯乐的感觉。

      总结:X1s GT虽然只是一个入门往上一些的台机,但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印象,足够强劲的实力也值得GT二字,从体验上很难挑出什么缺点,只能说有一些在大环境下可能让人不太满意的小毛病,但是也都完全不是致命伤,瑕不掩瑜。后续想要升级的话,自备的时钟接口也给了更多的升级方向,也免去了一些用户因为接口的缺失想要更换设备但却不一定找得到自己喜欢的声音或者是设计的问题。
      如果想要把这台加入自己的选购清单的话,可以从是否喜欢暖声,是否需要更高的密度,是否手里有平衡口设备,如果以上三个小问题里有至少两个是的话,X1s GT就可以非常顺利进入你的清单里了,而如果前两个都是否的话,可以备选,就不一定要首选了。
      优点:接口齐全,功能全面
      缺点:整体精致程度一般


      IP属地:四川3楼2022-07-11 18:26
      回复